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审片:前几天点评了《姜子牙》几句,今天填个坑(严重剧透)

本文原标题为“填坑的《姜子牙》影评(严重剧透)”,风闻社区进行了修改      

这两天,随着越来越多的网友看罢了电影,《姜子牙》基本也剧透完了,我也终于把当初没写完的文字写的差不多了,结合着这些天大家的讨论主题,谈谈我对这部电影的整体看法和观感:

      首先声明两点:

     1、我写随笔的时候,往往比较随性,反正假期没事,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结构不很严谨,一不小心就写多了,有兴趣的慢慢看,没兴趣看长文的,索性也别看了,我自己都没想到写了这么多。

     2、我的这些文字和表达很私人,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正文开始==============

       1、关于电车难题:

       这部片子是否存在电车难题?

       答案是肯定的。但这只是个引子,甚至对于整部片子来说,是个伪命题——作为伐纣大军的领导者之一,姜子牙对妲己下手时没有丝毫的手软,干净利落的将她封印;

      (这里说句题外话,电影开始这几分钟充满质感的2D画面,惊艳极了,真正超脱出了宫崎骏新海诚为代表的日式2D动画风格,希望光线如果有机会,应该尝试将这种风格发扬光大,制作一部完整的动画长片)

500

        姜子牙主刀斩九尾,但他在九尾的元神里看到了被困的小九,他犹豫了一下,毕竟他自己也无法确定,这是否是九尾的幻术,但最终还是下了刀,情节进展到这里,其实所谓的“电车难题”,已经不复存在了。

      “救一人还是救苍生”,对于这时的姜子牙来说,并不是个问题。

        至于姜子牙后来说小九不可不救,他也从来没有在“杀九尾”这件事情有过犹豫。由于九尾和小九被因缘锁绑定,姜子牙的选择也是杀九尾,送小九进归墟转世(看过玄幻小说的人都知道,在玄幻设定下,死亡值得是神魂俱灭,不得转世,能转世就是没死透)

        而纵观整部片子,反倒是“斩九尾=救苍生”这个命题,大有商榷的余地。

500

       只是影片里为九尾被斩而欢呼的芸芸众生,还是荧幕外看戏吃瓜的我们,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罢了。

2、姜子牙的人设

     姜子牙同样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他没有后悔斩九尾,他纠结的,无非是自己到底有没有中九尾的幻术,如果答案是否,那么那个小女孩究竟死了没有。

     如果死掉了,以整部片子姜子牙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他也许会有遗憾,但不会后悔——毕竟斩都已经斩了。

     这个样子的姜子牙,说实话,无论是作为一个神仙(更何况还执掌打神鞭、拥有“众神之长”的职级),或是作为一个凡人,他都是不合格的。

500

纠结的姜太公,真的少了点杀伐果断的狠劲

     作为神,这样的犹疑和彷徨,显然就是“道心不坚”。按一般玄幻小说的套路,这是很容易走火入魔的问题。天尊命他封印神力闭门思过,也挺合逻辑。

     而作为凡人,拥有神力(虽然被封印)的姜叔,也不会被任何老百姓当做“自己人”。反而因为他在斩九尾时表现出的犹疑(老百姓无疑是笃信‘斩九尾=救苍生’这个命题的),让不少百姓把自己境况没有变的更好的缘由,直接扣到了他头上;而在北海这个事实上的流放之地,姜叔更是公敌一般的存在。

500

      姜子牙自己,显然很清晰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很沮丧,甚至有些颓废。

      他没有质疑师傅(静虚宫宫主),也没怨怪那些对他出言不逊的百姓,他就只是在怀疑自己。

      嗯,这像不像一个大企业里的一个负责项目执行的中高层职级管理人员?

      他参与不了项目的决策,但执行还要靠他,董事会不管你是否理解,也没有向你解释的义务,你所能做的,只是在执行中加强理解;

      而对于最基层的员工,老姜你高高在上,但操作项目的时候却犹犹豫豫,让项目进度磕磕绊绊,下面的小兵兵无所适从,所以项目进展不顺利都怪你!

