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媒体对于嫦娥五号的一篇报导与相关分析

当前(2020年12月4日)嫦娥五号的任务已经进入到最后阶段,作为40多年来人类第一次重返月球采集的任务,嫦娥五号任务引来了全世界许多媒体的连续报导与详细分析。不过,出于显而易见的宣传原因,印度媒体对此的报导整体上呈低调态度,除了简单的过程描述外没过多内容。

尽管如此,也有部分媒体,比如本文的"The EurAsian Times",在文章中对这次任务做了较为认真的技术分析,也与印度的航天事业发展做了对比。这里本人将此文做了个简单的摘要翻译,主要选取的是印度对中印两国航天计划发展对比的部分。如有不足,敬请指正。

500

(题图:ISRO官网“月船二号”计划介绍页面)

标题:《印度月船工程计划追赶中国嫦娥五号带来的领先优势》

(ISRO’s Chandrayaan Looks To Catch-Up In Space Race As China Surges Ahead With Chang’e-5 Moon Mission)

作者:Younis Dar

文章开始对中国的嫦娥计划已进行的部分做了一个简单的概述(在此不再叙述),称其“获得了出色的进展”( has made exceptional progress in its lunar mission),还说“与往次任务不同的是,中国官方媒体直播了着陆过程,显示出了对其航天能力的自信心”。有意思的是,事实上这次嫦娥五号的落月过程并没有被直播,而是在成功之后进行的回放,看来是有什么地方搞错了……

【印度的进展】

作者赞扬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在过去几年间的一些成就,说ISRO“进行了数次针对月球和火星的深空探测,并且在准备首次金星探测任务”。之后作者提到了2019年“月船二号”任务以及“轨道器成功入轨,着陆器和巡视器坠毁”的结果。这个描述还是足够客观的,至少比某些印度专家宣称的“98%成功”要靠谱多了。

文章之后再继续回头讲到了2008年的“月船一号”任务,这是印度发射的首个月球轨道器,并强调这个探测器在月球南极发现了水的存在这一成就,这也是印度一直以来着重宣传的一个点。

作者之后展望了未来的“月船三号”任务,该部分全文翻译如下:

“印度的下一个雄心是月船三号,它会继承月船二号未能达成的目标:试图在月面进行软着陆。此次任务原本预定在2020年进行,但印度航天部部长在2020年9月证实,因为新冠疫情的原因,月船三号的任务将被推迟到2021年年初进行。由此一来,月船三号任务没能抢在嫦娥五号之前。”

(以上这一段我会在文末做点评论)

【谁是领先的一方?】

之后,作者探讨了可能是(印度)读者们最关心的问题:“谁是领先的一方?”该部分完整翻译如下:

“尽管中国的航天计划起步比美苏两国晚得多,但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在太空探索的各项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如今中国凭借着众多的月球探测器已经晋身太空精英俱乐部之列,而中国的航天员也已经完成了多次空间站对接的任务。除了多项月球任务之外,中国今年还瞄准了火星,于7月23日运用长征五号火箭向火星发射了5吨重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其中包括轨道器、着陆器和巡视器。

专家们将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崛起视为冷战之后最重要的事件。根据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美国外交智库)的报告,中国在2010至2019年间进行了207次发射,相当于之前四十年总和的1.5倍。

尽管同样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与采取了强势策略的中国航天机构的迅猛发展相比,印度依然处于下风。中国已经形成了自主开发运载火箭的能力,使得他们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发射,这一点甚至优于美国,因为美国也必须依靠其它国家的火箭来进行部分发射(译注:此处指的应该是指美国依靠俄罗斯发射载人航天飞船,这一情况直至最近才被打破),而中国几乎所有的卫星都是依靠自己的火箭发射入轨的。

中国航天能力的核心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此系列火箭由国有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CASC)研究开发,包括多种构型、多种能力。截至2019年,长征系列火箭已经完成了惊人的307次发射,其中包括9次失败和7次部分失败。”

【印度依然面临各种障碍】

作者在文章的最后部分讲述了印度航天的各种问题,该部分信息量较大,完整翻译如下:

“印度目前距离中国这些(自行开发运载火箭)的能力还差得很远。尽管印度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任务都获得了成功,专家们表示这依然不足以与中国当前的能力抗衡。印度首次在月球进行软着陆的尝试以失败告终,而与此同时中国已经成功完成了多次此类任务。

而更令人担心的问题是印度发射的探测器并没有产出足够的科学成果,尽管ISRO只靠相比美苏两国少得多的资金完成了数次探测任务,这些任务的科学成果质量完全无法与前二者相提并论。

根据科技编辑Jatan Mehta的观察,‘在曼加里安号(译注:印度的火星轨道探测器,于2014年入轨)入轨运行六年之后,ISRO官方列出的发表文献中只包含了27篇经过同行审议的相关论文。与此对比的是,美国的MAVEN(译注:NASA的火星轨道探测器,同样于2014年入轨)带来了超过500篇关于火星大气层研究的论文,而且还在持续增长中。’

‘更令人担忧的是,曼加里安号如此短的文献列表中,有一半只是对此次任务的工程性描述,而不是经由这次任务得出的科学结果’,Mehta补充道。

Mehta指出了这次任务的数项失败之处,比如甲烷检测装置的失效(译注:后面总结分析部分会提及),这些都阻碍了对火星的进一步研究。

‘另外探测器包含的莱曼α光度计似乎也没有产出结果,它本应用来计算火星自诞生以来水分流失的速率。’

