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陈醋叫板镇江香醋:想称王,你也配?
作者:沈三万老沈
开门七件事,“茶米油盐酱醋茶”。
近日,中国醋业界掀起一场“两王争霸”风波。
11月6日,江苏省镇江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宣布,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联合授予镇江市“中国醋都・镇江”称号!这是目前中国食醋行业的最高荣誉,也是镇江近年来获得的又一块“国”字号招牌。镇江醋业协会会长朱炳国表示,拿到“中国醋都”称号的,镇江是第一也是唯一!
消息一出,镇江人民团结一致,用“实至名归”的评价力挺镇江醋都之名。
千里之外的山西人民坐不住了。
拥有5000年历史的山西老陈醋尚且没有以“醋都”之名称王,仅有180年历史的镇江香醋你也配?
两王争霸
在“镇江发布”官微宣布“中国醋都”定名镇江的微博之下,山西人民攻陷评论区,该条微博的评论量一夜之间冲上3300条。
“不服,建议镇江人民来山西尝尝老陈醋。”
“山西不争气,连醋都都被人抢去了。”
“呵呵,镇江的醋只配洗山西的醋缸。”
在火药味争论的背后,是山西早已自称“醋都”却没想到一夜间在官方认证上被镇江截胡的尴尬。
山西太原清徐县,山西老陈醋的重镇之地。在太原市清徐县政府官网上,对于清徐的介绍直接写为《醋都简介》!
文章写道:清徐是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酿醋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到唐代进入鼎盛时期,明末清初县内制醋作坊近百家。所产老陈醋以其清香浓郁、绵酸醇厚的品质久盛不衰,而列为全国四大名醋之首,被誉为“华夏第一醋”。
没想到,如今,醋都之名被镇江截了胡!官方认证一出,包括《华夏时报》在内的中国顶尖媒体都写出了“中国醋都在镇江,镇江香醋看恒顺”的定调。
事实上,在这场“醋都”之争背后,是中国醋业界长久混战的局面。
中国五千年文化酝酿,形成了四大名醋:镇江香醋、山西老陈醋、阆中保宁醋和福建永春醋。其中,江湖地位最高的当属镇江香醋和山西老陈醋,素有“南香北陈”之名。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南香北陈”固守一方,并无交集。然而,背靠工商业发达的江苏省,镇江在2003年将平静的局面打破。
一家“南香”企业冲进“北陈”大本营,收购了山西晋中四眼井醋厂,并推出了符合当地消费习惯的陈醋产品,试图在山西醋业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此举震惊业界。
这家以一己之力单挑整个醋业大省的企业就是镇江名企——恒顺醋业!
和山西老陈醋五千年的历史比起来,恒顺醋业区区180年历史显然是“后起之秀”。然而,这家后起之秀却令整个山西醋业大省十分尴尬:至今,恒顺醋业都是我国规模最大、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食醋生产企业,连续25年国内食醋销售收入位居第一。2001年,恒顺醋业登录A股,至今,独霸“A股唯一醋业上市公司”之名整整十九年。
区域产业经济
不难看出,在“一家地方企业单挑整个醋业大省”的哗然背后,是镇江地方政府围绕中国醋业产业的发力与布局。
在工商业发达、制造业全国第一的江苏省,境内各区域在发力区域经济这一方面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阳澄湖大闸蟹为例,背靠“很会做生意”的苏洲,阳澄湖大闸蟹在品牌建设、渠道、营销方面都得到了精准定位,在十余年时间里从一只平平无奇的小螃蟹变成了首屈一指的“名蟹”,创下了“外地蟹运到阳澄湖贴标价翻十倍”的神话!成为了区域产业经济的翘楚。
而镇江香醋,在这方面可谓“不输人”,地方政府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一,疏通行业,实现良性竞争。
早期,镇江醋业的竞争格局与山西类似,同行企业恶性竞争严重,政府一面整治、一面撮合相关企业进行合并重组,镇江香醋的整体发展态势有很大改观。据镇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明龙介绍,目前,镇江市共有香醋企业43家,形成了以食醋研发、生产、标准制定、国内外产品销售等完备的产业链,拥有恒顺、丹玉、恒康、恒大、金山寺等十多个自主品牌。