      一个勉强算是“位高权重”、却左右为难受尽夹板气的中年社畜,是不是栩栩如生的出笼了?

      这是整部电影中最让我感同身受的地方。

------------

       姜子牙偶然碰见了小九。

       姜子牙对小九的狐狸耳朵很警惕;而对老姜这个犯了错的“神仙”,小九显然也没什么信任基础(还好小九忘了姜子牙曾经砍了自己,否则远远看见就得逃)。

       两人前往幽都山寻找真相,一路上看到的,是不得安宁的怨魂,是残破的天地,就是看不见战争结束后应该有的安居乐业和欣欣向荣。

       这和当初姜子牙看到的“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中描述的项目实施结果,反差很大,所以他第一次开始质疑,自己这个伐纣斩妖的项目,究竟图个啥。

       他向董事会提出了质询。

500

然后被领导敲打了

      静虚宫宫主很淡定,给了他一个很装逼的答案,“斩的不是恶,是善!”

      其实看到这里,我也以为这是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做出诠释——作为代天地管理三界秩序的“众神之长”,必须抛却自己的“人性”,不能以个人好恶来感情用事。

      好吧,作为观众,我虽然总觉得这个天尊应该有问题,很可能是最终的大Boss,但我却找不出这句话的问题。

      执掌天地,如果不能对天地万物一视同仁,你这个神恐怕是假的。

      直到导演借九尾之口,说出了天尊的真实想法(这一点编剧处理的其实不太好,这种让反派人物叽歪半天解释阴谋的做法,过于生硬,很影响影片节奏),让我捋顺了整个思路——

      天尊果不其然,就是个假神!

 3、天尊(静虚宫宫主)

      作为反派大Boss,我必须承认,编剧和导演在处理他的形象时,着墨不太够,人物形象太过单薄。

500

      事实上,如果处理的好,这个角色完全可以呈现出类似于《哪吒》中申公豹的效果。

500

        如果简单用“好”或者“坏”来处理反派人物的行为逻辑,老实说,对于现在的观众是远远不够的——哪怕做“坏事”,我们也希望他有一个“黑化”的过程,而不是天生“腹黑”。

       《哪吒》里的申公豹就是这样,看完电影,其实很多人挺理解申公公的,这是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坏蛋”,或者说他如果一点追求一点野心都没有,申公公应该是个“好人”来着……

        静虚宫宫主的行为逻辑,片子里交代的不够,远远的不够!

        按照我脑补出来的世界观,在三界(关于三界的概念,一会儿我会细谈)外,是有层级远高于静虚宫宫主的存在(鸿钧老祖?),这些“真神”是无法(或者“不屑”?)干涉三界内的事情的,凡人的事情,让凡人自己处理比较好;“真神”的着眼点,应该是更高层次的东西……

        但静虚宫宫主偏不,反正就一门心思推动他自己的议程——导演完全没交代,掌控三界对天尊到底有什么好处……

        好吧,忽略这个问题,就当掌控三界对天尊有好处吧。也不管他是其他“神”派来的,或者他自己偷渡过来的,反正这货应该是个“凡心”未泯的“神”,他想按照他的思路,去打造这一方天地的“秩序”。

500

是不是满满美帝范儿?

       说起来,“秩序”是个好东西,天地间有了“秩序”,确实会避免无数的“纷争”。

       不过玩过魔兽的都知道,“秩序”这东西,其实并不单纯,有“善良守序”,有“邪恶守序”,还有“中立守序”……

       现在静虚宫宫主就是自作主张的想去为三界打造某种“秩序”——

       当然,是基于他的立场、他的善恶判断的“秩序”。

       他利用狐族的野心,诱使狐族渗透商朝,各种胡作非为,然后让自己的弟子们以“正义使者”的面目出现,干翻狐族和纣王,然后把锅一股脑的推到狐族头上(连已经变成花痴的纣王都赦免了,还封了个不疼不痒的姻缘神),最后开公审大会,让姜子牙砍了九尾,并且宣布:

       正义战胜了邪恶,新时代到来了,大家欢呼吧!

