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欧“分手”,是否还会回头?
近日,大西洋西岸被美国大选闹得轰轰烈烈,全世界都在看两个“70+”的老头为白宫“钥匙”争得不可开交,似乎所有人都忘了美国东岸铁哥们儿大不列颠也处于感情的“震荡期”,与欧盟的相偎相依将迎来大结局。
首先,让我们回到2013年1月23日,时任“腐国”首相的卡梅伦为了争取保守派支持正式提出公投,大胆打出一张政治牌:承诺一旦赢得大选,将在2017年至2018年之间举行全民公投,决定是否留欧。首相大人迷之自信地认为,即便公投结果也不会是「脱欧」,脱欧闹剧的序幕就此拉开。
时间来到2016年6月23日,首相卡梅伦兑现承诺,正式举行全英脱欧公投。投票共持续了15小时,最终,脱欧阵营以51.9%对留欧阵营48.1%的微弱优势取胜,并且政府坚持脱欧拒绝二次投票。这一结果震惊了包括英国人在内的所有宝宝,不仅直接断送了卡梅伦和接他烂摊子的特蕾莎·梅两任首相的仕途。更让整个英国自2017年3月29日起,不得不踏上了漫漫“脱欧路”。
现如今,英欧双方在过去四年里历经的无数谈判,终于有了一定的进展。据11月3日报道,在进行了一整个周末的商谈,周一英欧双方将继续在布鲁塞尔进行面对面的谈判,并预计在周三或周四将更新谈判进展及达成协议的机会。这表明虽然困扰脱欧谈判的几大分歧(公平竞争,执法,捕鱼等方面)依然存在,但双方距离打破僵局和英国的协议脱欧又近了一步。但是,就在半个月前(2020年10月15日)英欧双方既定的最后一轮谈判中,英国首相约翰逊还曾公开表示,将准备好在达不成新自由贸易协议(无协议脱欧)的情况下于年底脱离欧盟,并对欧盟进行了指责。这就在英欧之间形成了一种像情侣闹分手那般,微妙又“暧昧”的关系。
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英国选择“硬”脱欧或是“软”脱欧的可能性同时存在。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主要针对英国为什么坚持脱欧以及两种不同的脱欧方式来进行讨论。
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自1973年就加入欧共体(欧盟前身)的英国,撇开面子与利益也要与欧盟分家?我认为其坚持主要源于这几个层面。
让我们先从社会层面谈起。英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重身份国家,属于但不仅属于欧洲。这就让高贵的英国人打心底里觉得欧洲配不上自己,对欧盟的态度也只是想进去瓜分经济红利。就如同在筹建欧共体初期丘吉尔的言论一般:“英国会常伴欧洲左右。”而不是“英国是欧洲的一部分。”反映到现实情况,英国在很多方面都不与欧洲大陆保持步调一致,例如英国拒绝加入欧元区;使用不同的度量衡单位;哪怕是小小的插头都有英标和欧标之分,固执的坚持着自己的大英帝国体系。
再从历史文化层面来看。英吉利海峡划开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历史。作为一个岛国,英国没有受过像德国、法国激烈的种族主义洗礼。从一开始就试图作为一个操控者,谨小慎微地影响欧洲大陆的局势,以防止欧洲大陆的过于强盛对自身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每当欧洲有一个超级强国(例如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和二战期间的德国)出现,英国这个“搅屎棍”就会跳出来团结其它国家共同打击强国,来杜绝对岸强邻会对它造成的威胁并分摊战争带来的风险。也正是这样的战略造就了后来英国在欧洲一家独大的地位和商业贸易的繁荣。所以,英国脱欧的根本逻辑,是它一直奉行孤立欧洲大陆战略。以及英国从来就不希望自己和“欧盟”一起过日子,国民潜意识中仍然认为英国不是欧洲的一份子。
而在最为至关重要的经济层面。英国之所以铁了心要脱欧,与公民投票脱欧前的经济态势息息相关。具体表现有:
①欧盟经济表现混乱且疲软
据数据显示,在2008至2015年间,英国的经济增长达6.8%,欧盟为1.9%,英国失业率为5%,欧盟为10.2%。并且在2014年的财务报告中明确指出欧盟在过去的21年中存在违规现象,财政混乱。
②欧盟繁重法规使英国生产力受损
