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惹的“惑”:来看古代君王到底有多“恐火”?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航天日”
作为太阳系的第四大行星,地球的“邻居”,火星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被人类发现并观测。从希腊神话的战神“阿瑞斯”到中国古代的“荧惑守心”,火星频频出现在中外神话传说、史书典籍之中,以至于“是谁最先发现火星”这样的问题已经无从考证了。
在中国,火星被称为“荧惑”。“荧”代指火星由于土壤富含氧化铁而发出的红光;“惑”则出于古人对火星运行缺乏规律而感到的困惑,由于轨道和公转速度的差别,从地面上来看,火星运行时快时慢时明时暗,有时逆行也有时顺行,令人捉摸不定。
“荧惑守心”是中国古代星占学上最凶的天象,指的是荧惑在心宿发生运行方向的改变,其运行方向或由顺行转为逆行,或由逆行转为顺行,并且停留在心宿一段时间的现象。
这种对于火星运行的“惑”,中国历代君王尤为重视,并将其与自然灾害、朝代更替、帝王生死相关联。翻阅各类史书可以发现,历朝历代似乎都有类似“荧惑守心”的事情发生,而且往往都会和帝王的生死与亡国密切相关,所以相关记载也大都与古代王室存在一定联系。
周宣王时期
来自火星的亡国预言
《东周列国志》第一回记载:“宣王在太原料民回来,离镐京不远,催趱车辇,连夜进城。忽见市上小儿,数十为群,拍手作歌,其声如一。宣王乃停辇而听之。歌曰,月将升,日将没;糜弧箕胞,几亡周国……太史伯阳父奏曰,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上天做戒人君,命荧惑星化为小儿,造作谣言,使群儿习之,谓之童谣。”
故事大意
周宣王在外统计人口归来,回城途中听到几个小孩子唱“月将升,日将没;糜弧箕胞,几亡周国”的童谣。掌管天文的官员说其中一个孩子是“荧惑星”转世,也就是火星。由此可知在周王朝的时候,人们已对火星有所了解,并把火星当做亡国的征兆。
秦始皇时期
一颗流星引发的血案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故事大意
秦始皇三十六年,荧惑星轨迹逼近心宿三星,发生“荧惑守心”事件,与此同时有一颗流星落在东郡,有人在陨石上刻“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命御史逐家审问,没有人认罪,就把居住在陨石附近的人抓起来全部杀死。 虽然事情至此已经结束,但人们还是将这次“荧惑守心”作为亡国的先兆,因为一年之后,秦始皇病逝沙丘宫,秦朝的统治也并没有维持太久。
汉成帝时期
因“免灾”而枉死的大臣
《汉书》记载:“绥和二年春,荧惑守心。二月乙丑,丞相翟方进欲塞灾异自杀,三月丙戌,宫车晏驾。”
故事大意
在汉成帝晚年,出现荧惑守心事件。汉成帝向专管星象的郎官贲丽询问免灾之法。贲丽提出可以将灾祸转嫁给丞相翟方进。汉成帝随即找人颁布诏书,赐翟方进死。但免灾之法并未取得效果,汉成帝在翟方进死了不到一年后驾崩,西汉王朝也在十多年后被王莽篡灭。
宋景公时期
以仁厚感应天心的君王
《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三十七年,楚惠王灭陈。荧惑守心。心,宋之分野也。景公忧之。司星子韦曰:‘可移於相。’景公曰:‘相,吾之股肱。’曰:‘可移於民。’景公曰:‘君者待民。’曰:‘可移於岁。’景公曰:‘岁饥民困,吾谁为君!’子韦曰:‘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於是候之,果徙三度。”
故事大意
