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质疑阿姆斯特朗的登月

今天早上,就在今天早上,嫦娥五号顺利回家,收到消息,国人无不无比振奋。

嫦娥五号有几个创举,首先是完美无瑕地闯过了全部11道艰难险关,在此次任务中连续攻克了大吨位航天器地月转移轨道入射、机械臂与钻机联合月面采样、地外天体样品封装、地外天体发射、人类首次无人月球轨道自动交会对接等一系列核心技术能力。

其次,最牛逼的,是最后一关:第二宇宙速度高速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这一殿堂级技术。嫦娥五号返回器与轨道舱分离后独自高速飞向第一次再入点,它将以较小的再入角度再入大气层,此时速度约为32马赫,尔后经历第一次黑障,出黑障后抵达距离地面约60公里高度基于升力作用再次反弹回宇宙空间,经过一段滑行后二次再入大气层,这就是“太空打水漂(高速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

返回太空打水漂相较于传统半弹道式的再入行程会延长很多,整个再入行程预计在5100至7000公里,随着距离的增加也不可避免地对落点精度产生影响,此时就需要精准的控制技术。

500

回顾历史,阿波罗载人登月虽然也宣称采用了高速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技术,但实际上返回舱跳跃最高点也没能突破80公里,更不用说进入太空自由飞,其目的只是单纯为了将半弹道式再入的17个g过载降低至7个g,唯有如此宇航员才能经受得住。

NASA由于迟迟无法突破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技术,以致于起源号、星尘号两个探测器不得不以弹道式轨迹再入大气层,产生的过载高达32g,巨大过载对探测器各系统工况稳定性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起源号就是因为重力开关装置故障导致减速伞没能及时打开,进而直接撞毁于地面。

500

连NASA都没有的技术日本自然也是没有,隼鸟号、隼鸟二号两艘小行星探测器使用的也都是最传统的弹道式再入方案,并不具备载人应用前景。

嫦娥五号返回器应用的高速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方案才是真正的未来技术,可以有效兼容解决力载荷与热载荷问题,其再入最大过载不超过4.8g,仅比近地轨道运行的神舟飞船略高,远小于阿波罗飞船7g过载,也就是说嫦娥五号虽然是无人采样器,但核心数据直接对标载人要求。

由此,笔者不禁再次质疑阿姆斯特朗登月的可行性,因为那个年代的技术,实在难以支撑如此高难度的航天任务:下落月面要靠手工操作完成,返回月球轨道一样要靠手工对接在轨飞行器,返回舱32马赫高速再入地球,宇航员要承受不低于7G的重力,地球返回舱底部要禁受上万度高温灼烧。。。这么多重大的难题,放到60年后的今天来看都困难无比,哪一个没控制好都是鸡飞蛋打。

不管怎么说,还是为嫦娥五号取得的巨大成就而高兴和自豪:我们掌握了全套的绕落回技术,为将来的载人登月奠定了无比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既定的脚步,比肩并超越指日可待。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