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士 张纯如:写书揭露南京大屠杀暴行,却被日本右翼势力威胁致死

作者:七月

  注:

  谨以此文,

  献给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

  献给勇士:张纯如女士。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日军冲进南京城,进行了长达6周的抢劫和屠杀。

  共有30万同胞惨遭杀害,相当于每12秒就有一个人遇害。

  下至几岁孩童,上至80岁老人,还有成千上万的妇女被强暴,情形惨烈。

500

  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才收藏85万册图书,而日军从南京抢走的图书文献,竟多达88万册。

  最可恨的是,二战结束后,日本竟然不承认在南京的暴行,甚至公然篡改教科书。

  而那时候,海外其他很多国家,只知道纳粹集中营的惨剧,却不清楚同样发生在二战期间的南京大屠杀。

500

  ▲

  万人坑遗址,坑中还保留有受难者遗骸

  为了还原惨痛的历史真相,一个柔弱的年轻女子,勇敢站了出来。

  她历经千辛万苦,通过长达三年的采访和调查,以一己之力揭露侵华日军在中国的暴行。

  书籍出版后,举世震惊,成为第一本真实还原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英文著作。

  但在写书时了解到的日军暴行,给她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另外,她还受到来自日本右翼势力的威胁、恐吓。

  她不堪忍受精神折磨,在36岁那年开枪自杀,结束了英勇而壮烈的一生。

  2020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3周年纪念日。

  让我们在悼念同胞的同时,也记住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张纯如。

500

  

500

  改变一生的照片

  张纯如是第二代美籍华人,出生地点是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

  在1968年春天,她生于书香世家。

  她的祖父,是抗日将领张铁军。

  父亲张绍进,是台大物理系“状元”,在美国科学界颇有影响。

  母亲张盈盈,曾取得博士学位,一生从事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

  家境优渥的张纯如,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

  她是霍普金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一毕业就被邀请给钱学森先生写传记。

  结婚后,丈夫是硅谷的工程师,收入不菲。

  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张纯如是真正的白富美、人生赢家。

  如果她没有选择陷入这场浩劫,她一定会幸福美满地度过余生。

  可惜,人生没有如果。

500

  1994年11月,张纯如偶然得知,一部描述日本军队战争罪行的纪录片在寻求资助。

  她对此十分好奇,就和相关人员一起去参加展会。

  从小就从父母口中听到很多有关抗日战争的消息,可是她在美国图书馆根本找不到一丁点与此相关的信息,她身边的老师、朋友更是对此一无所知。

  她一度以为,是父母夸大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直到这次,张纯如在展会上看到了大量反映日本战争罪行的照片:

  被日军砍下的头颅,

  被日军用刀挑开的孕妇肚腹,

  被日军强暴的中国女性,

  她们脸上带着永远让人无法忘记的痛苦和耻辱表情……

  血淋淋的事实,毫无遮掩地呈现在黑白图像上。

  从小在蜜罐中长大的张纯如,第一次感受到来自灵魂的震撼。

  她打电话告诉父母:

  “必须把南京大屠杀作为下一本书的主题,这是一种道义上的责任,也是受害者们应得的公道。”

  那一年,张纯如26岁,风华正茂。

  她拿起手中的笔,化作一把长枪,勇敢地投入到战斗中去。

500

  

500

  辛酸的成文历程

  为了查阅南京大屠杀的相关资料,张纯如经人介绍,结识了制作人汤美如。

  汤美如曾在1993年8月,独自到南京采访幸存者。

  提起此事,她愤怒地跟张纯如说:

  他们住在平民窟!他们家里一点儿家具都没有!他们甚至没有钱买药!

  你应该去看看那些日本老兵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和中国受害者形成怎样的反差!

