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证新规虽然撤销了,但眼下的美国还能留学吗?

新华社  2020-7-16

面对各界强烈反对,美国联邦政府7月14日撤销了一周前推出的留学生签证新规。很多在美求学的国际学生暂时松一口气,不必在“保命”还是“保签证”之间二选一了。

不过,新冠疫情冲击依然猛烈,美国政府仍有可能调整疫情中的签证政策,给留学美国的前景增添更多变数。这也是占美国高校国际学生三分之一的中国留学生逃不开的现实。

5007月14日,一名男子从美国纽约大学的教学楼前走过。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一些已经在美求学或准备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在采访中告诉新华社记者,当前,留学美国成了一个依然令人心动却又格外艰难的选项。他们吐露的彷徨、疑惑、担忧很具有代表性。

美国还能留学吗?听听他们怎么说——

留学“预备生”:

留学前景“看不清”,暂留国内似更稳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美国疫情反弹和签证政策不确定性的双重夹击下,一些有赴美留学打算的中国学生感到留学前景不明,正考虑放弃或推迟留学计划,留在国内深造或就业似乎成了更稳妥的选择。

上海一名原定今年秋季赴康奈尔大学读研的女生告诉记者,虽然康奈尔大学允许今秋入学的国际学生留在本国上网课,但她还是决定放弃,计划先在国内找单位实习,明年再重新申请留学,同时也做好在国内工作的准备。

美国近期留学生签证政策的变动,尤其令她担心留学生活可能不尽人意。她说,美国政府随意出台的政策会对留学生的个人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给她一种“任人拿捏”的感觉,使得留在国内从目前来看,可能是更稳妥、更安心的选项。

据她介绍,与她同时被录取的同学大多选择接受上网课,也有人考虑推迟半年或一年入学。但她个人认为,上网课“损害留学体验”,与她想要探寻未来更多可能性的初衷不符。她希望疫情过后留学,也希望不管局势变化,能对自己命运有更多“掌控权”。

500这是7月14日在美国纽约拍摄的一栋纽约大学教学楼。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武汉一名大三女生正在国内名校保研和申请赴美留学之间徘徊。她告诉记者,身边有留学打算的同学目前一半以上选择暂时放弃。美国政府一些政策令很多准备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寒心,他们担心留学生可能成为被轻易牺牲的棋子。

她对赴美留学前景感到“很迷茫、看不清、选不好”,既不想放弃已经着手的留学准备,又担心今后留学之路可能更加坎坷,“一步走错”影响自己的人生

在读留学生:

排外态度令人失望,但留学仍具吸引力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学会统计数据,在2018-2019学年,近110万名国际学生在美国高校就读,其中,中国留学生约占三分之一。

这的确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美国新冠疫情依然严峻,签证政策变动又折射出美国政府的排外心态,令不少人以“最惨留学生”自我调侃。

按照被撤销的美国政府签证新规,只上网课的留学生不允许在美居留。正在美国俄亥俄州凯斯西保留地大学读大三的两名中国学生告诉记者,校方通知在美国境外上网课也有签证失效风险,使得许多暑假前回国的留学生已打算休学一年,另一些人虽想返美继续学业,但因美国疫情严重而遭到家长反对身在美国的学生中,有些已开始准备防护装备应对线下课程,有些则迫于美国疫情现状而打算回国

虽然“一刀切”新规已被撤销,但他们认为,留学美国的不确定性仍在增加,而新规折射出美国政府的排外态度让人非常失望。

500这是7月14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拍摄的哈佛大学校园。新华社发

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工作、正准备申请读博的一名中国男生说,疫情和签证政策变动都影响到他的读博安排。虽然他决定读博,但近年来美国政府对在美国高校和研究机构工作的华人学者展开调查,甚至多名华人科学家被捕,这些新闻令不少中国留学生感到不安

不过,在他看来,在美求学仍颇具吸引力。回顾六年留学生涯,学业之外,他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培养了自律和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平衡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宅家网课 资源缩水

留学价值或打折扣?

一些中国学生也在担忧和思考,疫中留学,价值会否因此打折扣?

凯斯西保留地大学的受访学生认为,对身在国内的留学生来说,要缴纳高额学费,还得半夜起床上网课,但学习和研究资源比起在校学习面临很多限制。他们还希望,经过签证新规风波,美国政府能更好地保护留学生正当权益。

500

这是7月14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拍摄的哈佛大学校园。新华社发

在克利夫兰的读博“预备生”担忧,长时间上网课可能会对留学生学业、生活带来不小伤害,毕竟许多留学生年纪尚轻、自律能力不足,他认识的一些在美留学生居家避疫后,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

