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婆婆大战儿媳妇的狗血套路,养活了多少国产家庭剧?

  前段时间,《最美逆行者》在几个平台同步上映。开播前,出品方曾几番自吹自擂,可刚放没两集,这部剧就逼停了豆瓣评分。

  坊间有人问,为什么大家只给一颗星。

  答曰:因为没有更低的选项。

500

  现在评分功能已经被屏蔽了

  其实,被骂那都是活该。

  《最美逆行者》号称取材自全民抗疫时期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但在剧中,却罔顾事实,大肆歪曲作出贡献的女性的形象。

500

  后来被扒皮,导演就是封建女德代表作《娘道》的总编剧,整体思路如出一辙。

  截图中的喂屎台词,来自于《逆行》单元。

  在领导的呼吁下,已经离异的单亲妈妈李文丽挺身而出,万叶丛中一点红,成为单位唯一的女性抗疫志愿者。

  如此与事实相悖的桥段,早已被多次鞭尸了,而更引起我关注的,是接下来的剧情:

  李文丽来自小城市,结婚后任劳任怨,却被婆婆百般嫌弃,处处刁难,只能离婚收场。在疫情爆发后,李文丽却不计前嫌,主动照顾起了感染肺炎的婆婆,因此打动了前夫。

  最终,在婆婆的首肯下,俩人复婚。

  以德报怨的媳妇,尖酸刻薄的婆婆,和强行大团圆的结尾,让我的记忆回到了那些个被迫跟我妈看各色国产家庭剧,而憋屈至极的晚上。

500

  上网一搜,有同感的还不少

500

  一个抗疫剧也得塞上婆婆添乱的戏码

  截图来自于另一单元《婆媳战疫》

  鉴于此,我决定牺牲双眼,在若干年后,重新回顾曾经制霸晚八点档的一干家庭剧,为大家整理出这份憋屈实录。

  1.婆媳生活憋屈实录

  据我考察,家庭剧的核心,就在于万古如一的婆媳关系:

  媳妇对婆婆千依百顺,堪称新时代二十四孝女德代表;

  而婆婆则对媳妇万般嫌弃,用实际行动打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句名言的紧密桎梏。

500

  《小麦进城》中,杨文采自恃城里人,看不起农村儿媳小麦,认为她配不上读大学的儿子,所以见面就是菜刀招呼。

500

  可惜对方技高一筹:以退为进,任打任骂不还手,但是也不走。眼见此计不成,杨文采心思急转,再施二计。

  全家吃饭,杨文采特意做了五个馒头,没有小麦的份儿,想用心理战术暗示她是局外人,让她知难而退。

  就在儿子刚要掰一半给小麦时,杨文采又拦了回来,接着长舒一口气,郑重发表女德宣言:

  你是大小伙子,该吃吃,不干活儿的人就得饿着。

  说罢,把自己手里的馒头给了另一个儿子。

  尽管如此,小麦并没有怨言,反倒还觉得,婆媳关系已经有了史诗级进步。

500

  当然,硬抗的结果就是直接饿进医院,灌营养液续命。

  躺在病床上,小麦双眼呆滞,犹见阿门,还反复思索她妈教的为妇之道到底错在哪里:做女人,不就是要忍?

500

  正所谓,饮食人欲。

  依照家庭剧的叙事逻辑,一张小小的饭桌,就可以无限放大婆婆对儿媳释放的恶之精华。

500

  《金婚》中,进城来视察的婆婆,从刚进门就左嫌右挑没好脸。

  但上桌时,却抢着盛饭——先把表层煮好的白米盛到儿子碗里,最底下糊成煤炭的,直接刮出来推给儿媳文丽。

500

  先别急着握拳。

  在婆婆面前,好米饭和肉,那都不可得。

  即使文丽已经把筷子伸到盘里,也要被无情打掉。来回几次,文丽只能乖乖吃辣椒。

500

  类似高举性别歧视大旗的双标对策,往往贯穿婆媳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儿子和儿媳两个人都上班挣钱,儿媳赚得多,工作也更多,但回到家,还要承包家务活儿,儿子绝不能沾手。

500

  儿子出了轨,那是“每个男人都会犯的错”,但错更在儿媳:没有魅力,留不住男人。

  更贱格的是,男人可以搞小三,女人却不能当回事,就算对峙也得心平气和,不然就只能等着啪嚓吃耳光。

500

500

  女德思想当然还要遗毒至下一代。

  胎检是女孩,又不要二胎?那就打掉重怀。

500

  这位姥姥显然忘记,自己是女性,她生的也是女性。

  虽然当今科学已经表明,生男生女,都得依赖男方提供的染色体,跟女方没什么关系。

  但婆婆们显然不认这一套,依旧奉行家里有皇位要继承的选媳指南。

500

  总而言之一句话,性别是原罪,挑刺没商量。

  如果婆婆的单人作战能力不够,老家的歹毒亲戚各个都是好帮手。

  《双面胶》里,婆婆和儿媳由于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冲突,一直明争暗斗,婆婆眼见落了下风,只能暂时放弃对儿媳的管控。

