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从业20余年的土木工程师,我来说说为何我们敢自称基建狂魔

【本文来自《年中为了逃离无聊的生活,国内哪偏去哪里,结果被无人区沙漠戈壁的基建震惊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作为一个从业20余年的土木工程师,我来说说为何我们敢自称基建狂魔:

1、建设速度不一样:中国的基建成就,是在短短几十年之内建成的,而西方国家基本都是用上百年的时间逐步累积起来的 ,这个速度完全不一样。

2、规模总量不一样:我们的某些单位面积指标、人均指标可能还不行,但你如果考虑到面积、人口因素,再看看总量就知道,我们的总量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讲就是天文数字,有的量甚至相当于把一个大洲几十个国家整个重建了两遍!

3、技术难度不一样:西方除了美国和当年的日不落帝国之外,区域内的地质、地貌、气候都相对单一,一套成熟的技术、设备、人员可以包打天下,而中国则是你有的我们有、你没有的我们也得有,比如高寒高海拔区域、冻土、沙漠区域、湿陷性黄土红土地质、岩溶丹霞地质地貌。。。这些都是世界其他国家没有或者不全的,我们都必须一一去研究克服,而且我们都做到了。另外由于西方大规模基建近乎停止好多年了,在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使用、改进上也几乎停滞,而中国因为近些年的持续发展,可以讲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咱中国都有、甚至是独有的,比如常年高原冻土的铁路、超大钢结构膜结构(鸟巢、大兴机场)、超长跨度桥梁等的施工技术!

4、产业链完整度不一样:中国的基建,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试验检测、到材料设备工具机电,从教育科研到人员技能培训,这一套产业链、以及产业人员,可以说是世界极少有的完整,纵向上覆盖了产业的上中下游、横向覆盖了所有工程专业,是真正的“大而全”!这个目前可能只有美、日勉强可以和我们一比,而且他们还各有明显短板,比如美国在轨道交通领域就很弱,日本在沙漠、岩溶专业方面就是空白!

5、管理难度不一样:我们的重大工程的规模几乎都是世界级的,目前世界各类工程项目排行榜如高铁、桥梁、公路、电站、机场等等,基本都是中国项目要占前10位的一半还多。这个规模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投入增加,而是管理的难度也成倍增加了。打个比方,某乡村建筑队队长一年能修起10座2层的小楼、但让他负责管理、1年修1个20层的高楼的话,这活他多半不敢接,因为这个管理要求难度完全不一样!我们京沪高铁一千多公里、几万人参建、牵扯到几千家材料设备厂家,其中任何1米轨道、1个零件不能按时完成、或者出现质量安全问题,都会导致全线不能按时通车,这个管理不是几个小工程的简单叠加就一定能学会的,这也是我们经常发现国外做大工程屡屡超时的原因之一!京沪高铁1200公里4年通车,而印度第一条高铁就500公里,5年过去了1米都没完成,这里面绝对不只是征地拆迁出了问题,发映出了方方面面,何况和政府协调、征地拆迁本来就是项目风险管控的一部分!

6、代价成本不一样:我们和国外做过比较,抛开土地、劳力价格这些因素,中国的基建成本也是世界几乎最低的。这里有几个因素:

      其一就是中国有完整的工业链,主要材料、设备(包括安装到项目里的材料设备)都能自己国产,这就降了好大成本。普通钢筋、水泥好多国家也有,但橡胶、塑料、金属、玻璃、陶瓷、型材这些建材一般国家就没有了,这里还有一些高科技材料,比如修建大跨索桥必用的高强度钢缆,以前只有日德有,而现在中国全部能够国产。

     设备也是如此,从汽车、挖掘机、吊车、泵车这类通用设备,再到架桥机、盾构机、水上运输吊装、吹沙挖泥这类特种设备,也是应有尽有,比如修地铁挖隧道必用的盾构机,我们前些年买德国日本的、这些年国产化了,价格就只有一半。用于南沙造岛的大型“绞沙吸泥船”世界只有我们有,别的国家干这种活也只能找我们,关系不好还不接(多说一句,当年为了给南沙造岛、中交可是推掉了好多挣大钱的机会的)!另外设备不仅仅限于施工设备,还包括安装到工程里的生活、生产设备,比如居民楼商场安装的电梯空调,发电站配套的发电机变压器、污水厂的污水处理设备和管道等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本!我们去国外施工都喜欢采用国产设备材料,包括交钥匙工程的工业生产设备,因为这些即使算上运费也依然便宜合算。

