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聊聊民国(六)

那时的中国风雨飘摇,日本自1931年发动“918”事变之后一直贼心不死。说到这儿我们大概讲讲日本这个国家,去过的人都觉得真是好地方,其实日本人自己对他们的领土看法非常消极,一直想搬走,去哪呢?中国呗。

我们都知道古代日本深受大唐文明影响,京都的皇宫也是仿照大唐修建的。一开始天皇的权力最大,但权力逐渐转移到了将军手里,因为将军的权力机构叫幕府,所以当时也叫幕府时代。但是幕府也不是直接统治全岛,幕府下面还有几百个藩,藩里有很多地主(也就是大名),大名手下养着若干保镖,也就是“武士”。天皇虽然名义上最牛逼,但自从幕府夺权后,天皇的日子也不好过,遇到自然灾害还要饿肚子。古代日本生产水平低下,但是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却很频发,大家常常挨饿,穷则思变,所以日本的倭寇就出去冒险,在中国沿海实施抢劫。

1592年(对标明朝万历年间),日本的丰臣秀吉带兵打到鸭绿江边,这货还计划打过鸭绿江,建立以北京为首的大东亚帝国,这一想法成了日本“大陆政策”的源头。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沉没”就像噩梦一样挥之不去,有个说法是日本每年在以10厘米东移的速度滑向马里亚纳海沟,而且日本距离马里亚纳海沟只有200多公里......但是博主又查了一些资料,说是日本列岛几乎整体位于造山带上方,未来日本列岛不仅不会沉没,面积还会缓慢增加。究竟日本是沉没还是面积增加,没有定论。无论如何,关于日本沉没的书啊动漫啊电影啊特多,网飞最近出过一个动漫《日本沉没2020》,em......个人感觉不是很好看,还有个电影叫《日本沉没》,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铺垫了这么多,就是想说自丰城秀吉16世纪提出“大陆政策”以来,日本就一直垂涎于中国国土(这不能成为鬼子侵略中国的理由,哼╭(╯^╰)╮怒)。而当时刚刚站稳的国民政府确实跟日本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再加上光头周围都是一圈虎视眈眈时刻准备扑上来撕咬的军头。所以“918”事变,他跟小张合计了下,实施了不抵抗政策,这让日本人在短短四个月就占领了整个东三省,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但是就这日本人能满足?关东军一直闹,直逼华北,最终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我写过《简单捋捋电影〈八佰〉的故事背景》里有写过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一些事儿,包括日本怎么挑起的战争,为啥选上海为开战地儿等等,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其实当时日本上层政治家的意见非常分裂,有的想彻底拿下满洲,但更多人觉得没那么容易,一方面觉得东北军不好惹,另一方面担心英美介入,日本是高度外向型的国家,打仗用的石油呀橡胶呀都是靠进口的,日本担心自己在中国占的便宜太多,英美爸爸断奶。

当时老蒋在干啥?一心忙着剿共,还定出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日本人打上门咋办?躲啊,避开锋芒,实在不行给点好处,只要别全面开战就行。直到1936年西安事变,枪指到头上了才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1年9月28日,日本主战派的官兵私自串联了180人,匆忙中连枪都没带就冲了过来,小张怕留给日本主战派口实,就决定把沈阳让给日本人,让东北军沈阳部队全面避战。三小时后,沈阳陷落。乖乖,一百多人就拿下沈阳,东北军也太纸老虎了吧?这彩票中的太没难度了吧!~整个日军关东军都高兴哭了,还等啥?赶紧抢啊!于是关东军又冲向了锦州,此时有20万东北军在锦州,小张觉得打不过,就让这些东北军前往热河,这下,整个东北完全丢给日本人了。日本国内的主和派倒台,主战派上台了,中日战争不可避免。打都没打就跑?这也太软了,全国人民都看不下去,开始谴责小张,背负骂名的小张估计内心也不好受,于是在1936年硬了一回,发动西安事变逼光头打日本。

说到这儿多说两句,从“918”事变日本通过一百多人轻松拿下沈阳,紧接着东北全面陷落来看,任何时候都不能以消极退缩来作为和解的筹码,只会让对方蹬鼻子上脸,更加肆意妄为。大到国家之间的斡旋,小到人际间交往,面对公然的挑衅和无理的要求,最好的回应就是出击和拒绝。

正如毛主席说过的“要以一次战争结束所有战争”,不论是我们在朝鲜迎战装备武器比我们好的多的多的美军,顶住了美军前三次战役,最终回到了谈判桌上;还是1962年面对印度的挑衅一次性把阿三打翻在地,从而换来边境的和平和稳定,换来利于我们发展的地缘环境。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只要你怂了,露怯了,就会招来捕杀者,你的退缩和软弱会成为对方厮杀你的信心和勇气,所以,不要惧怕,不要退缩,就是上,就是干!

往小处着眼了说吧,想到了前段时间看《三十而已》,钟晓阳让钟晓芹面对同事的无理要求说不,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要勇敢说不,这点博主深有体会哎╮(╯▽╰)╭,刚参加工作时候周围同事让干啥就干啥,自己的时间被别人的事挤占,导致自己的工作没时间干,经常在单位加班到深夜,一个人在办公室偷偷哭,工作干不完天天处于崩溃状态,大年三十晚上还在写报告,后来面对不当的要求学着怼回去,感觉豁然开朗神清气爽啊~总之,不能妄想用让步来感化对方O(∩_∩)O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