  就在儿媳以为自己胜利了的时候,婆婆却排除万难,坚持找来了儿子的表姐玉喜做保姆,其实是暗地打如意算盘,给儿媳丽娟找罪受:

  不把洗衣粉冲干净,导致丽娟皮肤过敏;吃虾不让吐壳,美名其曰补钙;连丽娟生的孩子,也直接抱走,一眼都不给她瞧。

500

  好家伙,生娃不能自己养,直接梦回大清朝。

  其实,这些个让每位正常人都火冒三丈的憋屈桥段,皆有现实的素材可以对照。

  2.国产家庭剧起源考

  中国内地首部家庭剧是1998年的《婆婆媳妇小姑》,标题即是全剧核心内容。

500

  剧中,很多引发婆媳矛盾的导火索,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比如儿媳小娇把破了冻的丝袜扔到垃圾桶里,节俭的婆婆看到后又捡了回来,缝缝补补,结果俩人就吵起来了。

500

  就很像把很多家庭中婆媳由于观念上的不同而引发的冲突给搬到了电视里,真实感与细节度拉满。

500

  这取景就相当真实

  而且,婆媳斗归斗,总得来说,没什么深仇大恨,女主在很多时刻也会据理力争,一点也不服软。

  不过,奠定婆媳大战这一题材江湖地位的,是2007年由滕华涛导演、六六编剧、海清主演的家庭剧《双面胶》。

500

  这部剧讲述了上海姑娘丽娟和东北小伙亚平的婚姻故事。

  俩人出身不同,好在通过后期相似的环境,磨合到了一起。起初,二人世界倒还和和美美,坏就坏在,婆婆也要跟着一起过日子,生活开始风波不断。

  剧里的婆婆来自农村,十分保守,与思想现代化的丽娟八字不合,任何小事都是大战的导火索。

  比如丽娟多吃了一块肉,婆婆便语出惊雷,刻意嘲讽:

500

  到了后期,更是野心暴露,不仅让儿媳帮自己还钱,还让她卖房给公公治病,儿媳不依就哭嚎乱叫。

  夹在其中的亚平非但没起到什么调和作用,还在一来二去中暴露出了渣男本性。

  当着老妈和孩子的面,几次对丽娟实施家暴。掐脖子打耳光,简直熟能生巧。

500

  这也让丽娟意识到,丈夫从前表现出的担当和体贴,都是假象。

  这部剧一经播出,就凭借其真实感击中了很多观众的痛觉。

  在那个年头,原生家庭理论还不多见,普遍被讨论的是凤凰男和孔雀女的结合,以及二人婚姻背后的婆媳矛盾。

500

  金钱观的不同只是矛盾第一步

  剧中的各类桥段,仿佛就脱胎于天涯网友们的亲身经历。

  其实,《双面胶》的确取材于真实的案件,原型是05年发生的上海杀妻案。

500

  吴丽君是上海城里姑娘,自小品学兼优,男方虽说不是城里人,但为人上进,也踏实善良,所以就俘获了吴丽君的芳心。

  可结婚也是惨剧的开始。吴丽君一家已经倒贴了婚房,婆婆仍然要儿媳出钱,再为自己的小儿子买房;

