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慧:央视点名“大胃王”,国家立法杜绝浪费,咋回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夜之间,到处都在节约粮食,到处都在拒绝浪费。我们先来看看最近的几条新闻和热搜。

“央视批有的所谓大胃王吃播浪费严重”、“武汉推行N-1点餐模式,10人进餐先点9人菜”、“辽宁省提倡N-2点餐模式,10人聚会点8人菜”、“湖南一旅行社已经实行出游团餐‘N-2’,不够再加菜”、“长沙一餐厅为杜绝浪费推行称体重点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宣布,成立专班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立法工作”......

500

正在餐厅门口称体重的顾客 视频截图

这些新闻让粮食安全再度成为社会热点,很多网友开始担心,莫非是粮食出了问题?难道要粮食危机了?粮价会不会大涨呢?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完全不必担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已经给出了答案: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

这时候有些人就要问了,那国家粮储局公布的“截至8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285.7万吨,同比减少938.3万吨”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可是千万吨级别的减少啊,夏粮是不是出问题了?

答案是,没问题,不但没有问题还创收了。国家统计局宣布,我国今年的夏粮实现了丰收,创历史新高,夏粮产量比上年增长0.9%。

关于主产区小麦,大家要看清楚了,是“收购量减少”,不是部分自媒体炒作的“总产量减少”,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

比如说,河南省今年收购小麦912.4万吨,同比减少538.8万吨。但事实上,河南省今年的夏粮产量是创下历史新高的,总产量750.75亿斤,比去年还多出了1.67亿斤。

可是为什么会出现粮食总量增加,收购量反而减少的情况呢?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些农民看好粮食行情,普遍产生惜售心理,想留着多卖点钱,所以导致收购量出现下降。这情况其实并不少见。

举个例子,河北柏乡县种粮大户冯连辰今年种了750亩优质强筋小麦,亩产1000斤左右。当地的优质强筋小麦价格已经从1.23元上涨到了1.30元至1.32元左右。他觉得小麦的价格还会上涨,所以就把小麦储存在了柏乡县一家粮油贸易公司的“粮食银行”中,等到价格合适时再出售。

500

看完今年的夏粮,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粮食的整体情况。

从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取得历史性的“十六连丰”,总产量增加了54%,而且已经连续5年总产量稳定在6.5亿吨以上。我国的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粮安全绝对有保障。

看完总量再来看人均粮食占有量,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是人均400公斤,那我国是多少呢?超过470公斤,所以每个人饭碗里的粮食都是够吃的。

接着看看大国粮仓的库存量。目前我们国家粮食库存是充足的,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水平,特别是两大口粮,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

最后看看三大口粮的自给率。我国的大米、小麦、玉米的国内自给率平均在97%以上,也就是说我们97%以上的粮食是自己生产的,完全不存在粮食进口依赖问题。谷物的进口量占比是只有2%左右,比如说强筋弱筋小麦、泰国香米等等,这些主要是满足国人“尝鲜”,吃够国内大米了,来点国外的调剂一下。

既然我们的粮食这么安全,那为什么现在要大力遏制浪费呢?

其实这并不矛盾,虽然粮食够吃,但也是粒粒皆辛苦,是不能铺张浪费的。对粮食安全,我们要有危机意识,时刻居安思危。

但是随着我们的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好,餐饮浪费成为了许多人不经意间的举动。外卖吃不完,那只能倒掉咯;聚餐有剩菜,算了算了,为了面子,坚决不打包......

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韩国也就5000多万人,这样一个能够喂饱韩国总人口的粮食体量就在我们的举手之间被消弭于无形,真的是触目惊心。

500

在全球疫情、蝗灾等重大灾难下,联合国研究报告发出的粮食危机预警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报告显示,新冠疫情可能导致全球饥饿人数在2020年大幅增加。今年将新增1.3亿名饥饿人口,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占世界总人口的8.9%。今年共有25个国家会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饥饿,对中国人来说或许很遥远,但却是世界上很多人的日常,世界上每9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在挨饿。所以居安思危、杜绝浪费对我们来说势在必行。

8月12日,央视新闻点名批评,说“现在有些所谓大胃王吃播秀浪费严重,有的甚至吃了再把食物吐掉”。

在这之后,各大视频平台纷纷开始整治“大胃王吃播”,现在用户在B站、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搜索“大胃王”这一关键词时,平台都会出现“珍惜粮食,合理饮食”等提示。许多吃播红人也一夜之间集体改昵称,淡化自己的“大胃王”标签,不知道是想避风头呢,还是寻求转型呢?