       而事实上,十年过去回头看,人世间的一切,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

       有没有一种朱莉对伊拉克民众说,“虽然他们一无所有,但至少拥有了自由”的既视感?

500

       错的是可以是萨达姆、可以是卡扎菲、或者是本拉登、是塔利班、是阿萨德……

      但你们迎来了自由的新秩序!

      所以,天尊的本尊形象,也就呼之欲出了!

500

       借用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的逻辑,民众和利维坦签订契约,向利维坦让渡部分权力,利维坦公平的保护民众,形成一种稳定的秩序。

500

       利维坦虽然邪恶(这本就是《圣经》里一种恶魔),但他在人世间没有利益,所以他会公平的对待一切。

       利维坦是善是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平。

       毫无疑问,天尊把自己当做利维坦。

       无责任引申一下——美国,就是现今世界的利维坦,它一手拿美元,一手拿航母,影响力遍布这个世界每一个角落。

        但现在世界最大的问题,同样是这只利维坦,私心杂念(美国人读作:国家利益,或者国家安全)太多了……

        可美国人却不这么认为,依然觉得他以前、现在和以后,都将是国际秩序的基石……

        看不惯?老子马上派个九尾收拾你!

        静虚宫宫主,也是这么想的——他甚至把天梯当做最后一根因缘锁,拴住整个凡人三界。

500

        但想明白所有事情的姜子牙不认这个,他想要的是凡人的归凡人,神仙的归神仙。

        三界有三界自己的规则与秩序,不需要任何超脱于规则之外的“神”或者“仙”,来替凡人(甚至包括妖界,也就是以九尾为代表的狐族、甚至扩展到整个妖族)越俎代庖,让凡人来掌控自己的命运。

        我个人的理解,这部电影的世界观里面,人类、妖族其实并非是善恶的两极,反抗商纣和狐族的力量,里面有姜子牙,也有申公豹;而反派里面不仅有狐族,纣王虽然变成了花痴,但他依然是人类,善恶也不应该按种族去划分。

        说到底,天尊也好,利维坦也罢,一旦介入人世间的秩序和利益格局,他就已经演变成为一种有立场的政治力量,会采取一切或正或邪的手段,来建立和维护这种秩序。

        这必然导致有了“欺骗”——天尊诱使狐族祸乱商纣,手段就是欺骗;公告天下万民,设定“杀九尾=救苍生”的伪命题,也是欺骗。

       在小九(也包括天下万民和姜子牙自己)原本的意念中,“神仙=不骗人”,这应当是无需证明的“公理”。但她两次对姜子牙说这句话,都是用的疑问句,而姜子牙的回答,也同样说明了他心中信念的崩塌,他回答的是“我不骗你”,而不是截然否定“神仙不会骗人”。

500

       电影结尾,原本神力被封印的姜子牙,正是想通了“静虚宫=假神仙”的逻辑,最终神力回归,甚至爆发出了连静虚宫宫主都望尘莫及的力量(应该是真正属于“神”的力量),干净利落的赢得了最终的Boss战(如果没想透这个,以姜子牙封印前的力量等级,显然比静虚宫宫主要差的远)

      【PS.静虚宫主应该没死,那段情节我脑子里琢磨其他事情,有些忽略了】

 4、工具人

      整个电影里,几乎每个角色(甚至包括天尊本尊),似乎都是工具人。

      除了天尊和姜子牙的其他十二金仙,连形象都设定成了全无人味的泥胎木塑。除了跟在天尊身后吼了两声“姜子牙、大胆……”之类的,说明这些人早已没有了人性,也没有了“神性”,因为他们连思维都没有了,哪怕他们早已三花聚顶,还不是一尊任人摆置的塑像?

