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洋、民国各个版本的国歌,看中国文化自信的消失

恢复和重建文化自信,以成当下举国上下之共同诉求。但要真的重拾文化自信,就应该首先知道中国的文化自信是从何时,以及为什么丢掉的。

中国文化自信的消失,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本文通过辛亥革命后各个版本国歌的变化,这个独特的视角,来展示这一变化过程。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开始模仿西方,推出国歌。在当时特殊的背景下,政府的变换频率很快,新的政府都会推出新版本的国歌,因此导致国歌版本的变化也很快。

500

第一版国歌:《卿云歌》

1912年底众议员汪荣宝把传说是上古时代舜所作卿云歌改编为国歌,由比利时音乐家约翰·哈士东(JoanHautstone)配乐谱。歌词为:“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1913年4月8日第一届正式国会开会典礼时暂用《卿云歌》为临时国歌,袁世凯时期废止。歌词后两句为汪荣宝所添加,让·奥士东(Jean Hautstont)谱曲。

《卿云歌》原文如下: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明明天上,烂然星陈。

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四时从经,万姓允诚。

与予论乐,配天之灵。

迁于圣贤,莫不咸听。

鼚乎鼓之,轩乎舞之。

菁华已竭,褰裳去之。

参考翻译:

卿云灿烂如霞,瑞气缭绕呈祥。

日月光华照耀,辉煌而又辉煌。

上天至明至尊,灿烂遍布星辰。

日月光华照耀,嘉祥降于圣人。

日月依序交替,星辰循轨运行。

四季变化有常,万民恭敬诚信。

鼓乐铿锵和谐,祝祷上苍神灵。

帝位禅于贤圣,普天莫不欢欣。

鼓声鼚鼚动听,舞姿翩翩轻盈。

精力才华已竭,便当撩衣退隐。

《卿云歌》,相传是舜禅位于禹时,同群臣互贺的唱和之作。始见旧题西汉伏生的《尚书大传》。据《大传》记载:舜在位第十四年,行祭礼,钟石笙筦变声。乐未罢,疾风发屋,天大雷雨。帝沉首而笑曰:“明哉,非一人天下也,乃见于钟石!”即荐禹使行天子事,并与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云》,云云。钟石变声,暗示虞舜逊让;卿云呈祥,明兆夏禹受禅。民

国之初选《卿云歌》做国歌,其意图是明显的,就是讴歌对“禅让制”的恢复。尧舜时代的禅让制,一直被儒家视作最理想的政治制度,对世袭制则一直持批判态度。辛亥革命结束帝制,实行议会选举,却有恢复禅让制之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起初《卿云歌》只是临时国歌,后来无论是袁世凯政府,还是孙中山南京国民党政府都推出了自己版本的国歌。直至袁世凯下台后,北洋政府当政,于1919年再次将《卿云歌》国歌。不过这次歌词和配曲均有变化。歌词变为为:“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而新的曲子则出自作曲家肖友梅之手。蒋介石国民政府上台后又被废止。

显然,直接从中国传统经典中取材,第一版国歌对中国传统的接续最好。而且还说明,此时的中国尚未失去文化自信。

500

第二版国歌:《中华民国国歌》,1912—1915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沈恩孕作词,沈彭年作曲。

歌词:

亚东开化中国早

揖美追欧

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

民国荣光

锦秀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在孙中山政府的国歌中“揖美追欧,旧邦新造”现在看来特别刺眼,这样的论调现在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被写进国歌!这是明确的“文化投降主义”,这意味着孙中山的国民政府,是中国文化自信消失,文化自卑形成的引领者。

500

第三版国歌:《中华雄踞天地间》,1915—1916

1915年,袁世凯政府废弃了孙中山颁布的国歌,启用《中华雄踞天地间》为国歌。

歌词是:

中华雄立宇宙间

廓八埏

华胄来从昆仑巅

江湖浩荡山锦连

勋华揖让开尧天

亿万年

袁世凯版的国歌与孙中山版截然相反,孙中山版的是文化投降主义,而袁世凯版的则是“中国文化中心主义”,当然这也是一贯的中国传统观点。孙中山版的说“揖美追欧”,袁世凯版的说:“中华雄立宇宙间”,“ 华胄来从昆仑巅”。

这意味,在文化的态度上,袁世凯政府与孙中山政府截然相反。袁世凯政府,依然是文化自信的,而孙中山政府则陷入文化投降和文化自卑。

第四版国歌:新版《卿云歌》

这是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的国歌,前面已经说过了。这意味着在文化态度上,后袁世凯时期依然延续了袁世凯的路线:坚持文化自信。不过北洋政府在文化上的影响力已经逐渐式微,因为在国民党的影响之下,在留日人员的鼓动之下,完全否定中国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已经粉墨登场,且主导了中国社会,甚至今天的中国,依然生活在“新文化”范式之下。

第五版国歌:《三民主义歌》,1930始

三民主义歌由中国国民党党员胡汉民、戴季陶、廖仲恺、邵元冲合作作词。原为广州黄埔军校的校歌,首次出自民国十三年6月16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中,对该校师生之训词。1930年3月24日,由于当时中华民国处在训政时期,许多国民党党员提议使用《三民主义歌》作为国歌。1937年6月3日,中央常务委员会批准了提案, 而在1943年, 《三民主义歌》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

歌词是: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所谓的“三民主义”,实则是对林肯“三个people ”的模仿。林肯的“三个people ”是“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被孙中山翻译成“民有、民治、民享”,然后孙氏又依葫芦画瓢,搞出了一个“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正如孙中山版的国歌所说:“揖美追欧,旧邦新造”,用欧美的文化来改造中国,“三民主义”恰恰是对这一思想的完美践行。这不过是文化投降主义的进一步深化罢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