欧盟诸多不切实际而又难以遵循的规章制度(例如限制香蕉长度形状等)严重限制了英国商品货物的出口。欧盟时期,只有6%的英国企业可以在承担欧洲单一市场条例和高额增值税的情况下向欧盟出口产品。这极大地增加了英国本土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影响到了广大底层阶级人民的利益。而自2017年决定脱欧起,英国的出口形式有了大幅度的好转(见下图)。
2010-2020年英国出口规模,2020主要受全球疫情影响
③英国脱欧可以拿回贸易主导权
在脱欧之前,英国并不能随意跟他国进行贸易磋商,欧盟标准对于英国本土商业贸易有着难以想象的重负。但如果选择脱欧,英国就可以按照自身利益来切合实际的选择贸易伙伴,制定经济政策,挣脱欧盟束缚。
2010-2020年英国进口规模,2020主要受全球疫情影响
④脱欧将缓解英国国内就业压力
由于欧盟实行的是人口自由流通政策。这意味着大不列颠必须要接纳所有欧盟成员国国民来到本国生活工作。但就如同好兄弟特朗普反复强调的那般“移民的增加意味着本国人工作岗位的减少。”这增加了英国本土的就业压力与竞争。再加上事实上英国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并不稀少(据相关数据,与欧盟贸易有关的英国职位约330万个,而与英国贸易有关的欧盟国职位则多逾500万个),可见脱欧后英国有一定的议价能力来与欧盟进行贸易方面的谈判,助长了政府的脱欧意愿。
2010-2020年英国失业率
所以,在我看来。英国坚持脱欧的原因其一是英国不用再受限于欧盟繁琐的金融规范,这意味着英国甚至有可能重新成为国际避税天堂以及“洗钱”中心。其二是顺应英国民众心中本就高贵,与欧盟格格不入的“大英帝国”姿态,再加上由于欧盟内过于流动的人群造成的恐袭活动的频发,使得英国为了守住自己的“逼格”和净土,坚持要与欧盟说"byebye"。
首先让我们简单聊一下“软”“硬”的区别。“软”“硬”脱欧即有协议脱欧和无协议脱欧,除了法律等方面的牵连,关键在于英国是否能够继续享受欧盟的零关税贸易政策。
为什么这个零关税政策如此关键?主要原因有二:
①英国有很多企业的原材料供应链配置在欧洲
例如英国久负盛名的捷豹汽车工厂,很多组装零件都依赖欧洲的进口,其CEO 拉尔夫·斯佩斯就曾表示,英国脱欧可能会打断该公司的供应链,导致工厂停产。同时,还有许多对时间要求极高的产品与欧洲地区直接对接(例如海鲜,农产品等),若双方之间加入了贸易关税,将对诸多行业造成严重打击。甚至会引发行业危机,经济萧条,失业率上升等一系列的社会连带问题,再从目前英国感染日增过万的现状来看,“鲍师傅”应该是顶不住此等压力。
②爱尔兰问题
如果英国选择硬抗贸易壁垒带来的问题“硬”脱欧,那就意味着北爱(属英国)和爱尔兰(属欧盟)之间也要设置贸易关卡,而强硬的边境关卡可能会打破来之不易的爱尔兰和平,从而导致历史“倒着飙车”。爱尔兰副总统曾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决不允许爱尔兰岛南北隔阂重现”。英国政府不会轻易选择碰触这条“红线”。
基于以上两大问题,英国目前无法承受硬脱欧的代价。英国若想要继续享受零关税贸易政策,只能选择如下方法:1)不脱了,停止脱欧进程。该方法不做过多阐述,高傲的英国人主动挽回的概率接近为0,且不会有一个政党会蠢到冒天下之大不韪,违背公投意愿。2)争取与欧盟达成关税同盟(Custom Union)即协议脱欧。该方法将以接受部分欧盟规则限制和丧失大部分话语权为代价,使英国继续留在欧洲自由贸易体系之中,享受零关税贸易政策。我认为,英国政府即便在“硬脱欧派”鲍师傅的领导下也不会冒着国际社会动荡的风险强行“硬脱”,那么作为英国目前唯一既能保住“里子”也能保住“面子”的方法,目前英国正在通过茫茫多的会议为达成关税同盟,争取更多自身权益做出努力。
形象点来说。英国所坚持的脱欧其实就像是一对恋人要分开,有协议脱欧就是藕断丝连的分手,而无协议脱欧就是离婚。虽然一切还未尘埃落定,英国和欧盟之间的最终“结局”也无从得知。但可以预想到,如果欧盟还继续保持现行经济态势,那么未来迟早有一天英国会彻底走人。最后,对于今年年底脱欧的“大结局”,作为一名国际忠实观众,还是希望双方能念及近五十年的情面,留给彼此最后一块遮羞布。
(提示:文中提及的上市公司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