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惊心动魄的情报战】特科的起源

序言

众所周知,红色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剧。

从政治角度看,原本一个几十人的小党发展为全球第一大政党,并且正在带领中国回到自古以来的位置上。

从军事角度看,原本一无所有,如今变成海陆空天四维一体。

从经济角度看,带领中国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

即便从成功学角度看,那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创业团队之一。

这剧情非常宏大壮观,但通常看起来有些生硬。如果看了宏大史诗背后细微的一面,那么就会变得非常生动有趣而且不失宏大,它就是情报战与金融战。

对很多人来说,也许对情报战有一些概念,对中共的经济和金融不太了解。其实情报和金融一直都是中共的强项,而且非常强。原因很简单,如果情报和金融弱,中共就写不下如今的史诗剧,也不会有今日的成功。

政治、军事、经济这些都是比较大的粗线条,而且离个体比较遥远;金融和情报上的很多策略,对现实生活非常有借鉴意义。

500

为什么要特科

500

大时代背景

要说情报,那首先绕不过中央特科。

要说中央特科,绕不过那个时代。

要说中央特科创建的时代,那是纷繁复杂,要从孙中山去世说起。

500

话说孙中山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因为他的革命事业;也是失败者的一生,因为他的事业并没有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和军阀洽谈合作事宜时逝世,当时的中国处于最乱的时候。蒋介石带领黄埔军在南方征伐陈炯明,吴佩孚盘踞在两湖,孙传芳霸占长三角,张作霖在东北称王称霸,段祺瑞政府在北京苟延残喘。当时汪精卫为国民政府宣传部长,随孙中山北上时,毛泽东任代理宣传部长。当时国共两党正在合作,共产党能够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当时共产党骨干,大多有国共双重身份。

孙中山死后,7月,汪精卫回广州当选国民政府主席,但国民政府并没有因此而安定下来,相反非常动乱。因为孙中山留下一个烂摊子。

烂摊子上有各种军阀,形形色色的军阀,大大小小的军阀。他们住在防卫森严的房子里,吃着山珍海味,怀里搂着偷来、抢来、引诱来的美女,挺着小肚子,需要消化了就舞枪弄棒、摆弄各种武器,需要思考了就盘算着打仗、估算打别人或者被别人打的概率和胜算,需要意淫了就幻想一统天下当皇帝、天下人匍匐在自己脚下的场景,却从不问老百姓死活,也不管同胞们的血肉,甚至不顾四方环伺的打中国主意的鬼子们。他们唯一关心的就是,打更多仗,抢更多地盘,占有更多金银财宝和美女。

烂摊子上有各种卖淫者,有各类出卖身体的妓女和嫖客;也有各种出卖精神的专家教授学者。身体卖淫者靠自己的皮肉赢得一点点可怜的生存基层或片刻精神麻醉。精神上的卖淫者则是靠无耻的贩卖各种犯贱的观点赢得颜如玉和黄金屋。

烂摊子上有各路强盗。不管是经商还是走路,可能就被黑了。如果你有财,就有人劫财。如果你有色,就有人劫色。如果你啥都没有,而强盗以为你有,也会被劫。最可悲的情况是,你明明啥都没有,强盗们假设你啥都有,结果没有劫到,结果……请自己发挥想象吧。那不是个案,而是现实。

面对那样一个烂摊子,孙中山也是痛心疾首,深感历史使命没有完成,便勉励同志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那么孙中山寄托厚望的同志们该怎么办呢?当然继续革命。孙中山想不到的,继承者们继续革命之前要耍一耍千年以来老祖宗留下的国粹,内斗。

500

一部革命史就是一部别样的内斗史。孙中山在世,和革命派中的其他人内斗。孙中山不在了,其他革命者围绕孙中山的遗产而内斗。

孙中山遗产中有一项特别有价值——继承权。继承者们围绕继承权展开残酷的内斗。

革命党内有四人能量巨大,分别是廖仲恺、胡汉民、汪精卫、许崇智,四元老,是巨头,四大派系。他们如同国民党内部的四大龙王,位高权重,光辉耀眼,打个喷嚏都能让很多人感冒。除了这四个人之外,蒋介石对孙中山的继承权也是虎视眈眈。因为在蒋介石眼中,四人都多余,真正应该继承孙中山衣钵的人应该是自己。

孙中山死于三月份,蒋介石和四人地位相差甚远。八个月之后,情况发生了改变,蒋介石通过两次东征,把陈炯明连根拔起。陈炯明被视为革命叛徒。消灭陈炯明,相当于清理门户,这是其一。其二,消灭陈炯明之前,革命政府只有广州那一片地盘,还不稳固;消灭陈炯明之后,整个广东变成了革命根据地,并且和广西新桂系建立联系,地位很稳固。可以说打下革命根据地,蒋介石第一功。