  那些参与侵略战争的日本老兵,原本是罪犯,在日本却被奉为英雄。

  他们享受着日本军方的补贴,住在美丽的房子里,家里陈设着美丽的艺术品和家具。

  随着调查研究,张纯如得到越来越多的资料,完全证实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她写书的愿望越来越迫切。

  很快,她又在耶鲁神学院图书馆找到了《魏特琳日记》。

  几十年前,魏特琳曾经在南京安全区,庇护了上万名妇女和儿童免受日军玷污。

  然而,包括魏特琳在内的所有牧师们,全都遭到过日军的殴打、威胁。

  尽管这些牧师所遭受的一切,远比不上当时的中国百姓,可他们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残酷暴行,全都患上了心理疾病。

  魏特琳在返回美国后,因为受不了精神的折磨,自杀身亡。

  当年在南京待过的美国修女,有的疯了,有的牧师因此而英年早逝。

  日记内容很震撼,关于成千上万被机枪扫射致死的男人,被用刺刀、碎瓶子或高尔夫球杆蹂躏下体的女人和女孩。

  读完日记,张纯如忍不住打电话给父母,泣不成声:

  只是看着这些对暴力的叙述,就已经让我很难受了,

  想象一下,它们又会对那些亲眼目睹暴行发生的人,

  有着怎样可怕的影响?

  母亲张盈盈担心她被这些灰暗的历史影响,留下心理创伤,就劝她放弃写书,或者不要再去南京走访。

  倔强的张纯如,却偏不。

  她连家都没有回,整理好她在美国那边收集到的资料后,径直前往南京。

500

  未曾料想,张纯如刚到南京,就因为水土不服而腹泻、发烧、咳嗽,可她仍旧坚持每天工作10小时。

  虽然她中文不太好,不是每份文献都能看懂,但还是坚持每份资料都要亲自做中英文比对。

  她听不懂南京方言,就用相机录下来,再请翻译们替她翻译。

  张纯如能感受到,每一位幸存者,都希望在他们死前讲述这些事情。

  但了解的情况越多,她的心就碎得越厉害,有时候她不得不把车停在路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她数次打电话给母亲,一边哭一边说:

  “希望有朝一日成为一名律师,这样就可以帮助这些穷苦的受害者,在国际法庭上讨回公道。”

  就这样,历时三年时间的走访、查阅和整理,在1997年,张纯如的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出版。

  这本全英文的书,震惊全球。

  张纯如通过这本书,想告诉全世界:人类同胞相残的历史,是漫长而凄惨的,而没有哪几次劫难,能与二战期间的南京大屠杀相比。

  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威廉·柯比,在该书《序言》中写道:

  南京的暴行在西方已几乎被人们遗忘,

  所以,本书的问世尤显重要。

  张小姐把它称作‘被遗忘的大屠杀’,

  将二战期间在欧洲和亚洲,

  发生的对数百万无辜者的屠杀联系在一起。

  这本书,一个月内就成为美国最畅销的书籍之一,被数百万读者喜爱。

  因为张纯如,很多外国人才得以知道南京大屠杀背后,那血淋淋的真相。

  从宏大的历史角度而言,张纯如作出了巨大贡献。

  她用自己无可挑剔的努力和勇气,直面了人类历史上那一段惨绝人寰的记忆。

  这本来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可是未曾料想,达摩克利斯之剑,悄然出鞘。

  此书问世之后,却加剧了张纯如的死亡速度。

500

  

500

  四面八方的威胁

  张纯如在写作期间,曾经给母亲写过一封邮件。

  其中提到了很重要的几点信息:

  因为不想被一些日本狂热分子找到,她必须搬家。

  不少人对她的安全问题表示担忧,可能要等南京大屠杀的“秘密”大白于天下之后,她才会安全。

  丈夫的母亲之前劝她不要去南京,现在则认为她不该写这本书。

  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她不得不聘请私家侦探保护一家人。

  这封信极简短,但仍旧不难看出,张纯如为了揭露日军暴行,生命已经受到了威胁。

  她以为,只要自己坚持把书写完就安全了,可“敌人”却不会这么轻易就放过她。

500

  书籍出版后,日本驻美大使公开发表声明,污蔑《南京暴行》是“非常错误的描写。”

