亚洲特快:“民兵3”导弹又要续命,你也要用100年?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亚洲特快》,我是观察者网的席亚洲,在这里和您一起关注最新前言话题。

2月6日,美国《防务新闻》网站刊发文章称其和美国科学家联盟等智库组织的民调显示,美国选民希望寻找一种替代性的洲际导弹更新方案,而不是继续研制下一代陆基洲际导弹,也就是去年美国空军与诺斯罗普公司签署合约的GBSD导弹。

500

尽管目前这还只是一项民调,但由于拜登在选举时期就承诺将重新审查和调整特朗普政府制定的未来三十年核武库发展计划,民调结果很可能会成为国会中发起新动议的依据之一。

根据2017年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报告,按照特朗普政府的计划,未来30年美国需要投入一万两千亿美元来更新其核武器系统。但美国媒体和智库都认为这个数字是过于保守了,根据国会公布的预算报告,仅在2016年一年,美国政府在核弹头维护保养方面一年就花费了450亿美元以上。以此估计,有智库提出的报告认为,上述三十年计划仅在第一个十年内就要花费一万亿美元。

据此,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在2017年发布的公开报告称,目前美国国家核安全局公开的核弹头发展方案在经济上不可承受。美国目前的核弹发展方案称为3+2方案,也就是将现役的7种核弹头简化为三种基本构型+两种小改型共5种通用型核弹头,如果实现将可以大幅度减少在核武器维护方面的成本。但忧思科学家联盟的报告指出,实际上目前美国核弹维护费用大部分不是用来维护战备值班的弹头,而是维修保养一千多枚的旧式库存弹头,简化现役弹头的种类并不能显著削减维护费,反而会在近期内大幅度增加研制发展费用,他们建议将库存弹头数量削减一半甚至三分之二。当然了,在特朗普时期这类报告不会受到重视。

但这不是时过境迁了吗,既然要重新审核计划,那就有很多可能性了。

500

目前在未来三十年核计划中,最重要的几个大项目包括,GBSD陆基洲际导弹,650枚导弹,研制及采购费用超过958亿美元,全寿命预算超过2640亿美元;哥伦比亚级核潜艇,12艘艇研制及采购采购费用超过1098亿美元;B-21战略轰炸机,研制及采购费用据估计也是1000亿美元以上。

当然,按惯例,上述项目大幅度超支都是大概率事件。

那么拜登如果要重新审核,自然就会从最“没有用”的东西来开刀——按照这次民调的结果,陆基洲际导弹无疑是最“易受攻击”的。

因为这个大项目花钱很多,用途却最单一,只能用来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攻击或者在敌方导弹落地前快速反应的反击。

那么如果取消GBSD项目,那么接下来就有几种方案,第一是继续沿用现役民兵3导弹,只对导弹进行翻新维修,和对指挥控制系统进行升级的方案;第二则是对民兵3导弹进行升级改进,采用新的制导系统和核弹头,但是这个方案也有些问题,我们稍后再说。

第三种方案则是彻底省钱,直接取消陆基洲际导弹,只保留战略轰炸机和核潜艇上的潜射导弹。反正现在英法等国家也都已经放弃陆基导弹了,美国这么干看起来似乎也是有可行性的。

除了省钱,这个最激进的方案还有个吸引力,就是美国本土民众,尤其是科罗拉多、蒙大拿、北达科塔、内布拉斯加、怀俄明等部署有“民兵3”导弹的州的民众更希望完全撤销陆基导弹,因为这样一来他们这些相对偏僻,没有重要人口中心的地方,打起核大战来也不会挨核弹了,这直接就可以带动一批选票。

不过彻底省钱方案要通过确实不太容易,因为这涉及到修改美国的整个核政策,因为发射井中部署的核导弹是最可靠的第一次打击武器,相比之下,核潜艇指挥通信比较困难,不太容易进行这种需要全球所有单位协调一致,快速执行的复杂操作。

那么美国可能就得放弃“先发制人”的核政策,改为声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个事情的决策难度就大得多了。

这么比较下来,升级民兵3导弹和指挥控制系统似乎是最有可能通过的方案。

但是这里就要涉及到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军坚持要发展GBSD,而不是改进民兵3。

这里咱们先不说军种利益这类的问题,且说直接的技术问题。

其实很多朋友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啊,不过我们知道,我国对美国核威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距离太远了……但别忘了美国到我国和我国到美国的距离,是相等的啊。

所以美国陆基导弹要覆盖中国也有一个需要用投掷重量来交换射程的问题。

500

从美国最北边的怀俄明到我国南方地区,按照大圆航线,从阿拉斯加那边飞过来,距离一万公里出头。

民兵3导弹目前使用的是重量三百多公斤的W78核弹头,重量三百多公斤,该导弹携带三个分弹头时射程据称为9700公里,能打到苏联中亚地区,但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正好够不到,需要改为单弹头来增加射程。

