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后疯狂」是美台高层互访?

  美国总统大选投票已经过去半个多月,特朗普仍不服输,抛出法律诉讼战,但看来并未占得多少便宜。因而连共和党的高层人物也并未出面支持特朗普,特朗普的家人及幕僚也在劝说特朗普「放弃」。而昨日有外电说,特朗普本人也已在考虑「体面地撤退」。

  何谓「体面的撤退」?或许,是在拒绝公开承认败选的情况下撤出白宫,亦即不作任何的交接程序。而从各种迹象看,这个可能性较大。也或许,就是要在卸任前,将最后的权力「用到尽」,在其此前「不按牌理出牌」的基础上,进行「最后疯狂」的表演,制造「搅得周天寒彻」的效果,以证明其「存在价值」。

  在其中,「报复中国」就可能是特朗普「最后疯狂」的最核心内容。梳理特朗普此前的系列言论,他认为在其前三年的任期内,经济不错,股市急升,失业率降低,本来笃定可以连任。只是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他的选情及部署,而导致他的选情「阴沟里翻船」。但他不是在反省自己只顾经济而疏略抗疫,错失了抗疫最佳时机的严重失误,而是要把美国疫情肆虐的原因「甩锅」给中国,并将自己不能获得连任的全部怨怼,都发泄在中国的身上。

      既然如此,特朗普的「最后疯狂」,发泄的对象大概率就是中国。实际上,在投点票期间,美国政府就陆续抛出系列针对中国的措施,包括禁止美国人投资一些特朗普政府声称与中国军事、情报和安全服务有关的中国公司,及国务卿蓬佩奥声称「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等。不过,因为对「逆转胜」仍然存在着幻想,倘用力过猛,可能会对自己「连任」后的顺利施政造成障碍,因而还是有所「节制」。

      但在「翻盘」无望后,情况就不一样了,特朗普已经没有了「连任」后调整政策的包袱,而且考虑到共和党在二零二四年未必再次提名自己作总统候选人的前景下,一向自我感觉良好的特朗普可能会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因而极有可能会在卸任之前,将会「破罐子破摔」,以「一拍两散」的心态,上演「最后疯狂」,在台海和南中国海与中国起冲突、强化中美脱钩、激化中美对抗,造成「遍地烽火」,将一个「烂摊子」移交给拜登,尽显「既然我得不到你也不能得到」的「酸葡萄」情结。

    在贸易战及「围遏中国」等手段都已经用尽,边际效力下降,而且相反,中国将此压力化为动力,在全球率先进入常态化防疫抗疫,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的基础上,推出「双循环」策略,实现经济增长反弹的现实下,特朗普再要针对中国本身的事务「出牌」,将会没有任何收效,「赔了夫人又折兵」。

而台湾事务则较为微妙,也颇为棘手,因为中国大陆的行政权力并未直接延伸至此,而在台湾地区掌管行政权的民进党当局又奉行「联美抗中」路线,因而就可以「上下落手」。因而估计,特朗普针对中国的「最后疯狂」,极有可能是围绕着台海事务而发挥。

  此前特朗普已经先后派遣卫生部长阿扎及国务次卿克拉奇访问台湾,《纽约时报》昨日报道,美国环保署长惠勒计划十二月率团访台,推动海洋保护合作,成为四个月内第三位访台的美国内阁官员,而蓬佩奥则声称「台湾不是中国一部份」等。但可能特朗普仍然嫌未能「去到尽」,还不够「疯狂」,因而不排除还将会有更「辣」的招数抛出。其中一个议题,就是「台美高层互访」。其实,这个议题已经「放风」,并在舆论发酵过程中。

     实际上,据台湾中央社十八日报道,华盛顿智库「传统基金会」当日举办「挑战时期下的美台伙伴关系」在线研讨会。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图米称,美方应该增强对台湾的「外交支持」,建立「高层间常态性往来」,此前美国卫生部长阿扎访台就是很好的范例,因此美国也应该作为东道主邀请蔡英文访问华盛顿。图米还鼓动美方进一步推动美台经济关系,特别是在贸易方面,他本周将在参议院提出支持美台自由贸易协定的决议案。

与此同时,有关美国总统特朗普、国务卿蓬佩奥卸任前访台议题也在岛内发酵。国民党「立委」曾铭宗十六日在「立法院」质询「外交部次长」曾厚仁,如果特朗普与蓬佩奥在卸任前访台,「外交部欢不欢迎?」曾厚仁公开表示欢迎,称「没有理由拒绝」。曾铭宗又假设特朗普下台前宣布与台湾当局「建交」,曾厚仁反问道,「有什么不好呢?美国政府跟台湾建交,这个不好吗?」至于「特朗普下台前,美国军舰停靠台湾港口」一事,曾厚仁也是一个劲地表示欢迎。

    之所以会有「台美高层互访」的议题,是因为美国颁布了《台湾旅行法》,为双方高层互访制造了「法律基础」。实际上,在过去,由于受到三个《中美联合公报》的制约,基于双方关系限缩于非官方范围,美国对台湾高层设有「五黑名单」,包括正副台湾地区领导人、台当局「行政院长」、「外交部长」与「国防部长」五官衔的政治人物无法「访美」。因而到目前为止,只有李登辉于一九九五年执政时曾以「私人名义」访问过美国。

      而在美国国会已经通过了《台湾旅行法》,特朗普也已签发颁布,该法案内容鼓励美台双方「所有层级」官员互访交流,就为「美台最高领导人互访」立下法律基础,推倒了「五黑名单」。因此,有关「台美高层互访」的传言,未必是空穴来风。

      在「蔡英文访美」议题的设计上,最有可能是将以往的「过境外交」实质化,成为「入境外交」。在过去,就曾经有过这样的试探,例如二零一九年初,美国前国防部官员包士可公开呼吁邀请蔡英文到美国国会发表演说;同年二月,美国五名参议员克连署致函众议院议长裴洛西,敦促其邀请蔡英文「访美」及演说。三天前,则是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图米声称,美国应该作为东道主邀请蔡英文访问华盛顿。

      由于估计拜登明年一月二十日宣誓就职后,在「鼓励」台湾高层「访美」的议题上将会抱持消极态度,因而蔡英文如要「访美」,就必须抢在特朗普卸任前的「黄金时间」内实现,否则就是「苏州过后冇艇搭」了。因此,在未来的两个月时间内,也正是考验蔡英文是否要「一条『独』路走到黑」的关键时刻。

      至于特朗普和蓬佩奥是否会「突访台湾」的问题,看来已经像一头「疯狗」到处吠的蓬佩奥的可能性较大,但也不排除「神经刀」特朗普也来个「乱飞刀」。因此,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