    其二就是管理和人员素质,劳动效能差很多!中国除了全民勤劳之外,在纪律性、技能、素质上也是杠杠的,发达国家基本很少人在干基建(我认识的西方干土木的几乎都是老头)且价格贵、有假必休。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虽然便宜,比如非洲兄弟除了管饭一个月500块钱就行,但是我们还是不愿意用他们,主要是工效低、技能差,还非常不好管,动不动就惹事或回家不来了,所以都是少用为佳。

       因此中国基建的价格客观上为国家、全体国民都省了很多钱,可以让我们以较低成本完成大规模基建,在国际竞争上也有很大优势!

7、覆盖广度深度不一样:在中国各级政府那里,保证村村通公路、电力、电信是政治任务,我们经常在西南山区、西北荒原为了一户人家而修上几公里的线路,投入成本就不说了。而西方国家我也去过,欧洲的德法英日好一点(可能也和面积比较小有关系),而美、澳、加等就是有钱的高档居民区修的确实不错,但稍微偏远的地区、城市贫民区就没人管了,看基础设施会让你以为时光倒流了!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热门评论 9

  • 木萩曳 高价收F22F35等各种新旧装备量大从优
    全部楼层
    美妙的康德
    而且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农民工便宜吗?你知道在浙江这边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在工地里干活的工资要到达多少了?起码15,000到2万左右,如果是工程师的话再往上加,这只是普通的施工人员。也就是说只是几倍的差距,问题根本不在这里。
    你在逗我吗,上海这边小工300,大工500,塔吊司机更高,但是别的保障没有,纯工资。早上4,5点开干,一直干到晚上,中年人居多,年轻建筑工人很少,全是辛苦钱,赶进度可能还要通宵打灰.而且这只是发达地区,别的地方根本没有这么多钱
    工程师的话总包的刚来6000一个月,分包的一些三四千一个月,干了几年时间1W多可能有,不过总工都不一定有2W一个月
    “起码15000,20000,工程师往上加‘’就是一句笑话,真这么好赚哪有那么多提桶跑路的。中国工人真当得上‘’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这几个字。
  • ok不提交
    主要还是大陆农民工便宜。
    香港一个大工级别的一月都五六万,还没大陆的吃苦耐劳,如果雇和大陆一样的,怕是一月十万了。。。。。。。
    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而且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农民工便宜吗?你知道在浙江这边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在工地里干活的工资要到达多少了?起码15,000到2万左右,如果是工程师的话再往上加,这只是普通的施工人员。也就是说只是几倍的差距,问题根本不在这里。
  • ok不提交
    主要还是大陆农民工便宜。
    香港一个大工级别的一月都五六万,还没大陆的吃苦耐劳,如果雇和大陆一样的,怕是一月十万了。。。。。。。
    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印度更便宜,越南也便宜,非洲兄弟你可以拉一帮管饱就行的,按您理论推测,基建狂魔哪轮得到我们呢。