  吴丽君生了女孩儿后,还被婆家百般嫌弃;最后,由于没有满足婆家的要求,吴君丽被丈夫殴打致死。

  得知噩耗后,吴君丽的父亲心肌梗塞,不久后跟着去世,母亲直接进了精神卫生中心,一待十几年。

  而男方还面无悔色,说娶吴丽君就是为了她的上海户口,既然不出钱帮衬着他们家,那这女人就没什么用了。

  六六实地采访后,在小说里还原了大致结局。

500

  读来十分触目惊心,女主惨痛的收场也让很多读者不由思考《双面胶》背后的社会议题。

  不过,剧版所选用的结局却迥然不同。

  由于亚平和丽娟发生矛盾,一时没留意,孩子就从二楼掉了下来,这件事让婆婆有了根本的转变,决定主动退出他们的生活。

  最后一幕,婆婆躺在病床上,握着孙子的手安然离世,丽娟和亚平站在床边,终于和解。

500

  据导演说,他本来拍了两个结尾,但符合原著的结尾不太“光明”,照顾到观众的感受,就采用了虽然不遵循事实但比较温情的。

  事实证明,观众更能接受这样的呈现效果。

  《双面胶》的成功,也让许多导演捕捉到了财富密码,开始大量批发专注于家长里短、婆媳矛盾的家庭剧。


  3.变味儿的家庭剧

  2010年,一部神剧《婆婆来了》横空出世,由彼时还能看出“校草”模样的沙溢主演。

500

  说它神,是因为它在仅仅二十几集的剧情里,把国产家庭剧的人物关系和憋屈桥段来了个完整大杂烩。

500

  又是凤凰男、孔雀女与恶婆婆的故事

  结婚后,婆婆跟着儿子王传志,住进了何琳父母十几前年就买给女儿的房子,紧接着,婆婆的闺女、大儿子、大儿媳也住了进来,全不拿自己当外人。

  但他们还是不满足,总觉得不是自己的房子,住起来不踏实。

  于是一合计,打算给何琳父母当年买房时花的一半价钱,在房产证上加上王传志的名字。

  也就是用当年的物价,买现在的东西。

  二十年来,北京房价的涨势不用我多说。这家的操作,时间概念远超《信条》,迷惑指数堪比做梦。

  但为了女儿的幸福,何琳父母答应了。

  不过,婆婆的作妖之路绝不以亲家的态度为转移:在知情的情况下,故意炖了何琳养了几年的宠物;背后说人老爹坏话,被拆穿后对着儿子一哭二闹三上吊,怂恿王传志动手修理媳妇。

500

  煽风点火一套一套的

  王传志自然遗传了他们家族的不要脸血统,说不过就直接动手家暴。

  在何琳几次原谅他后,为了给大哥还债,趁着何琳怀孕不在,王传志还把房子偷偷给卖了。

  即使如此,想让婆婆转变、让两家人和解,也很简单——怀上男胎。

  故事的最后,女主怀了男孩儿,婆婆态度大转变,出去捡垃圾赚钱,说是要给何琳更好的未来,此时的何琳也理解了婆婆的难处,一家人开始幸福生活。

  大团圆式结尾,剧情之魔幻,转折之强硬,我是没法理解。

  乍一看,这部剧的套路和《双面胶》很相似,但实际上,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描摹错了重点。

  《双面胶》里,各类鸡毛蒜皮的小事,背后都无外乎是婆媳矛盾、夫妻矛盾、父子矛盾,而它们所映射的,更是不同思维方式的交锋。

  有调研显示,2010年左右,家庭剧的主要受众为80后群体。

  由于时代环境的影响,60后的父母普遍难以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80后独生子女则正好赶上了高校扩招的红利,这也让城乡之间的壁垒在表面上进一步消融。

  于是,凤凰男和婆媳矛盾顺利成章,成为当时家庭关系中十分突出的话题。

  《双面胶》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它把握住了时代脉搏。

  类似的还有《金婚》与《父母爱情》,设置的年代背景不同,却都聚焦时代背景与社会面貌下,那些小人物们特殊又平凡的故事。

500

  毕竟,大多数的家庭生活,是由无数件繁琐小事组成的,结婚、生子、饮食、起居,婆媳矛盾实在没必要成为重点。

500

  相比之下,《双面胶》的不足之处也十分明显。

  聚焦婆媳矛盾,却删去真实的阴暗面,并改为莫名的大团圆结尾,使得这部剧消解了小说原有的社会价值,也失去了真实自有的万钧之力。

  从深刻的大众议题沦落到了解闷的饭后闲剧,温情过后,什么都不剩。

  这个选择,无论有意无意,都在客观上遵循并强化了女主“忍耐”的特性:即使受到再多委屈,也要与男主和好。

  放在生活中,这是个人选择,旁人无权干涉。

  但被采纳到电视里,那就带着点灌输意识形态的意味了。

  此后的大量家庭剧更是拿捏错了方向,以为家庭剧就是要传达“磨难皆可忍,家和万事兴”的理念,和二十四孝女德的守旧思想。

  4.国产家庭剧的圣母学

  2005年到2015年,家庭剧坐上批发生产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以“婆婆”“妈妈”为关键字进行拼凑,随口就是当年的大热剧:《婆婆也是妈》《当婆婆遇上妈》《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

