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过某厂高级音箱开发会,一群顶级发烧友选出的舒服高音,对年轻人而言其实是折磨

【本文来自《发烧友是不是在交智商税?》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Shelling Ford

    呵呵,请给个量化指标7.1被压缩到2.0后信息量为什么会变?音源文件没有变,7.1声道集成成2.0用你的话说给个量化指标。别在这主观。还有别选择性失明,我回复过你了,专业的音乐录音,也是多声道采样,只是一开始就被压制成二声道,你所谓的后环绕信息是存在的。凭你主观的听感。还有一开始,你自己去翻翻评论,谁把失真度和信息量捆绑在一起和我说的。我从一开始都是说的细节的还原度。还有一看就知道你根本没接触过监听音箱,只是和我杠拿出来用。你去看看几万几千到几十万的监听音箱,看看他们的性噪比,阻抗失真度,在数据上能不能体现出来?用你的话说能不能量化对吧?明确告诉你,大部分根本就看不出来。

监听音箱是有客观具体的指标,达不到客观指标连监听音箱的资格都没有。

1. 最大输出声压级:在1米处应有110dB的声压级。(HIFI为96dB)

2. 耐输入能力:适应每天10小时以上的额定功率下工作,其耐输入能力实际数值应为额定输入功率的2倍以上。

3. 失真特性:在最大输出声压级时(110dB/m)失真率(THD)小于5%。

4. 频率特性:频宽视需求而定,不均匀度为5dB(+/-2.5dB,HIFI为+/-3dB)。小调音室用100hz往下允许-3dB/倍程滚降。

5. 指向频率特性:离轴30度的特性在50hz~15000hz的不均匀度应在10dB以内。

6. 瞬态特性:前沿第一波的瞬态频率特性与常态频率特性相比应在1dB以内,后沿+1波的瞬态频率特性与常态频率特性相比应在-15dB以下。

7. 特性差异:不同批次的同一型号产品,在重放频带内的频率特性差异要小于2dB。

贵的监听音箱指标更高,用料,做工更精细,但是它不一定好听,很多发烧友听了监听音箱觉得难听。监听音箱不是为了讨好耳朵,更不是为了声音的个性,好听还是不好听不是监听音箱设计师考虑的事。达到了这些指标卖100元它也是监听音箱,达不到这些指标卖10万元它也不是监听音箱。而发烧友对于音箱好的定义通常是价格,卖10万的就是好音箱,就是好声音,卖几千的就听个响,不是好音箱。

而好听还是不好听,就是您说的什么信息量大,声场广这种没有量化指标的主观评价。7.1的音源用2.0的音箱来播放,必然是丢失了中置,后环绕的声音信息,这基础的东西还需要争论的?不明白您如何会认为我没听过监听音箱?某大学录音室,表演舞台的音响工程是我负责设计安装调试,这种专业音响工程我搞了几十年,您何来的自信认为我没听过监听音箱?如果发烧友就认准一条:只要自己觉得好听,就是好音箱,我敬重他是一条汉子。

我参加过某厂高级音箱的开发会议,当时这款音箱做了几十个不同的声音样品。请了一群国内顶级发烧友来评选,大家评选出其中一个样品的声音最好,厂家以这款产品为最终设计定型。我当时就对厂家提意见,认为这群评委年级偏大,对高音不敏感,他们认为舒服的高音,对年轻人而言是折磨。

可惜厂家没采纳我的意见,果不其然,产品上市后,年轻人的网络评论多数认为这款音箱高音太刺耳,听着不舒服。当我看到某些顶级发烧友在媒体上发表这款音箱的主观评价文章:什么高音细腻,声音通透,中音明亮。。。我只能是一声叹息。您能听出贵的音箱与便宜的音箱区别,这是很正常,设计的时候就是让贵的音箱有个性,能轻易区别,否则谁会买单?

至于您说能听出价格,贵的音箱通常有个性,厂家花费大力气来校音,每款贵的音箱声音都不一样很有个性,设计的目的是讨好某些人的耳朵。我不认为单单依靠主观评价能判断价格,我判断音箱贵依据是多因素集合——做工,用料,设计理念,品牌。。。音箱的校音只是一个很小的因素,不足以判断价格。您只是多听了不同价格音响之间的比较,才刚刚入门,何来的自信认为自己对音响了解透彻?敢说可以依据主观评价判断音箱价格,我搞了几十年专业音响都不敢说这样的话。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