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空饷确实是国企更突出的问题,可私企拿高薪闲养关系户的现象,也并不是没有

【本文来自《针对“国企某些只招45岁以上的”的质疑,我觉得恰是国企更顾及社会责任的体现》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江山峡口

    人家发文说的什么意思你都没看明白就瞎扯有意思吗?
    他的文中表达的有三,一是靠关系入企业,进入非一线生产的行政类岗位的人,不干或少干活混工资,不能产生效益,却比真正的生产人员还多。二是真正干活的产生效益一线工人工资却不高。三是就是这些靠关系混入的人吃空了企业的效益,拖垮企业。受连累的是真正在一线苦干的工人。

我说的也正是这些国企现象的来自于现实的原因啊!

你说的三点现象,无论私企国企也都有,怎么就能认为国企不能有,有了就是错,就是不如私企了?

是的,有些现象国企或许更严重,比如“靠关系”的,但这也正是国企的工作在稳定、薪酬福利、假期、加班、劳动强度等的综合性上更好,所以才显得更靠“关系”。这世界,越是”挤的“的”门“,想要进去,”关系“的作用越大。

至于非生产性岗位少,这更大可能取决于企业的经营范围和性质。有的国企特别是小型国企的业务,就是主要搞管理、后勤的,比如那些车管所、工业园管理、供销合作社之类国企,特别是那种具体工作外包的国企,比如公交公司。这种国企,其正式员工的岗位大多要求的并非高知识、高技术,而是较多的相关经验,这就意味着年龄了。可是,大型的直接生产性的国企,并不会行政人员比生产工人还多。

而一线工人工资不高(即没行政管理人员高),不是私企国企都一样吗?当然那种富士康之类的每天加班的一线工人,靠加班费或者计件的私企不能算,毕竟私企每天上班12个小时甚至更多,去与普通行政岗位只8小时的比较,却只看工资多少,是不公平的。

至于吃空饷,这确实是国企更突出的问题。可私企也并不是没有,私企高薪闲养关系户(老板的、官员的或者重要客户的)的亲属的现象也并不是没有。

       总之,无论是私企还是国企,都有这些现象、毛病。

另外,我告诉你一件事,这社会,真正覆盖全领域地决定薪酬多少的,其实是”权“,包括管理权、话语权、声誉权(比如名人歌星影星靠名声/名气带来的”吸引权“)等的”权“。那些所谓的勤劳、知识、技术、智慧等因素,在”权“不相等的情况下,对薪酬是没多大影响力的,除非其知识、技术等东西给其带来了某种含义上的”权“,比如几位高工不干这活整个厂子就没人能干的那种”权“。

从这一点而言,行政管理工作的”权“就比生产一线的人的大,特别是在工业化对生产进行生产链条的破碎又合作之后,单个或者小部分生产一线的工人就更没”权“了。这就是工业化社会一线工人处于弱势的真正原因——当然,抱团和团结起来的话就完全不一样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