同时,镇江食醋产业在技术、产品、运营、渠道等方面不断创新突破,年产量已达50万吨,占全国20%以上;产品种类覆盖高、中、低档食醋300多个品种,拥有全国最大的食醋原料生产加工基地以及一批全国知名食醋配套企业;产业产品已远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食醋出口总量的60%以上。
第二,发力品牌建设。
对于几乎是完全竞争市场的食醋行业来说,产品质量过硬,当然是最重要的,但仅有产品质量,也不行。还得有品牌,得有可以让老百姓一去买醋就认定“只要镇江的,别的不要”的品牌认可度。
2008年,镇江建成中国最大的醋文化博物馆,是国内首个专业性醋文化主题博物馆,集文化遗产保护、科普教育、工业旅游等功能于一体。
2016年,作为全国首个对食品行业进行地方立法的城市,《镇江香醋保护条例》经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
一连串的品牌建设、保护措施,以及“恒顺”这一龙头品牌的加持,令镇江香醋崛起。据澎湃新闻报道,目前,“镇江香醋”的品牌价值高达458.92亿元,位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第二,仅次于“茅台”!
再看山西老陈醋,不得不令人为其捏一把汗。
论底蕴,醋文化无疑是山西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文名家汪曾祺对其描述道:“在其他地方,醋是用来蘸的,小笼蘸点醋;而山西人是用喝的,饭前喝碗醋。”
基于此,山西对醋业经济的“打法”也注重“文化牌”,大多注重造势“山西老陈醋历史悠久”等形象。不难看出,相比镇江“整合企业、疏通行业、打造品牌、大搞市场营销”的招式比起来,后者的“打法”显然更硬。
一个细节就有鲜明对比:山西老陈醋至今未有一家企业成功登陆A股。
眼睁睁看着恒顺醋业在资本市场独领风骚,整个山西都憋着一口气。
2015年,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带领省证监局、金融办来到山西老陈醋的发源地——太原市清徐县,指示各级有关部门在企业筹备上市期间要全力配合,“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开辟绿色通道,完善相关手续,帮助企业尽早上市,打造全国乃至全世界醋业第一品牌”。
2016年,太原市政府发布《关于促进醋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推动水塔、紫林、东湖、宁化府四大骨干企业上市,融资规模达30亿元,还给出了具体的上市进程时间表——水塔、紫林醋业2018年年底前完成A股上市,东湖、宁化府在2018年前完成新三板挂牌。
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尽管一再有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山西紫林醋业、水塔醋业至今依旧上市未果。其中,以紫林醋业为例,继2016年和2017年两次提交招股书冲击IPO失利后,2020年再谋上市。据新京报报道,此前紫林醋业或因财务数据存疑被驳回,如今依然有产能不足、品牌价值低的隐患。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紫林醋业和水塔醋业还没有真正走出山西,在省外没有进行渠道的精耕覆盖,但受益于原产地域认知度高,造成用户对山西醋有天然好感。恒顺醋业依托江浙沪地区,早早上市一直稳定发展。
你爱喝哪瓶醋?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中国醋业界“两王争霸”之时,还有一匹“狼”已经跨界而至。
它就是中国酱油界巨无霸:海天味业!
在A股,海天味业绝对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靠着一个“打酱油”的绝技,海天味业股价扶摇直上,市值一路赶超万科A、格力电器、中石化等明星巨无霸企业。
2017年,海天味业收购镇江丹和醋业,正式进军食醋行业。2019年,海天味业在全国醋业市场份额已经升至第五。风头暂时盖过山西老陈醋的镇江香醋,在海天味业此等巨无霸体量面前,依旧有负重前行之感。
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如今,在火药味十足的食醋界,似乎又一次正在验证这句话。
纵然千年历史可以为产品锦上添花,但市场经济下,发展才是硬道理!
朋友们,您家喝哪瓶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