    怎么转化人口成为工业人口,怎么进行大规模卓有成效的技术教育,如何分配资源投入,产业技术配套规划,人口整合,在这个前提上面对的问题是实际社会需求和现况的矛盾,短期经济收入和长期框架建设的矛盾,城市资源竞争的矛盾,社会产业规划地区和整体的矛盾。
    还觉得这些东西都只是因为我们民工便宜所以才搞起来的么?我们的民工相比之下是便宜的,虽然赚的不少,但只是降低成本,上面的还有很多没有列出的问题就都魔术一般的噗一下解决了?
  • 我刚从澳洲回来。国内的舆论有种倾向是过度贬低国外的基础设施水平。固然大工程的体量、建造速度没法跟国内比,但就普通市民日常观感来看,澳洲的市政基础设施水平是远高于国内的。再偏僻的小镇、城市郊区,人行道都按照与城市中心一致的规格标准修建。而在北京,哪怕是城市中心也随处可见坑坑洼洼、宽窄不一、动不动被遮断的人行道。
  • ok不提交
    主要还是大陆农民工便宜。
    香港一个大工级别的一月都五六万,还没大陆的吃苦耐劳,如果雇和大陆一样的,怕是一月十万了。。。。。。。
    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现在人工不便宜。周围亲戚大都是干建筑的,哪个不是在省城买了房子,天天开车去工地干活。连在老家的一个亲戚跟别人在周边乡镇当小工,修那种村村通的小路,这些年也赚了不少钱,给他孙子在镇上买地皮盖三层小楼带装修花了七八十万,都是靠他一个人当小工辛苦赚的
  • 我是设计单位的,和施工单位的在一起重来不会引以为豪
    作为搞工程的人来说基建狂魔代价是什么?代价就是你们
    长年累月的加班,三班倒,回不了家,随时待命就为了拿一份廉价的工资,唉
  • 方向明确,政策稳定,规划清晰,执行坚决。
  • ok不提交
    主要还是大陆农民工便宜。
    香港一个大工级别的一月都五六万,还没大陆的吃苦耐劳,如果雇和大陆一样的,怕是一月十万了。。。。。。。
    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用工便宜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
    主要香港是从规划到讨论到实施,中间的掣肘太多,很难在短时间内实施,有些规划甚至中途夭折。
    再一个就是香港的工作效率太低,缺乏内地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
    土地的使用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土地公有制情况下也会遇到一些用地问题,但比私有制强太多了。
  • ok不提交
    主要还是大陆农民工便宜。
    香港一个大工级别的一月都五六万,还没大陆的吃苦耐劳,如果雇和大陆一样的,怕是一月十万了。。。。。。。
    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这种东西其实也就扯扯淡吧。你比如说一个普通的铁路的蹲着,造价一般是在2,000万到5,000万左右。你说人工成本能占多少?在一个大工程里面动不动几百上千亿,你工资翻个几倍,说实话工资成本的支出在整个大项目里面本身就是占少数的。而且工资成本的增加不就是多印些钱的问题,问题是整一套体系的问题,而不是这些小问题。价格贵绝对不是工程做不出来的原因。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17
最热 最早 最新