一名在纽约留学的中国学生告诉记者,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各种学期内交流、实习项目纷纷遭到取消。另一方面,学校改成网上授课后,春季学期课程不再评定GPA成绩,而只是简单判定“通过”和“不通过”,学业要求降低也令部分学生不由自主地有所松懈

~~~~~相关新闻~~~~~

​“不出境留学”渐成风潮?中外合办大学报考逐年火爆

来源:创新教育  2020-7-14

记者:王帆

高考结束后,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西交利物浦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几所“特殊的大学”迎来了综合评价测试。

其中,根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披露,今年学校在粤浙沪鲁闽苏六省市的综合评价测试报考非常火爆,共有过万人报考。经过筛选与资格审查,六省市共8000多名考生获得学校综合评价考试资格。

除了上述六省市的综合评价招生以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还将在全国25个省市(包括上述六个省市)投放普通类统招提前批次招生计划,共招收近1300人。不难发现,招生总规模并不算大,但仅综合评价测试就吸引了过万人报考。

参照去年的报考和录取情况,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共有6000多名考生通过资格审核参加入学测试,最终录取557人,录取率不足10%。当年该校录取的本科生高考成绩中,理科平均分超过各地一本线137分,文科平均分超各地一本线85分,英语成绩平均达137分。

高分考生“舍弃”传统名校,转投中外合作大学(含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下同),正在成为一部分学子的新选择。

相比于直接出境留学,中外合作大学某种程度为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了“缓冲”选择——它仍然要求考生参加高考,同时辅以更灵活的录取考查,而外语要求、授课方式、课程设置等更加与国际接轨,这为有留学打算的学生创造了类似于“预备营”的环境。

多元化的招生考查

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631综合测评”录取模式中,高考成绩占60%,入学测试成绩占30%,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占10%。2020年的综合评价考试的测试方式包括机考、笔试、体测、附加测试(自愿选择)。

综合评价考试主要有什么样的题型?

根据今年的部分考生回忆,数理逻辑重点考查了基础知识点在复杂问题上的灵活应用,人文历史题目中有“哪些帝国超过了100年”,“哪些植物是从陆上丝绸之路传来中国的”等新颖题目。

中文写作中,请考生以“把手伸入凉水中再伸入热水中,和把手直接伸入温水中的不同感受”为题来写一篇作文,侧重考查学生思考能力、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创造性地从不同角度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英文写作题则要求考生给自己的外国朋友推荐一部喜欢的中文电影。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认为,学生的写作能力非常重要,从写作中,能看出一个人是否有足够的思辨能力,除了考查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的思想性,港中大(深圳)看重的是学生是否对自己、对社会、对世界、对生活有独立的主见,有足够的思考。

上海纽约大学则首创了“校园日活动”,着重考查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求知欲、领导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团队精神等各方面素质,而考查方式包括模拟课堂、英文写作、团队活动、个别面谈等,全程用英语进行。

上海纽约大学在2020年本科招生简章中指出,学校将通过“校园日活动”评价、高中学业和高考成绩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模式,选拔出一批最适合上海纽约大学的优秀学生,而非采用高考成绩为单一依据的招生录取方法。

受疫情影响,今年上海纽约大学将“校园日活动”改为了线上形式。根据校方披露的情况,今年学校计划面向全球招生500人,中外学生各占50%。就中国学生的申请情况而言,今年申请总人数为3337人,较去年的2933人增加了14%。

另一所中外合办的昆山杜克大学曾在今年年初时披露,学校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招收340名本科生,其中内地学生235名。第一阶段网上入学申请提交结束后,国内部分共收到有效入学申请2576份,较去年增长13%。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南方中心主任臧敦建向记者表示,中外合作大学的出现,以及高端民办大学(比如西湖大学)、新型公办大学(比如南方科技大学)等,使得中国的高等教育格局发生了新变化,不再是“千校一面”。

留学预备营?

截至目前,教育部批准的、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共有9所,分别为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上海纽约大学、温州肯恩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对照国内传统的公办大学,一般而言,越是名校,本科生的深造率越高。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披露的情况来看,2019年,两校本科生的深造率分别为80.5%和73.5%,其中,出国(境)留学的比例分别为24.6%和30.0%。

相比之下,中外合作大学的本科生深造率可媲美这两所国内顶尖高校,并且,出国(境)的比例更高。

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例,今年,学校将迎来第三届本科毕业生。在不久前的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徐扬生介绍,港中大(深圳)约84%的毕业生将到世界最知名的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同样位于广东省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2019年该校共有毕业生1310人,其中出国/出境深造毕业生为95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2.82%,在深造毕业生中有648人进入QS2019排名前一百的世界名校。

另一所位于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在其2019年就业质量报告中披露,学校大陆生源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6.8%,其中,留学深造比例为86.5%,这与2018年的情况相近,而2019年实际就业的本科生比例仅为10.3%。

西交利物浦大学2020年共面向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除了在广东、江苏开展综合评价测试招生之外,在其他省市采取高考选拔招生模式,在本科分批次的地区列入本科第一批次。这意味着,在大多数省市,考生仅凭高考成绩报考。

一位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就读的学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她是在当年高考出分后突然决定选择中外合作大学,因为自己的分数超出一本线并不多,选择的范围相对有限,同时又有研究生出国留学的打算,所以选了西交利物浦,被顺利录取。利物浦大学的QS世界排名不错,将来申请国外的研究生会有一定优势。

除了学生本身选择留学的意愿高之外,中外合作大学本身也搭建了不同的国际交流体系。上海纽约大学在其2020年招生简章中提出,大学就读期间,学生可以选择前往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中的纽约校区、阿布扎比校区或分布于五大洲的11个学习中心进行为期1-2个学期的海外学习。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国际化,其中一个体现是对外交流做得不错,与包括明尼苏达大学、剑桥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多所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联系,学生可以去交流、学习。

“国际化越来越重要,我们要看的不仅仅是今天的世界,更要看到10年、20年以后的世界。”徐扬生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