有一年发生了荧惑守心事件,专管星象的官员对宋景公说,有可能出现灭顶之灾,并告诉宋景公三种避免厄运的办法:把灾厄转嫁宰相、转嫁百姓以及转嫁五谷收成上。
和上面说的汉成帝不同,宋景公觉得这不符合自己仁君的作风,不愿伤害他人。专管星象的官员闻听如此后,赞叹宋景公的仁爱和宽厚,并表示这必然会感应天心,荧惑星必会有所移动。后来,这官员再占候星象,火星果然离开了心星的范围。
吴景帝时期
与“火星男孩”的奇妙相遇
《搜神记》记载:“孙休永安参年参月,有一异儿,长四尺余,年可六七岁,衣青衣,忽来从群儿戏……详而视之,眼有光芒,爚爚外射。诸儿畏之,重问共故,儿乃答曰:‘尔恐我乎?我非人也,乃荧惑星也。’将有以告尔:参公归于司马……大人驰往观之。儿曰:舍尔去乎。耸身而跃,即以化矣。仰而视之,若曳一疋练以登天。”
故事大意
吴景帝孙休时期,有人发现有个孩子眼冒红光,跟普通人类长相不同,这孩子说自己来自荧惑星(火星古名),并且告诉众人“三公归于司马”。正当大人要跑来阻止孩子散布“谣言”时,说自己来自火星的孩子却化成一道白光飞上天去,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北魏皇帝明元帝拓拔嗣时期
一次关于火星轨迹的“预报”
《魏书·崔浩传》记载:“姚兴(后秦政权)死之前岁(公元415年姚兴死)也,太史奏:荧惑在匏瓜星中,一夜忽然亡失,不知所在。或谓下入危亡之国,将为童谣妖言,而后行其灾祸。太宗(拓跋嗣)闻之,大惊。乃召诸硕儒十数人,令与史官求其所诣。浩对曰:‘案《春秋左氏传》说,神降于莘,其至之日,各以其物祭也。请以日辰推之,庚午之夕,辛未之朔,天有阴云,荧惑之亡,当在此二日内。庚之与未,皆主于秦,辛为西夷。今姚兴据成阳,是荧惑入秦矣。’”
故事大意
有一年北魏太史上奏说,在匏瓜五星之中的荧惑星忽然不知去向。依照推占常法,这是国家危亡的先兆。拓拔嗣听后召集众硕儒商讨对策。掌管星象的官员崔浩说:“荧惑星一定进入后秦。”等到两个多月后,荧惑星真的出现在后秦上空,逗留徘徊很久才离去。是年,后秦发生大旱,池水干涸,谣言四起,国人不安。一年后,后秦灭亡。
其他有关记载
隋炀帝时期
按照《北史》《隋史》等文献记载,隋炀帝时期的火星出现了两次,两次记载分别为“甲子,荧惑入太微。秋七月丁酉,制战亡之家,给复十年。”和“五月丁丑,荧惑入南斗。己卯,济北人甄宝车聚众万余,寇掠城邑。”按照火星的行进轨迹看来,两次记载恐怕有后人编辑之说,即有可能只有一次是真的荧惑星出现。
后赵武帝石虎时期
十六国后赵时,石宣欲杀领军将军王朗而找不到借口,正在此时,天空出现荧惑守房之象。石宣派占星人赵揽对后赵主石虎说:“昴是赵的分野,荧惑星至此,其主大凶。房为天子,此象说明灾祸不小。应杀掉姓王的贵臣从压其祸。”石虎问:“应该杀谁?”赵揽说:“臣中没有比王领军更尊贵的。”石虎舍不得杀王朗,便说:“再说一个稍次于王领军的人。”赵揽说:“那就得说中书监王波了。”石虎便找个借口,杀掉王波及其四子,以压荧惑之变。
后蜀孟昶时期
明德三年三月,荧惑星遮掩积尸星,孟昶认为积尸星指示蜀的分野,因此很害怕,想求福消灾,就这事征询司天少监的意见,司天少监说:“按查十二星纪的位次,从井宿五度到柳宿八度,是鹑首星纪的位次,鹑首,指示秦地的分野,蜀虽然属于秦地,但不过是最南面的外围罢了。”
小编说
虽然火星由于其特殊的外表被古人赋予了诸多不详的寓意,但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提升,“荧惑”正在逐步揭开神秘面纱,火星也从原来的“灾祸之兆”变成人类开展深空探测、探索星辰大海的重要一站。
2020年,阿联酋、中国、美国先后开展了火星探测任务,三颗探测器正带着各自的任务奔向这颗红色的星球。让我们共同期待几个月后人类与“荧惑”的近距离接触,期待关于宇宙、关于生命的问题被科学解开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