  • 全部楼层
    gowizpet
    国情不一样,中国大陆幅员辽阔,政府往往更需要首先解决从无到有,然后逐步完善;政府没这么多钱,该花钱的地方太多太多,只能选择花小钱办大事。
    举个例子:有些边远农村历来就没公路,人口也不多,如果花大力气修条管用50年的双车道公路,你觉得有这必要吗?
    澳大利亚我参观过一些临港物流设施,确实看到路上跑的全是又长又高的重型车辆,长年累月路还压不坏,说明人家路修的确实很好,但是他们的情况和我们完全不一样。
    是,我也完全能理解。
  • 看到第三条,想那个日本车一流本国用,二流出口欧美,三流出口中国的传闻。丰田的销售经理出来辟谣叫屈,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基本上就一种气候,或者两种。出口到中国的车,一会儿开去东北溜溜冰,一会儿去新疆逛逛沙漠,然后又去青藏高原爬爬山,再去海南岛滨海晒个太阳。为了满足这么多环境,我们丰田容易么。
  • 全部楼层
    V大王派我來巡山V
    此评论已被屏蔽
    今年美国政府发了四万九千亿美元的补贴,美联储印了一堆钱进丢进资本市场,现在天知道今年美国印了多少钱,中国今年m2增量是高,但是再不增加m2让汇率就这么涨下去怕是出口那边要出大问题,明明是美国印钱导致全球都要被迫跟着印,到你这边变成国家盲目印钱?实际上中国两次大规模印钱都是被美国逼的,一次08年金融危机,这次20年新冠危机,但是无论哪次比起美国这次印的钱来说真是九牛一毛。
  • 全部楼层
    V大王派我來巡山V
    此评论已被屏蔽
    所谓西方的皿煮就是各个部门数个月“专业”的讨论,然后得出“负责任”的结论,最后预计竣工期一片泥土都没动,然后通胀导致预算超标,接着就是下一轮“专业”的讨论。文化人就是不一样,崇拜的东西真是“高大上”。
  • 泥瓦匠 作者
    我是设计单位的,和施工单位的在一起重来不会引以为豪
    作为搞工程的人来说基建狂魔代价是什么?代价就是你们
    长年累月的加班,三班倒,回不了家,随时待命就为了拿一份廉价的工资,唉
         你说的当然是实情,但全国不只是施工企业,任何企业(包括大部分事业单位、基层政府职员)都面临着一样的常年劳累、却收入不高的境遇!一方面国家要快速发展、大家急切想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好日子,一方面又没有殖民地战争财可以发,天赋资源一人均就不行、高科技核心技术全靠自己研发。这时候除了各行各业大家吃苦受累,实在没有其他途径可供我们选!
           国际上,日本、韩国等在国家发展之初,走过与我们几乎同样的道路,过劳死、汉江战士的故事就在昨天,这实际就是后发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必然阶段,别人已经先跑了几十上百年,你要是还和别人一个速度,就只能永远在人后边了!你要么以自己的超额劳动付出(注意这个超额标准也要看跟谁比、跟什么时间比?起码90年代之后的施工条件就远比80年代强得多)来缩短发展追赶的时间,如中日韩;要么就像拉美非洲兄弟一样,经济工作差的没底、生活福利却向发达国家看齐,结果就是几百年如一日的成为别人菜园里的菜、并且还眼看着昔日穷兄弟从身边超过成为自己老板!我们的确很辛苦,但这个付出不是没收获的,基础设施大发展给大家所带来的便利我们自己、家人都已经享受到了,后代们还会继续享受下去!我们现在有条件、有资格去多讲一些家庭生活、个人幸福了,这恰恰是因为我们前面的付出、也是我们已经逐步跨越了追赶阶段的必然!
          另外说一句题外话,我去过一些发展中国家考察,他们的劳动保护、福利待遇之类的法律规定几乎照搬其宗主国,比如自由工会、罢工之类,看上去比中国高大上的多,比我们超前。但我观察他们真正受益的就只是政府雇员和垄断企业职员,他们不干活照样收入有保障(我就看到一个政府女职员有5个小孩,而他们国家生一个小孩基本能全薪休两年),国家不发展没人来投资也不影响他们生活。但社会广大的中下阶层却不是受益而是受害,道理很简单,无论是国内外的投资者,都要考虑成本收益问题,如果福利劳保成本过高,投资门槛抬高、国内外投资自然就少,结果就是失业遍地、青壮年无所事事、犯罪居高不下,中下阶层连劳动的机会都没有,福利劳保再好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所以福利劳保之类还是要与发展阶段相适应,并不是越高越好!
  • 全部楼层
    V大王派我來巡山V
    此评论已被屏蔽
    2020年最魔幻的就是“民煮、滋油”了。就是个笑话 ,怎么用“民煮、滋油”去侵害别人权利。代表作不戴口罩。。祸害欧美。民煮的扯皮唠经拖后腿,滋油的被感染跟见上帝。
    请开始你的表演节目“民煮、滋油”。
  • 全部楼层
    V大王派我來巡山V
    此评论已被屏蔽
    不都印么。搞得像世界发达国家都是无辜的。用纸换商品不就是靠国家信用。你可以印,我就不能宽松了。。。。。这是为了对冲国外的这种操作。等着被剥削?人家印钱消费。我们印钱基建。人民都受益。良不良性自己理解。我理解,还可以继续建。有利社会跟人民的基建就要多建,既然良性循环了,就要多叠。跟游戏一样,一个装备一个buff。多多益善。以后我们跟我们的后代起点就不一样。如果国内基建远超欧美发达国家,他们可能一出生就全身buff。想想就叼。还可持续。