但在喜欢讲资历的国民党内部,蒋介石只是打几场胜仗而已,还没到众望所归的地步。四大巨头之中,廖仲恺、胡汉民、汪精卫是玩政治出身,并且一直玩政治。蒋介石想要在短时间内从政治上超过他们三人,几乎是不可能的。蒋介石的真正对手是玩军事的许崇智。

500

许崇智

许崇智,广州本地人,富家公子哥,衣食无忧,完全有成为纨绔子弟的潜质。十五岁那年去日本留学,只是为了混个文凭、见见世面,一不小心碰到孙中山那群人,踏上革命之路。革命道路上的许崇智一直被孙中山所吸引,以忠义为信条。别人或多或少对孙中山不爽,特别是军人(参照老乡陈炯明),时不时造反,唯有许崇智,咬牙紧跟孙中山,生死相随,屡败屡战,如同一个烈女子,成为孙中山可以信赖的少数军人之一。陈炯明背叛之前,孙中山北伐,总司令是李烈钧,总指挥就是许崇智。可以说许崇智是少数一直追随孙中山的军人。

孙中山要建黄埔军校,首先想到许崇智。许崇智所以没当校长,原因有公有私。公的一方面,筹备黄埔军校需要去苏联考察,许崇智当时在广东搞军事,走不开。私的一方面,许崇智当时位高权重,在广东吃香喝辣享受生活,大老远跑到人生地不熟的苏联,还不知道啥样呢。当时国民党比较乱,人事安排变动很大,外出跑一圈回来可能啥就没了。这就是凡是掌权之人均不愿挪屁股的原因。如果黄埔军校校长是许崇智,那么蒋介石的命运必然更加坎坷,那么近代史必然是另外一个走势。

孙中山死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许崇智被任命为军事部长兼广东省政府主席,当时地位仅次于国民党三巨头的汪精卫、廖仲恺和胡汉民,在蒋介石之上。

蒋介石看得很明白,笔杆子很假,枪杆子很真。想要紧握枪杆子,必须跨过许崇智。有趣的是,蒋介石和许崇智关系不一般。蒋介石一生结义兄弟很多,最尊重的大哥为陈其美。陈死后,蒋介石为了发展,再次拿出结拜兄弟的绝学,和许崇智结为兄弟。陈其美是混政治的,军事为副业。许崇智恰好相反,混军事为主,政治为副业。两人在生活作风上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比方说在享受方面半斤八两。但是蒋介石看陈其美言怎么看都像大哥,对许崇智却怎么看都不顺眼。其实许崇智为拉拢蒋介石,对他也不错。但是蒋介石在许崇智身上再也找不到大哥的感觉,只看见许大哥生活腐化、指挥打仗不行。

论生活腐化,蒋介石绝对不输许崇智。在指挥作战方面,人家许崇智好得也独当一面。当孙中山被陈炯明赶出广东时,是许崇智领兵回归,迫使陈炯明离开广州,孙中山得以返奥组革命政府。至少从表现上看,许崇智不比蒋介石差。

但是蒋介石就是看许崇智不行。究其原因就一点:许崇智在军界资格比蒋介石老,地位比蒋介石高。蒋介石看的很清楚,成为革命领袖之前,首先要成为军方领袖,成为军方领袖之前必须让许大哥挪动一下。怎么挪呢?最好用政治手腕。

政治三巨头中,廖仲恺也是老资格,身后有蒋介石的黄埔军,旗帜鲜明的拥护孙中山的新三大政策,以左派面貌出现。胡汉民也是老资格,身后有许崇智,以右派身份出现。汪精卫呢,因为老革命(刺杀过摄政王)、老资格(跟着孙中山很早)、被信任(孙中山遗嘱汪精卫代为起草的),就以左派脸孔出现,实际上是个中间派,左右摇摆,哪边肉多就往哪边倾斜。如此利益纠缠,剪不断理还乱。按常理,不知何年何月能分出一二三。

然而非常理出现:廖仲恺被刺杀!

1889年,谭嗣同走上刑场,满汉精英决裂,随后十几年,朝廷和革命党之间战争不断,生灵涂炭,国人遭遇,终于在辛亥年,朝廷失败。谭嗣同,历史绝命者。

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孙中山和袁世凯决裂,随后十几年,军阀混战,生灵涂炭,国人遭殃,袁世凯死没有结束,孙中山死也没结束。宋教仁,历史绝命者。

廖仲恺则是历史第三位绝命者。他的死,意味着国共决裂不可避免。

500

廖仲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