他质疑ISRO为何选择在2013年而不是2016年的窗口匆忙发射探测器。‘原因可能是政治性的:为的就是抢在中国和日本之前入轨火星’,他补充道。

科学界长久以来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印度的探测任务不怎么分享它们采集到的观测数据。相比之下,NASA的每次任务的相关细节都会在第一时间向全世界播报,而印度的成就却很少为外人所知,尤其是曼加里安号——要知道它已经在火星轨道上运行了近五年之久。

印度当前正在为Gaganyaan任务做准备,计划首次将宇航员送入近地轨道。未来其它重要的任务包括前往月球的月船三号以及前往金星的Shukrayaan。ISRO正在夜以继日地瞄准世界太空探索的上层梯队前进,然而,它依然无法与强势的中国航天计划相比,后者获得的支持包括来自政府的巨量预算以及中国各种公、私有机构的科技成果助力。

中国设定的目标是要在2045年成为世界领先太空强国,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中国强力推动航天工业的创新,向研发领域做了巨额的投入。中国于2016年官方公开的支出数字中,用于‘航天器制造’的研发资金高达3.866亿美元,与2000年的2260万美元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而另一边,印度在太空领域的创新活动却因为国家的经济问题受到了削弱。由于缺乏将小型相关企业融入国家整体航天发展计划的能力,印度在航天领域的投入完全无法与正在迈向深空的中国航天计划相比。”

(全文完)

 

总结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整体来说这篇文章的质量个人感觉不错,对各项事实的描述基本正确。当然,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作者对于中印之间航天发展水平差距的描述还是过于委婉了,缺乏实质数据的残酷对比。比如自主开发运载火箭的能力,印度当前最强的运载火箭——GSLV MK3型,其运载能力只大约相当于中国在90年代中期开发的长三乙,与当今中国顶尖的长征五号差距巨大,另外将当前的月船计划与嫦娥五号做对比也有些尴尬。即使是这样,作者也算是难得的冷静,不黑不吹了,比如这是我见过的少有的在讲到印度航天成就时没提到那个一言难尽的一次发射104星“成就”的文章。

至于“印度航天是否落后于中国”这个问题,作者在绕来绕去之后算是承认答案是“YES”了,至于原因,肯定是因为穷啦。这个也不算太离谱,毕竟航天产业是公认的投入决定产出的行业。印度对于ISRO的宣传点一向是“最经济的太空机构”,然而此种发展模式的上限注定不高,当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不大幅加大投入是注定无法继续高速前进的。

 

另外再附上对于印度航天的两个计划:月船三号和曼加里安号的一些观察:

【月船三号】

正如文中所说,印度之前确实有说过在2020年发射月船三号,再次尝试软着陆月球。然而这个先前公布的时间个人觉得非常不靠谱,原因如下:

众所周知,月船二号的着陆器在落月时遭遇了失败,坠毁于月面。月船二号在发射时包括了三部分: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这三者的重量如下:

月船二号 = 轨道器2379kg + 着陆器1471kg + 巡视器27kg = 3877kg

这一重量与中国2013年登月的嫦娥三号大致相当,但嫦娥三号只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而月船二号光是轨道器就分走了60%的总重量,导致着陆器和巡视器的重量只相当于嫦娥三号的40%,可靠性可想而知。

500

(月船二号的各部分介绍,来源:ISRO官网)

而在月船二号失败后,ISRO宣布后续的月船三号任务将不再包含轨道器,只包含着陆器和巡视器,依然由GSLV MK3型火箭发射。因此可以合理地推断,新的着陆器和巡视器会被重新设计,增加重量,整体达到嫦娥三号的水平,否则岂不是浪费了运载火箭60%的运力?ISRO没这么傻吧。

总结下来,月船三号面临的是如下的处境:

- 前辈任务出于自身原因失败

​- 整体需要重新设计

结合以上两点,按照ISRO原定的计划月船三号要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内解决这两大问题,这个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硬是要赶鸭子上架的话只会导致可靠性暴减,若是任务短时间内再次失败的话对印度国民自信心造成的打击可想而知,ISRO会成为众矢之的,这个结果是无论如何不可能被接受的。

因此,本人认为ISRO之前公布的月船三号任务日期本来就是忽悠公众用的,就不是个真实的目标时间,而2020年的疫情正好给了ISRO一个绝好的藉口,顺水推舟地将时间往后推了。不过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只将时间推到了2021年初?这差的也不多啊,如果真是这个时间发射的话我只能说不靠谱程度跟之前也没差多少,还是继续鸽下去吧……

(顺便说下,印度月球软着陆不靠谱最关键的原因还是缺乏中国的核心设备——7500N变推力发动机,这个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了。不过就现在的配置还是能试试运气的,万一呢?)

 

【曼加里安号】

500

(曼加里安号载荷介绍,来源:ISRO官网)

前面的文章提到了印度曼加里安号火星探测器的一些情况,其中关于甲烷检测装置的问题在别的地方也看到过一些资料,大致描述如下:

曼加里安号上的甲烷检测装置曾经被寄予厚望,因为甲烷作为基本有机物,对于火星的生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曼加里安号上的甲烷检测装置之后被传出由于先天缺陷而无法按计划运作。

网站Seeker在2016年的一篇报导中指出,由于测量原理存在根本性错误,仪器返回的数据会被其它气体比如二氧化碳干扰,从而无法得到正确的甲烷数值,导致结果完全不可用。

根据另外一些地方的航天爱好者的消息,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是曼加里安号实际上是印度官方和ISRO出于政治宣传原因赶工的产物,上面搭载的数部仪器是出自航天工程师而不是相关领域专业科学家之手,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因此出现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Seeker发表了那篇报导之后,ISRO的发言人用email联系了他们,声称“曼加里安号上的甲烷检测装置一直在发送有关火星大气甲烷含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正在被分析”,但他并没有回答“数据是否能被用于计算甲烷含量”的问题。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