  有很多不愿意正视历史的日本人,无端指责、质疑张纯如。

  她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甚至有人给她寄去两颗子弹。

  在此情形下,张纯如仍然四处进行演说,抨击日本掩盖罪行的可耻行径。

  甚至在美国总统和第一夫人面前,她仍旧面不改色地演讲。

  但她遭到的攻击越来越多,甚至在一次学术会上,和日本驻美大使齐藤邦彦,进行公开辩论。

  对方含糊地说“多次向中国道歉”,张纯如立即驳斥,重申自己写作的两个基本观点:

  1.日本从未为南京大屠杀做过认真的道歉。

  2.日本一直在教科书中歪曲、掩盖、淡化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

  她充满怒气、据理力争、掷地有声:“只有主动认罪,日本才会变成更好的民族!”

  后来,张纯如去世后,丁元给她的传记写序:

  我想传达给所有日本右翼分子一个信息:

  张纯如既不是中国特工,也不是美国间谍,

  与你们的荒谬指控相反,她只不过是一个呼吁改变的使者。

  一直以来,日本禁止出版《南京暴行》,直到很多年后,才被翻译家巫召鸿,译成日文。

  而巫召鸿也是日本华侨后代,他生于1951年,终生持有中国护照。

500

  

500

  天使的陨落

  天使的陨落,是在2004年。

  2004年5月的一个午后,张纯如忙完新书签售会回到家中,突然变得心事重重,认为有人将对她不利。

  南京大屠杀是一部酷刑百科全书,这些她都要具体面对,还要叙述出来:砍头、活焚、活埋、在粪池中溺淹、挖心……

  再加上日本右翼势力的威胁、恐吓,她在2003年7月住进了医院。

  而她的新书《在美国的华人》,讲述的是美国华人早期受到的歧视,仍旧是一段压抑严肃的历史。

  在这次精神崩溃以后,张纯如的忧郁症更加严重。

  三个月后,母亲张盈盈在她的包里,发现了一份持枪许可申请,和枪支安全使用手册。

  母亲吓坏了,多方查探后,发现女儿曾光顾过一家枪店。

  张纯如很快也意识到,母亲在密切注意她的一举一动,虽然是出于关心,但敏感又脆弱的她,开始疏远所有人,不准任何人接近她。

  没过多久,张纯如终于,彻底崩塌了。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留下一封遗书,将自己的白色轿车停在荒凉的路边,开枪自杀身亡,年仅36岁。

500

  她曾为南京30万亡灵奔走呼号,而她的逝去,再一次令举世哗然。

  成百上千人去参加她的葬礼,上万封信件寄到她家里,所有人都为她的离世而落泪,扼腕叹息。


  首次经她发现的《魏特琳日记》、《拉贝日记》,成为了记述南京大屠杀最珍贵的历史材料。

  曾经,她走访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时,因为担心自己的资料被没收,四处寻找复刻机,特意在国内留下备份。

  她谨慎地对待所有事情,但最后,她还是走了。

  她的离去,是一场来自和平年代的无形的谋杀。

  张纯如的父母说:

  “现在重要的不是沉湎于悲痛的过去,应该向前看,继承她的意志,完成她未了的心愿。”

  而张纯如的未了心愿,就是她一生为之奋斗的公平正义,向世人揭露当年的那场悲剧和暴行。

500

  

500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知乎上有个问题:“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

  张纯如的一生,就是最好的回答。

  我仅仅是写下这几千字,就全身发冷,泪流满面。

  很难想象,历时3年写下巨著的张纯如女士,经历过怎样的痛苦、悲伤、愤怒和绝望。

  在那个年代,她是唯一有勇气、而且真正付出行动做到,并影响了全世界的勇士。

  让我们永远记住她。

  她是人间正义的天使,是吾辈之楷模。

  拉贝先生曾说:“可以宽恕,但绝不可以忘记。”

  因为忘记大屠杀,就是第二次大屠杀,更是思想的大屠杀。

  我很庆幸,如今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祖国变得如此强大。

  愿这盛世永流传,也愿每一个中华儿女永葆平安,绝不再任人宰割。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人。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张纯如女士。

500

  参考资料:

  《百科:张纯如》

  《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