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丁真的康巴藏区,为何位在四川?背后是中原王朝两千年经略西藏史

500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
 辰昕之尘

字数:2485,阅读时间:约13分钟

编者按: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丁真可谓是爆火得一塌糊涂。但特别有意思的是,本来是四川的网红,一开始却被当成了西藏的。后来很多人才发现,原来藏区不仅在西藏和青海,在川西也有广袤的藏区。其实川西藏区与三大藏区之一的康巴基本重合,史上有“治藏必先安康”的古训,之后又有“稳藏必先安康”的战略审视,康巴大部被划入四川,也是汉藏两族千年博弈之后,中央以此来强化对西藏控制力的结果。

羌藏同源,在吐蕃帝国建立之前,康巴就是羌人南下的重要走廊。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五部飞军,所当无前!这支吓破魏军胆的蜀汉精锐究竟来自何方?》,讲述了三国时代季汉的无当飞军。这支军队的重要来源,就是通过康巴走廊从西北地区进入云南的青羌。吐蕃帝国崛起后,与大唐帝国发生了两百多年的战争。唐蕃第一战松州之战,就发生在川西地区。唐朝极盛之时,兵锋曾经深入青海,攻克石堡城,全据青海湖,但在川西地区则满足于在高原东缘维持几个据点,来隔绝吐蕃的威胁。

500

▲康巴地形图

不过,看一下康巴地区重峦叠嶂的地形,我们就明白了。这片藏区东缘的崇山峻岭,甚至比起青藏高原的主体还要崎岖。在丁真的故乡——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中,挺立着四川省最高的山贡嘎神山。贡嘎山海拔7556米,被称作“蜀山之王”。

500

▲蜀山之王——贡嘎山

相比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的吐蕃人,唐军作为典型的农耕民族军队,哪怕马匹充足利于高原驰骋,也难以在这样的重山叠嶂中保持补给。因此无论是在盛唐还是中晚唐,唐王朝都采取在四川盆地西缘建立若干据点作为屏障,招抚当地酋长作为羽翼,而不深入川西群山的战略。

500

▲吐蕃重骑兵也擅长山地作战

中唐名将韦皋镇守蜀地时,依托盐州、巂州等城池构筑的防线进行弹性防御,攻守结合,“凡破吐蕃四十八万,禽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其功烈为西南剧”,比起曾瑞龙盛赞的宋朝在宋辽战争、宋夏战争中的弹性防御,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500

▲书生从军,威震天下的大唐名将韦皋

从元朝开始,藏区被收入中原王朝的版图。明朝继承了元朝对西藏的管理,但也深知西藏在中国体系中的高度独立性,因此注重经营川西以控扼西藏。在康巴东部,设有松潘卫、黎州千户所、大渡河千户所等行政建制,隶于四川都指挥使司,以此向藏区辐射影响力。

500

▲松潘卫古城

但仅仅靠这些康巴东部的卫所,即便有茶马古道提供经济影响力,也难以将控制力深入藏区。因此,明王朝又找到了一个代理人——云南西北部的丽江木氏纳西族土司。

500

▲以丽江木氏为背景的影视剧《木府风云》剧照

丽江木氏是纳西族,祖先为羌系民族和云南土著混血而成的氂牛羌,曾经作为无当飞军的兵源效力于蜀汉政权。可以说,纳西族既有羌系民族的彪悍勇猛,又很早就有忠于内地王朝的传统。
 明王朝对于丽江木氏非常重视,慷慨地表示,虽然木氏不得向明王朝直属区域和亲于明朝的土司用兵,但如若向西面的吐蕃地扩张,明王朝不惟允许,还鼓励支持。

500

▲奢华恢弘的丽江木府,可以看出汉化程度极高

虽然明朝名义上继承了元朝对西藏的管理,但是整个封建时代,中央王朝对西藏的控制都是薄弱的。忠于明王朝的丽江木氏向藏区扩张,可以有效扩大明朝对藏区的影响力,更是借此扣住藏区东部作为质押,使得西藏不敢公然脱离大明王朝的管理。
 丽江木氏对藏区的用兵,在藏东、川南地区,以三塘为主要攻略对象,即建塘、巴塘、理塘。
 相传这三塘系吐蕃帝国时代藏王三个儿子的封地。
 建塘,就是赫赫有名的香格里拉,而理塘,则是丁真的故乡。

500

▲网络红人丁真

木府擅长攻城,凭借从汉人处学得的工程技术以及从内地徙来的汉人工程师,用巨木制造了攻城椎、冲车等各种大型攻城武器,蒙上铁皮及湿布防御火攻,在百余年的征战中摧毁了大量藏人构造的碉楼,建立了大量的据点并广泛移民强化控制,到明朝后期,兵锋直抵西藏东部的重镇昌都,直接威胁到拉萨。

500

▲易守难攻的藏族碉楼

不过,随着明王朝的衰落,到崇祯年间,藏人引和硕特蒙古入藏,推翻了亲明的藏巴汗,又驱逐了丽江木氏的势力,丽江木府失去扩张红利,就此衰落。

500

▲艰苦的金川之役


清康熙朝驱准保藏之后,藏区重回中原王朝版图,控川西以制西藏仍然是清王朝的重要国策。为此,雍正帝将康巴东缘的天全六番招讨司等土司改土归流,乾隆帝打了艰苦的瞻对之役和大小金川之役(详见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巴掌大的地方,却烧掉乾隆几千万两银子,大小金川为何那么难打?》)。

500

▲金川在嘉绒十八土司当中并不起眼,你需要把眼睛睁很大才能从十八土司里找到大小金川

然而,仅仅四川西北部的嘉绒地区(今甘孜州、阿坝州的一部分),就有嘉绒十八土司,大小金川只是嘉绒十八土司中的两个,就烧掉乾隆数千万两银子,显然以前工业时代的生产力,是不可能将川西彻底实控化的。

500

▲电影《红河谷》中的藏英战争

到了清末,汉军旗人赵尔丰凭借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所建立的新军,对川西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土归流,还想一举扫平西藏。

500

▲赵尔丰在辛亥革命中被击杀

这种“猪突猛进”式的作风引得西藏上下一片恐慌,曾经顽强抵御英军的十三世喇嘛土登嘉措也被逼得差点投靠英印政府(关于藏英战争,详见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只有刺刀才能开辟通往西藏的路!《红河谷》演绎的英国侵藏战争有多惨烈?》),幸亏辛亥革命及时爆发,击杀了赵尔丰。
 民国初年,“传奇都督”尹昌衡确定了注重对藏斡旋,保持川西改土归流成果的同时,依然重用川西诸土司家族的温和而不失利益政策,这在乱世当中是极为明智的,并在民国30多年间被一直延续执行。
 此后,川藏之间屡有龃龉,但由于川军在康巴地区维持势力,西藏也在经济上依赖内地,因此并不受英国人或日本人的诱惑而脱离中国版图。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