500

“大胃王”吃播这几年在网络上非常受欢迎,不少博主打着“大胃王”的噱头吸引流量,靠吃饭直播赚钱,他们的看点就是一次性吃的多,比如说一次性吃20个汉堡包、7斤牛排、100斤小龙虾、500串鱿鱼等等。

有些主播们为了博得关注和打赏,甚至开始无下限的battle,今天你生吃鸡蛋,明天我就敢生吃大肠,你吃动物内脏能有点击,那我就活吃海鲜,一个比一个生猛。

500

一位吃播博主正在生吃八爪鱼

从视频上看,他们的胃就像个无底洞,无论吃多少都能“秒消化”,而且在这种“丧命式狂吃”之下,有些人还能保持又瘦又好看。

我周围有不少朋友都很喜欢看他们吃东西,有人是抱着猎奇心态去看的,有人说看了很解压。还有个正在减肥的朋友说,她看这些视频是为了望梅止渴,自己为了减肥吃的少,看这些博主吃就像自己吃了一样,很满足。

虽然我是体会不到这种满足感,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些所谓的“大胃王”确实很有市场。

不过很快就有人发现,有些人是在通过剪辑、卡点等手段假吃。之前有人误传了一个没经剪辑的原片,视频当中全程都有人在指导镜头前的博主摆姿势和假吃,嚼一口吐一口。只要指导的人说“吐吧”,助理就递给他一个白盆,嘴里的东西全吐出来。找角度、打掩护、假动作、上下衔接、甚至时间节点,全都安排得清清楚楚。

有媒体曝光,催吐药也是这些博主经常用到的,录完视频胃难受就吃药把食物吐出来。还有人就这么暴饮暴食的吃死了。

不久前,沈阳的一位大胃王在准备吃一大碗红烧肉时,突然出现身体发麻、头晕目眩等症状,送医抢救7天后不治身亡。在他生前半年多的“吃播”生涯里,为了获得打赏,他曾在3分钟内消灭掉1斤多重的肘子,体重也从200斤升到了280斤。

确实,这些吃播可能比正常人能吃一点,但稍微能吃一点完全不足以在镜头前呈现戏剧化效果,为了视频效果这些博主走上了胡吃海塞之路。

500

不过,那些吃了就吐的,既是浪费食物,也是弄虚作假欺骗观众。就算是真吃,我感觉这也不是身体正常需要的食量,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另外,这种吃喝方式的走红,很可能会对社会风气形成影响,助长奢靡浪费的生活恶习。就像一些网友说的“袁隆平爷爷让你吃饱,可没让你浪费食物。”

为了解决问题,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决定成立专班,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立法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会通过有效的具体立法,建立起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长效机制。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行动,在制止餐饮业浪费方面不断推出新举措。

比如说,上海将提供“小份菜”、“半份菜”点餐服务,引导顾客适度合理点餐,还把制止餐饮浪费纳入社会规范,对陋习不改者进行批评曝光等。武汉市餐饮协会提出了N-1点餐模式,10人进餐先点9人菜,不够再点。辽宁很快推出了升级版,实行N-2点餐模式,即10位进餐客人只能点8个人的菜。

这些举措无一例外都在互联网上引起了热议,网友们看到后提出了一些具体情况,比如说“有时候真不是浪费,点的东西实在做的太难吃怎么办?”“要是菜量变成半份的话,价格也砍半吗?”“吃不完打包算浪费吗?”“N-2的话,两个人进去,吃空气?”

都是好问题。其实大家去吃饭不但取决于人数,还跟菜品量多少、男女比例、以及每个人的饭量等因素有关。如果说“N-2点餐模式”再升级到N-3、N-4……可能真会导致有人吃不饱,只能在旁边干看。

我们确实需要在全社会制止铺张浪费,但一些地方的举措也不能流于形式主义,缺乏可操作性,立法更要严谨,许多情况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造成食物浪费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认识问题、习惯问题,所以让“节约粮食,制止浪费”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让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习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500

从我国的粮食安全上看,以上这些做法都是在节流,但和节流一样重要的是开源。

前面说过了,我们国家不缺口粮,但这不代表我们不进口粮食。恰恰相反,中国是一直是一个粮食进口大国,我国每年要进口超过1亿吨的粮食。

中国进口的主要是工业用粮、种子用粮、饲料用粮等等,尤其是大豆,我国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80%。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2020年中国的大豆消费量将达到1.04亿吨,占全球消费需求的30%。这些进口大豆,一部分用于榨油,更多的被用于生产饲料,是鸡鸭猪这些家畜的口粮,间接地满足大家的肉蛋奶需求。

巴西、美国、阿根廷是中国大豆的主要进口国,但是这几个国家因为疫情,很可能会对大豆出口造成影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说,如果在短期内中国无法把这部分短缺补上,中国大豆市场的供应量都会受到影响。进一步来看,如果经济活动之间的畅通不能及时恢复,大豆进口难的压力就会传导到价格上,价格会上涨。

他说,疫情对中国粮食的总量供给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但会加剧结构性矛盾,大豆的供给问题会是今年中国粮食的一个“坎”。

从国内来看,今年在疫情、洪涝的冲击之下,粮食总产量最终会如何我们还不知道,但造成一定的影响是必然的。

所以,在当下国内外形势的大背景下,“节约粮食、杜绝浪费”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本文为新闻视频节目《这个我慧》(第17期)文字稿,作者:王慧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王慧opinion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