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猛人辈出主要是知识分子与军事实践的结合,广西也因此出了不少人才
【本文由“guan_15704255662601”推荐,来自《湖南为什么不再出猛人?》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岳麓书院有联,天下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有点吹,不过近现代史,湖湘猛人辈出,也不算愧对这句话。
作者的认为原因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知识分子与军事实践的结合。自曾国藩开始招募团练,到最终剪灭太平天国运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曾国藩的军事实践非常丰富,从零开始招募,到训练,到军事斗争反复复杂过程,到曾与朝廷的斗争,这个过程中是获得的是解决问题中的真学问,这个学问设计军事政治的诸方面。曾的助手大量来自湖南本地,这些真正知识,也随着湖南人向湖南大地传播。
知识难得,实践来真知识更难得。书面的知识素养相对容易一些,自从印刷和纸的发明,这个经济门槛降低了。书面知识常常比较芜杂,真伪并存。曾国藩自己带军队打仗才发现很多书本知识是错误的,比如记载的水攻方法,由于水速太慢,在实战中根本不实用。
实践的过程与书面知识的结合,一般的知识阶层的才干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天才级别的任务,能够充分吸纳这些知识,还能创造出一套远超曾国藩政治军事方法策略,比如教员。
传说,重庆和平谈判期间,教员和蒋相遇,发现对方都拿了一本书,拿出来一看,都是曾国藩文集。
再举一个栗子,王阳明从来没有参过军,如何能够一人之力平了宁王的反叛?王阳明书读的通透,后来与一战场多年老兵,几番长谈,自此可以灭土匪平叛乱,立功立言成为一代圣人。
细看一下,广西其实出了不少人才,如白崇禧等,原因也在太平天国起义于广西,广西人参与最深,后来起来的人也多。
军事实践本身对书本知识起到了去伪存真,知识深化链接,揭示真实的人心事理。浩如烟海的史籍资料,拓宽有限实践的边界范围,提供了超越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