而且美国目前正在研制的准备取代现役W78弹头的弹头称为IW-1,以W87弹头为基础研制,配备新研制的再入飞行器,总体重量要比当年民兵3的弹头大一些,如果用民兵3导弹的话,为了达到最大的射程就只能改用单弹头了。这正是美国空军当初经过研究后认为需要研制新一代导弹GBSD的主要原因,打算进一步提高导弹的投掷重量,以实现使用多弹头也能覆盖中国全境的能力。

而我们知道,固体燃料火箭的发动机和弹体是一起的,如果要换掉发动机,那么整个导弹就等于重新研制了,所以虽然GBSD虽然尺寸和民兵3基本一样,但为它研制的发动机是不可能用来改造民兵3的。

所以如果这次拜登和国会最后真的决定砍掉GBSD,而选用改进民兵3,那么为了能完成其覆盖中国全境的任务,就只能是使用单个IW-1弹头了。只是这样一来,军方提出,美国就吃亏了,因为按照现在的条约限制,美军的民兵3平时以单弹头值班,但美国耗费巨资保留了一千多枚“库存弹头”的技术状态,就是为了在形势紧张的时候迅速把民兵3改回三弹头,去年美军还刚刚进行了民兵3携带三弹头的试射,展示了这种能力。那么,如果新的陆基导弹就老老实实改为单弹头,库存的这些弹头还有什么意义呢?

不过从预算、成本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如果美国政府真的取消GBSD,民兵3改装依然是最可能的选择,而且这样一来上面提到的“忧思科学家”联盟提议的减少库存弹头数量,节约弹头维护经费的建议也可以得到落实,这个经费确实能减少一大块。不过这事儿也没什么问题,反正三叉戟D5导弹有三吨多的投掷重量,能带10个分弹头,到时候让潜艇上每枚弹头就没啥问题了。

那么,如果这样干的话,民兵3导弹需要改什么方面呢?

500

首先当然是要进行全面翻新,毕竟民兵3已经在发射井里部署好几十年了,如果不翻新的话谁也不敢把保证你按钮按下去导弹还能不能点火……

再有就是民兵3导弹的设备也太老了,精度、快速反应能力等性能也不太行。比如说,民兵3导弹的制导系统,至今还在使用上世纪70年代开发的机电式陀螺仪,这个陀螺仪的性能比传说中的“终极机电陀螺仪”,就是MX洲际导弹上那个精度还要差一些。因此民兵3的圆概率误差约为200米,而MX可以达到40米。

美国为GBSD研制的新一代光纤陀螺仪为基础的“固态陀螺仪系统”已经可以用低得多的成本和高得多的可靠性,实现和MX相同的精度。如果要个民兵3改装,实在没有理由不用。

那么这一圈分析下来看,如果拜登对核政策的重新审核真的演变成对核计划的大幅度调整,那么取消GBSD可能是最没有悬念,影响也不算太大而且确实能大幅度省钱的方案。

可能真正影响到这个方案成败的,或许反而是民兵3还能不能继续延寿了,因为如果你要省钱,最好是能继续沿用民兵3导弹的发动机和弹体,那么经过这么多年的储存之后,这些东西还能不能继续沿用,其实是有疑问的。而如果发动机都要重新制造了,那么其实相比把已经投入大笔资金研制的GBSD导弹投入生产,优势就没那么大了。

那么反过来说呢,对于中国来说,美国虽然想要省钱,但并未放松对核武器的重视,仍然要保持一个拥有一千多枚核弹头随时值班的核武库。从这一点上来说,不管美国最后是选择继续研制GBSD,还是改进沿用民兵3导弹,甚至完全取消陆基核导弹,对于中国来说,美国核威慑的压力依然是巨大的。甚至从美国新一代核武器还认真考虑了如何覆盖中国全境的问题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美国的核威慑重点也确实正在从针对俄罗斯为主转换到针对我国为主。

500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国为了维持两千多枚核弹头,光是弹头每年要耗资400-500亿美元的事实,也确实提醒我们,核武器也真是烧钱烧的很厉害的东西。当然网上有不少关于中国核武器结构特殊,保存时间长之类的传言,但实际上呢,至少根据我们可以查阅到的公开资料,我国的核武器翻新的时间间隔并不比美俄更长,只是我们在翻新技术方面有一些特殊的技术可以减少核材料损耗,但如果从总体来看,我们的成本优势也没有低到特别夸张的程度。

从这个角度讲,中国也需要认真考虑,我们究竟要维持多大的一个核武库。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我国新一代井射洲际导弹已经接近部署状态,在中美关系未来走向不明朗的前提下,加强我们的核武库,某种那个意义上,也是我们为维持世界和平做出的一个重要贡献。

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节目的全部内容。春节期间我们会有两期特别节目送给大家,年初二列车长还会和妹妹给各位直播拜年,还望各位继续关注和支持哦!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