500

     (一句题外话:当时我脑海中出现的是这个……)

500

       九尾和狐族,当然是最悲催的工具人。原本九尾有自己的野心,也许她的野心是代领狐族(甚至整个妖族)和人类平起平坐,甚至站在人族之上,成为三界的主宰。但她的野心被天尊发现,并利用,非但没能实现自己的野心,还搭上了她自己和整个种族(这个角色处理的也有些单薄,不展开了)

       小九和她那个没有露脸的“阿父”,也是天尊手中的玩物。电影这一点我没想明白,只好脑补了,阿父从出嫁的小九手中拿走了那个布偶,有些决绝的拉紧了窗帘,然后小九就被九尾附身了。也许她的阿父从头到尾都知道这个结果,但却默默接受了这样的结果,那个布偶应该象征他给自己留下的一点念想,这同样是个远比姜子牙更可悲的工具人。

      甚至我怀疑静虚宫宫主,同样是个工具人,因为电影结尾,借申公豹的嘴说出姜子牙被囚“渡劫城”,这只能让我觉得,三界之外,同样不是啥消停地方(也许导演有后续拍续集的打算?)

 5、其他

      电影里有一点我感觉处理的不错,编导把“周代商”的背景虚化了,规避了对真实历史上周代商过程当中,各方善恶属性的价值判断,把着眼点放在了更加宏观的“天地人”视角上。

      我个人觉得,这应该是导演希望规避电影与现实联系的预防性措施,这就是个幻想的故事,没准备在历史和政治层面影射现实。

     《姜子牙》应该算是稍另类的文艺片,我看过的电影里和它最像的,是银翼杀手2049,故事框架有点类似。如果说区别,银翼杀手从头到尾弥漫着浓重的白左气息,气氛也从头压抑到最后,最终留给观众和高司令一个无解的问题(人类VS克隆人),那个确实接受不能。

500

       姜子牙的故事稍有点晦涩,但脑补过后,我觉得我本人基本完成了整个故事的逻辑闭环,至少大的框架上能自洽了。

      中国古代哲学中,对天地人关系,其实探讨的已经足够深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或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等等,天地(天道)是绝对唯物的,在天地的眼中,人类,和花草树木苍蝇蚊子石头黄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天道绝对客观,不会不公正,如果有不公,那就是有人作弊!

      中国人的宇宙观和价值观,从来不需要一个“神”来对应。

      其实西方也有同样的认知——最有名的一句应该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但是,从古罗马到中世纪,从文艺复兴直到现在,西方社会非但没有真正脱离宗教的束缚,甚至原教旨主义的思维倾向,甚嚣尘上。

      这个片子一点也不自由主义,传递的也不是啥西方的价值观,就是对中国某些传统价值理念的诠释,也许诠释的不太完整,至少应该算一种尝试。

      同样,这也不是一部宣扬人类解放的作品,姜子牙打开的,只是外物捆绑人类的枷锁,凡人的未来,需要凡人自己来把握,凡间的秩序,需要人类自己来掌控,“天道”应该、也只会冷眼旁观。

500

          《姜子牙》最主要的缺点,是人物刻画上略单薄,节奏控制的不太好。在宏观叙事和微观雕琢上失去了平衡。

      和《哪吒》比起来,《姜子牙》的学院派气息有点重,也许不见得是编剧导演故意为之,但确实人为架起了一个有点高观影门槛,而这个门槛并非必要,中年社畜的故事其实也能讲的更直白。

      我看电影之前的预期,是在《哪吒》的基础上打了个七折,看完基本觉得差不多。横向比较这几年的国产院线电影,应该算是水准之上正常发挥,没有惊喜,也没有惊吓。

【好吧,终于写完了,把当年(其实就两天前)吹过的NB解释完了,纯属个人观点。其他就见仁见智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