  • 全部楼层
    美妙的康德
    而且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农民工便宜吗?你知道在浙江这边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在工地里干活的工资要到达多少了?起码15,000到2万左右,如果是工程师的话再往上加,这只是普通的施工人员。也就是说只是几倍的差距,问题根本不在这里。
    有你说得这么好至于年年土木大学生提桶跑路吗?不要搁这乱比比坑孩子们。
  • 我们是基建好人,不是什么魔!
  • 全部楼层
    木萩曳
    你在逗我吗,上海这边小工300,大工500,塔吊司机更高,但是别的保障没有,纯工资。早上4,5点开干,一直干到晚上,中年人居多,年轻建筑工人很少,全是辛苦钱,赶进度可能还要通宵打灰.而且这只是发达地区,别的地方根本没有这么多钱
    工程师的话总包的刚来6000一个月,分包的一些三四千一个月,干了几年时间1W多可能有,不过总工都不一定有2W一个月
    “起码15000,20000,工程师往上加‘’就是一句笑话,真这么好赚哪有那么多提桶跑路的。中国工人真当得上‘’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这几个字。
    还是在观网学到“提桶跑路”这个梗
  • gowizpet 尽人事,听天命
    全部楼层
    一口盐汽水
    你让他超载几倍试试。
    不用超载物流公司就已经能挣钱,因为载重量已经达到50至100吨了。
  • 全部楼层
    guan_16030921021620
    你这是极个别情况啊 我这边农民工都是200一天  人家赚的是血汗钱  还要面临年尾结账老板跑路的风险
    你要说几年前,我还见过拉横幅讨薪的,这几年还真没见到过。
  • 我是设计单位的,和施工单位的在一起重来不会引以为豪
    作为搞工程的人来说基建狂魔代价是什么?代价就是你们
    长年累月的加班,三班倒,回不了家,随时待命就为了拿一份廉价的工资,唉
  • BB
    全部楼层
    如果不是中国工业化起来了,工人在低的工资也没用
  • ok不提交
    主要还是大陆农民工便宜。
    香港一个大工级别的一月都五六万,还没大陆的吃苦耐劳,如果雇和大陆一样的,怕是一月十万了。。。。。。。
    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农民工便宜?一个扎钢筋的一个月工资比你高
  • 全部楼层
    一口盐汽水
    看是什么时候的老黄历了。
    大哥,真不是老黄历好吗,从江西开始往内陆推都是这个情况.
  • ok不提交
    主要还是大陆农民工便宜。
    香港一个大工级别的一月都五六万,还没大陆的吃苦耐劳,如果雇和大陆一样的,怕是一月十万了。。。。。。。
    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印度农民工贵吗,有用吗?
    中国的基建是农民工就能建起来的吗?这里有多少科技创新?
  • 90年代,为了修建西康公路,在打隧道的时候从德国进口了两台盾构机,每台价格为1亿美元,德国为了防止洩密,在做维修与服务的时候看都不让看,2002年,中国基建开始全面发力,发现了一个没办法的事情,中国所需要的盾构机比全球的存量还多,于是只能开始自己搞,2002年,中国正式成立研发团队,2008年,中国首台复合式盾构机研发成功,2015年,国产首台铁路大直径盾构机下线,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近一个世纪的技术垄断,17年一路逆袭,到今天,中国盾构机占据了国内90%和海外70%的市场份额,而盾构机的暴利时代被彻底终结。日本现在最先进的盾构机售价也只敢标到500万美元,直接下跌了20倍!
  • ok不提交
    主要还是大陆农民工便宜。
    香港一个大工级别的一月都五六万,还没大陆的吃苦耐劳,如果雇和大陆一样的,怕是一月十万了。。。。。。。
    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非洲工人便宜不,你去拿个工程干干试试。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这种公知般的认识
  • ok不提交
    主要还是大陆农民工便宜。
    香港一个大工级别的一月都五六万,还没大陆的吃苦耐劳,如果雇和大陆一样的,怕是一月十万了。。。。。。。
    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印尼的劳动力价格从1998年起就低于中国。二十多年过去了,咋地了?
    国外很多人一直用劳动力廉价来理解中国大陆的发展,所以老是搞不明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