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的“理性”与王阳明的“心”差着一个“格物”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西方文明中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心”的概念。但是,自近代西方哲学的出现,他们的确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进步,而出现了非常接近“心”的概念。事实上,整个所谓的西方近代哲学,都是一种企图确立“心”的概念的努力,但是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真正做到。西方近代哲学中的类似于“心”的概念,都是不是“心”,而是“物”。

下面就从笛卡尔的理性来说明这一点。

但凡对中国的儒家学说有一定了解,再去阅读西方近代哲学,就会发现,所谓的西方近代哲学与中国的宋明理学(也叫心性学)有惊人的相似,所谓的西方近代哲学家,与中国的儒家有着惊人的相似。

因此,有中国学者就认为,西方近代哲学是受中国宋明理性影响的产物,其中介就是明清之际的传教士。早在1940年,历史学家朱谦之就专门写了一本书《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来论述这个问题。最近有一位英籍华裔学者诸玄识,则收集了更多的证据。

500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此前有个判断,说近代西方哲学不过是对中国宋明理学的学习笔记,而且是很憋足的学习笔记。说憋足,是因为没有学好、学到位,尽管一直在朝向认知和确立“心”而努力,但是却又一直没有做到。这导致整个西方近代哲学显得是对宋明理学的异化、变态。

笛卡尔之所以被称为西方近代哲学之父,因为就整个西方的历史而言,笛卡尔第一次提出思考主体的概念。“我思固我在”,是说人的本质就是在于思考,人是一个思考主体。一切都是人的思考对象,都是可以被怀疑的,唯有人作为一个思考者、怀疑者本身,是确定的,是不可怀疑的。

笛卡尔用“理性”这个词来指代“心”。尽管“理性”这个词又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但是,显然笛卡尔为其赋予了新的内涵,而接近中国儒家的“心”。

事实上,笛卡尔的理性是介于中国的“心”与希腊理性之间的。中国的“心”是一个真正独立的思考认知主体。而希腊的理性,则主要是一种形而上的哲学本体,类似于神、上帝,没有人之思考主体的含义。

500

在古希腊哲学,以及古印度哲学中,理性是一个外在的、凌驾于人之上哲学本体,具备具备绝对权威,是世界和人的创造者、支撑者。同时,理性又分布于万物之中,包括人心之中。因此,万物与理性都是相通的,一体的。人心因为分有外部的理性而具备理性,这让人心与外在的理性也是相通的,人心通过冥思和回忆,而无需通过经验,而认知外在的理性,也就是真理。

因此,在古希腊尽管人的确可以认识理性、真理,但是人并非一个独立的思考主体。这种对真理的认识是一种被动的认识,类似于对神的信仰。人与理性、真理的关系,也类似于人神关系。这是学习古希腊哲学必须注意的。

尽管,笛卡尔的理性的确是继承自古希腊,但是,却又有“创新”,增加了人的主动思考的因素,将人、理性看成了一个思考主体。这样,近代西欧哲学就相对古希腊哲学有了巨大进步和本质不同。

当为理性注入崭新的思考主体因素时,就使得笛卡尔的理性向中国的“心”接近。笛卡尔所“创造”的思考主体的新因素,其实就是“心性”因素。这使得近代西欧哲学的进步是远离古希腊,而朝向中国的儒家思想,尤其是宋明理学。

但是,尽管笛卡尔为理性注入了心性因素,将人看成一个思考主体,但是,笛卡尔并没有能力“创造”一个真正独立的思考主体,“创造”一个真正的心的概念。笛卡尔的理性尽管在大幅度朝向“心”而前进,但是并未达到。

也就是说,相对希腊理性,笛卡尔理性是进步的,而相对于中国的心,则又是落后的。事实上,在对真理的认识方式上,笛卡尔依然继承了希腊理性,认为无需经验,而只需通过冥思就可以。这正是笛卡尔理性落后于“心”的地方。

而“心”的思考对象则是具体的事物,这就是“格物”、“致知”,通过“格物”而“致知”。知识只是人心的思考认知的结果,而非象古希腊和笛卡尔理性中那样,是一个早就完美存在的先验实体。

500

王阳明对“心”的讨论和界定是最完备的,王阳明的学说也叫“心学”。“心学”可以用“心即理”来概括。事实上“心即理”也可以在形式上概括笛卡尔主义。

在古希腊,理性是一种外在于人心的哲学本体,类似于神。基督教的上帝中也包含着这种理性。笛卡尔则将这种外在的理性拉回人心之内。

尽管宋、明两朝都是理学,都讲“理”,但是,宋朝的“理”有点偏外,将的是“性即理”。天理早于人心而存在,然后赋予到人心之中,形成了“性”。在形式上有点类似古希腊、古印度哲学。但是,王阳明则认为“理”原本就是存在于人心的,不存在先于心的理,这就是“心即理”。相对于朱熹等宋儒,王阳明更强调“心”的本体性。

在这个意义上讲,希腊哲学更接近于宋学,而笛卡尔主义则更接近阳明心学。

当然,宋明理学整体是以“心性”为本位和主体的,“理”只是“心性”的属性,无论希腊哲学和近代西方哲学都没有达到这个高度。

正是因为笛卡尔主义不讲“格物”不讲“经验”,所以遭到了当时英国“哲学家”的反对。英国哲学家走了另一个极端,他们彻底否定了理性,他们只关注可以直接感知的现实世界、物质世界,认为知识、真理就藏身于物质世界,通过研究物质世界,可以去发现。他们被称之为“英国经验主义”。相对应,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学说也被称之为“大陆理性主义”。

这样,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就成为近代西方哲学的两大对立的流派。英国经济主义的开创者是培根,就是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的那位。

英国经验主义对理性的否定,导致人的思考能力的否定,人的学习知识,仅仅将知识从物质世界向人心运输,人心就成为空空如也的库房。

因此,英国的经验主义也是有欠缺的,缺的是“良知”,就是“不学而知、不学而能”的思考认识能力。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