500

  不过,如果都是固定套路,观众难免会审美疲劳,所以家庭剧的设定也在不断更新着。

  这次可能是城里恶婆婆VS农村好儿媳,下次也许就会身份性格完全对调,这部是豪门中的婆媳不和,下部就是小镇里的妯娌风波。换汤不换药。

  更加不变的,还有剧中的女主角,不管是什么身份,都要历经世间磨难,承受恶人摧残,并辛苦把持扶不起的家,最后终于收获幸福。

500

  王丽云在武林外传里演的也是个恶婆婆

500

  48岁仍在扮演小姑娘的王茜华

  雷同剧还催生了恶婆婆专业户王丽云和好媳妇代言人王茜华,深受毒害的观众,已经练成见一人而知全剧的本领。

500

  从王茜华的百科上,我们也能一窥当时女主家庭剧的风貌。

500

  可怜这些女演员,明明演技都在线,只能重复演形象雷同的恶婆婆和苦儿媳。

  其实,这类角色,在宝岛台湾早就吃香了。

  现在说起《哑巴新娘》,相信你脑海里还会自动滚放“燃烧 燃烧”的BGM,以及梳着大刘海,涂着芭比粉的苦命女主角。

500

  这位女主名为林静云,由于童年时的经历,自10岁后就不会说话了。

  长大后,为了偿债,嫁给了周家二少爷,但没成想这是个骗婚幌子,真正迎娶她的是动不动就咳血的大少爷。

  即使如此,林静云依然用心伺候着周少朴,而周少朴自知时日不多,就用尽办法折磨她,期望她能主动离开。

  除了丈夫的摧残,林静云要面对的还有婆婆的虐待和小姑的使绊,但她依然不屈不挠,悉心照顾丈夫,顽强在周家生存。

500

  家里大把干粗活力气大的男佣,

  但按摩这样的活儿也要女主做

  在故事的最后,她还会开口说话了。

  十几年前,这部剧经各大电视台引进,凭借着俗套的情节、煽情的配乐和做作的台词,牢牢占据了广大中老年妇女朋友们的心。

  主演岳翎更是直接登上苦情女王的宝座,与陈德容、刘雪华等人并尊。

500

  岳翎、陈德容、刘雪华

  大陆的苦情剧也不甘落后,《芸娘》、《顺娘》、《我的丑娘》都围绕着苦命女主做文章。

  初看还挺有意思,但看多了,就能发现,都是以赞美女性的忠孝仁义为幌子,用毫无逻辑的苦难桥段骗取观众眼泪。

  如今,大家对这些家庭剧都不买账了,从豆瓣上这几年的评分趋势就可见一斑。

500

  然而,市场上依然不断迸发着垃圾作品,因为观众不变。

  《娘道》的导演郭靖宇曾在采访中很自豪提到:坚持每年都做传奇剧的,只有我一个了。

  针对类似电视剧收视与口碑成反比的情况,他指出,这些本来就不是给年轻人拍的,受众都是中老年女性观众。

500

  对于这些苦过来的一代人,剧中女主无限憋屈的经历和无限忍耐的品性,能让她们在共情之余,更容易被打动。

  但被迫忍耐与被迫苦难,原本就是现实对女性的压迫,这些根本就不该被歌颂。

  强行赞美,只是在混淆概念。

  其实,变味的家庭剧,和所谓的大女主剧,本质都是相同的,都只是打着歌颂女性的幌子。

500

  比如几年前的《我的前半生》,原著里,师太给子君安排了很符合“港女”特色的成长路径,靠着自己在陶艺艺术上的天赋和努力,一步步迎来新的人生。

  但剧中,就被改成了还是得依靠霸道总裁才能成功。

500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电视剧仍能成批立项、过审,继而荼毒观众,都是有理由的。

  2018年,王茜华主演的《岁岁年年柿柿红》上映,依然是老一套,豆瓣评分4.2,后来它被评为飞天奖优秀电视剧

500

500

  主流宣传部门对于这种“牺牲个人,成全大局”价值取向的嗜好,与唾弃它的年轻人形成鲜明对比。

  在《我的前半生》发布会上,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就发表观点,认为《我的前半生》电视剧相比亦舒的小说,更微妙、更大气、更完整。

500

  原本是女性独立成长的清流故事,被改编成了抢男人、闺蜜撕逼、靠男人才成功的俗套国产家庭剧。

  这到底大气在哪里,我是不懂。

  就如同《最美逆行者》,说白了,它更像是抗战神剧,说是赞颂英雄人物,还不过都是为了迎合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

  只不过,抗战神剧靠的是无脑爽,而《最美逆行者》背后的系列家庭剧,靠的是无脑虐。

  打着赞美旗号,本质上是对女性形象的束缚。

  生活中有那么多成功女性的例子,根本无需任何包装和美化,真实本身,就已经很有力量。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