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富豪婚礼刷屏,但他背后的紫金矿业是你无法想象的
贝克街探案官
作者
贾沛霖
适逢双节,大大小小婚礼不计其数,无数新人走进婚姻殿堂。但是无数的婚姻现场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陈景河和钱冰的婚礼。
陈景河何许人也?他是紫金矿业的董事长。这场婚姻不仅是因为他是矿业庞然大物的董事长,更是因为陈景河今年已经63岁,而新娘钱冰“年仅”38岁。
一方是1500亿矿业帝国的掌门人,另一方是老夫少妻的组合,这样配比的婚姻,想不吸引眼球都难。
在婚礼现场,钱冰对陈景河说:“我将用一辈子的时间来证明你的眼光。”钱冰还说:“我们想用一段婚姻来证明,真正的爱情是可以跨越、突破年龄的界限!”这样的话语虽然在网上被无数人嗤之以鼻,但是在内行人看来,这场“早有注定”的婚姻不会影响到紫金矿业的大局。
早在数月前,陈景河就通过非交易方式将自己所持有的5100万股紫金矿业股票转让给了儿子。并且陈景河所持有的紫金矿业股票仅占总市值的千分之三。陈景河私人婚姻掀起的再大波澜,在紫金矿业身上都如同小雨点。
闲暇之余,这场瞩目的婚姻不禁让人好奇,紫金矿业是怎样的帝国,陈景河又是如何掌控了它?
从地质出身的掌门人
1957年,福建永定,陈景河出生在一户普通的教师家庭里。
受益于父母的知识分子身份以及良好的家庭教育,陈景河自小就对石头兴趣浓厚。在恢复高考的1978年,他成功圆梦当时的福州大学地质专业,成为了他从小梦想的地质家。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陈景河在那时是绝对的高级知识分子。1982年毕业后,他进入了
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
,来到了他日后一辈子也没绕开的紫金山。
在地质大队的10年间,陈景河一路高升。1984年,仅仅毕业两年后,陈景河就在探矿上取得建树,成功探明紫金山的黄金储藏量暴增至318吨,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不仅在科研上取得成果,陈景河还成为了整个福建省地质局中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在当时身边人看来,陈景河已经是“一辈子不愁了”。
但是陈景河并没有这么想。他瞄准了一个更广阔的地方。
在地质局待了十年的陈景河,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工作,转头申请去当了紫金山当地上杭县矿产公司的总经理。
谁也没有想到,在20年后,这个当时只有76名员工和350万资产的“破公司”,成为了国际市场的矿业及黄金巨头。
来到这个“破公司”,陈景河面临的窘境比他此前预想的要更为严峻。这家矿业公司此前年利润仅仅3万元,设备陈旧老化,公司资本过低,员工积极性不高。
一年之后,陈景河将这家矿产公司改名为紫金矿业公司,开始对紫金山的黄金矿进行开发。此前虽然探明储量很大,但是紫金山的储藏条件和天气条件使得开采黄金的成本过高,守着金山无处下嘴,是当时最好的写照。
陈景河动起了脑筋。他运用新方法,不仅彻底利用上了此前的老旧设备,避免设备成本投入过高,而且将开采紫金山黄金成本降到了当时主流成本的45%,一举扭转了局面。
“背靠大树好乘凉”,陈景河带着紫金矿业在紫金山赚得盆满钵满。到2000年,紫金矿业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4亿元人民币,相较于1993年陈景河刚刚接手时,翻了足足200倍。
紫金矿业依靠低价成本黄金在国内黄金业里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初的那个又小又破的矿业公司,再也没有人记得。
“我们要走出去”
2000年,陈景河手中的紫金矿业资产达到6亿元,销售额达到4亿元,陈景河有了足够的底气开始他的计划。
“先在国内黄金行业领先,再到国内矿业领先,最后进入国际矿业先进行列,”,这就是当时陈景河的愿景。
当时的紫金矿业,已经通过紫金山一役打响了在国内黄金业的知名度。陈景河将目光瞄向了其他此前“难产”的金矿。
2001年拿下贵州水银洞金矿,2002年入主新疆阿舍勒铜矿,这两个此前让国外矿产公司败走、开采方法不当的矿产,成为了紫金矿业在21世纪头十年屹立的基础。
图注:贵州水银洞金矿
2003年6月,紫金矿业开采出第一块水银洞金矿纯度99.99%的黄金;2004年9月,阿舍勒铜矿生产设备上马,度过了国际铜价低谷期,迎来了绝对利好。
正是这些此前被人废弃的矿产,让紫金矿业赚得了一桶又一桶金,也有人戏称,陈景河都是在“垃圾”里淘金。
在推动紫金矿业走向全国的同时,陈景河在2003年12月23日推动紫金矿业在香港上市。此前在1998年,他力推员工持股,不少员工由于这次香港上市日后成为了富翁。但是也有很多人当时不看好紫金矿业,把股票当成饭票买饭,不知道日后有没有后悔。
上市首日,紫金矿业股票大涨72.7%,成为当年继中国人寿后成交额最大的股票。
2008年,陈景河再次推动紫金矿业回归A股。当日成交量7.04亿股 成交额70.38亿元。
短短十年,陈景河把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上杭县矿业公司,打造成了中国黄金巨头。不少人感叹紫金山好矿好之外,也没有忘记陈景河在背后的支持。
这也是陈景河能够仅以持股千分之三而一直稳坐董事长的根本原因。
在国内已经做大做强,摆在陈景河面前的,就剩下国际化道路了。
国际龙头
从2003年在香港上市之后,陈景河就一直在关注何时进入国际市场。彼时在香港上市时,南非黄金生产商Gold Fields就以每股3.3元购入紫金1,800万股,相当于已发行H股的5.168%。国际资本悄然入局。
有了资本的支撑,陈景河从2006年开始频频在海外矿产上动手。两年间,紫金矿业控股蒙古金矿、越南铅锌铁矿。最为关键的是,陈景河以要约方式成功收购英国伦敦上市公司蒙特瑞科,创中国公司以全面要约方式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第一例。
保持着全面海外进军的同时,紫金矿业自身从2001年到2007年销售额增长了近30倍,复合增长率100%。
陈景河的所作所为,被他人称作为“紫金奇迹”。
2014年开始,紫金在海外市场频繁收购。仅2014年,紫金矿业就砸下重金完成6笔矿产收购。
通过不断收购,紫金矿业在国际上有了充足的底气。尤其是2016年,借助国际铜价的低迷,以25.2亿元抄底收购了卡莫阿铜矿49.5%的股权。
如今按照卡莫阿铜矿的探明储量和铜价,紫金矿业所持有的铜矿资源已经达到了收购成本的400倍,成了一只“下金蛋的鸡”。
1993年,那家又小又破的矿业公司,如今成为了全球有色金属矿业龙头,是国内最大的黄金、铜、铅锌生产企业。黄金资源储量达到2130吨,黄金的资源储量占中国总量的13.1%,而铜资源储量已经占到中国总量的46.68%。
在陈景河眼里,紫金矿业是自己一手促成的。在他人眼里,紫金矿业已经打上了不可磨灭的陈景河印记。
纵然近两年,紫金矿业由于频繁收购导致负债率逐步上升,甚至为了收购Nevsun而专门增发股票用于募资,让市场对于紫金矿业未来的资金情况充满了担忧,但是对于紫金矿业来说,一切还都是在尽可掌握之中。
从一个只能坐吃紫金山的矿产公司,到全国性的黄金巨鳄,再到国际化的矿业龙头,陈景河引领紫金矿业走过的,远不是一场瞩目婚姻而能够覆盖的光彩之路。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