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几天爆火的“社交新贵”Club House,说下感受

说实话,当初在票圈求邀请码的时候是犹豫的,不是怕显得卑微,而是怕被指媚俗。

用了两天之后,票圈被骆轶航的那篇文章刷屏,看完之后发下自己也在骆老师的射程之内,属于FOMO+媒体人。好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一点用户体验,可以谈一点具体感受。

500

昨天大家就这个话题讨论了很久,非常有意思

先自我介绍一下用户属性。

我不是一个上手新鲜事物很快的人,国内不同代际的社交产品比如人人,豆瓣,或者这波不停被“鞭尸”的YY虽然都用过,或者还在用,但都没能成为深度用户。比如一开始,豆瓣对我来说简直是个高难度产品,远没有百度好用。人人也是在它死了且不断缅怀的过程中,才让我意识到自己当初在干嘛。所以我大概是一个很好的可以用来判断一款产品是不是好上手的样本。

目前用下来的感受是

1、搜索功能奇差,如果不是首页推荐,基本无法按图索骥找你想进的room。有人说是中文搜索不行,但我试了英文搜索,大小写都匹配也搜不到。搜人功能也不会按照粉丝数量排序?

2、1导致的问题就是严重依赖首页推荐。昨晚听曲家瑞(就是常上康熙的那位)说她能在里头逛一天觉得超有趣,但我的首页更新并不多,有几个听音乐的群一直在,昨晚被推了一个讨论中国发展的,有一些在中美间活动的媒体人、企业家在,听下来感觉跟CGTN差别不大。白天还听了一个公民话题room,有南方系的同行,也有在美爱国华人,也有坐标不明确但高喊口号的朋友,整体来说非常有秩序,每个人都能听每个人把话讲完,并压着不满和火气心平气和回应。这也是目前为止我看到的各种对Clubhouse好评最多的点:有序。

3、可能对于我这种工作中要求快速判断内容价值的职业属性来说,目前CH的信息获取速度远不如播客类产品,甚至不如喜马拉雅上练听力的教材,但昨天有个朋友再次启发了我,说“交谈才是人类社交的最基本形式”。我们可能都需要练习如何说话。

4、3延申出的下一个问题就是,通过发言判断你是否想要follow一个人,效率并不是很高。如果不是目的明确,那除了关注一些熟人之外,也不知道要关注谁,或者说需要满高的时间成本去寻找(不过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关注了吴彦祖)。但昨天有个room里的一个哥们儿提醒了我这个“挑选”思路的问题,他是一下子就把2500关注的额度用完了,觉得认识各种人超级有趣。(这可能是社交达人和社恐的区别……)

5、很多文章在说clubhouse用户的质量高于其他平台,原因是“大众”还没进入。我个人是不太喜欢这种说法的,一是我听了几天觉得大家都是正常人,讨论的角度还都在人类事务的范畴,尤其是观点输出类的,倒也没有什么石破天惊的(不排除是我之前信息样本比较多,而在ch样本有限的缘故)。二是“圈地自萌”是否是一个产品的“优点”,我觉得不好说。

最后,说一下“配不配”的事儿。安卓用户要换手机获取成本太高,没必要。对苹果用户来说,注册一个海外APPLE ID,像我一样在票圈广告求一个邀请码,只是你想不想费这个功夫的事儿。对骆老师来说,肯定不是他不配用这个产品,而是暂时不需要分走他已有的可以直接跟各行业精英交流的时间。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