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在驾培行业步履艰难
这是个技术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新技术在飞速发展,5G、云、AI、VR、AR等等一堆的新技术在人们的生活的各方面展现出让人眼花缭乱的视觉冲击,并且感受到技术带来的生活便利。当然也有这么一个行业,技术的发展在这里步履维艰,那就是跟普通大众关系比较密切的行业,驾驶员培训行业。也就是通俗的讲的考驾照。
说到驾培行业,就不得不提三大组织,公安部交警部门、交通部门和各地的驾协驾校。我国驾培行业的发展史也算是这三大组织相互博弈的过程。交警部门负责驾驶人的考试、发证;各地的交通部门负责管理当地的驾校;各地的驾校为了协调市场,防止恶性竞争统一标准管理组成了各地驾协,驾校则负责招生和培训。
说到考驾照就要提下考驾照的发展史,我国的第一本驾照应该是“1949年10月26日东德汽车行司机郭先生领取的”,之后一直到80年代,司机都是个特吃香的技术工种,而且那时想考个驾照都必须有单位挂靠的,因为还没放开私人拥有汽车。随着改革开放,生活条件开始提高,国家也开始允许私人拥有私家车,只不过那时的学车培训是想当的复杂。听老师傅讲,当时想考驾照必须要到专业的交通技校,先从车辆基本构造等原理基础开始学,还要学习怎么判断车辆故障,怎么修理汽车,然后才开始实车操作,而且即使是考试合格,还必须经过几年的实习期,没有问题了才能正式拿到驾照。基本上感觉像上了个大学。到了90年代末期,私家车的数量开始增加了,于是学车的门槛开始降低,学员也不用再去学习那么复杂的机械原理和汽车构造,只要会开就行了。进入到2000年以后,考驾照的人数就开始出现井喷,几乎年年增长,到了2015年前后全国的学车可以说到了一个恐怖的顶峰,最恐怖的时候,广州和深圳两地待考的考生过百万,大量的城市出现了学员需长时间排考的局面。不过这两年随着积压学员的消化,很多城市出现了考量急剧下降。当然这是很正常的,毕竟每个城市的适龄学车人口总数在那放着呢。
说到考驾照,似乎有无法逃脱的一个定律,那就是说到考试就不能回避作弊的问题,交警部门作为考试的主要单位,于是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成了重灾区。在以前,考试的主要评判是靠人工,也就是民警考官来评判考试是否合格。既然是人为判断,那人的主观因素就成了影响考试结果的唯一因素,于是驾校们的教练就开始了金钱攻势,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问题是金钱解决不了的,没有人能抵得过金钱的诱惑。于是一些考官就在金钱攻势下沦陷了,那时候出现了只要出钱就可以免考合格。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科目一率先开始了使用计算机进行自动评判的考试模式,2004年开始紧接着科目二桩考和科目二的九选考试相继采用计算机和场地传感器结合的自动评判考试模式,到2010年科目三开始使用计算机自动评判考试模式。当年交警部门主管领导们想尽办法推行考试的计算机评判技术,为的就是杜绝考试中的舞弊行为。毕竟把这些驾驶技术不过关的驾驶人放进社会是件非常危险的事。但是技术推行并不顺利,因为毕竟开始计算机评判会断了很多人的财路,特别是一些驾校的教练。这里要解释一下,因为驾校和教练的关系目前国内主要是两种模式,一种是驾校和教练是雇佣关系的,教练给驾校打工,拿工资,靠培训合格学员人数拿奖金,学员的招生由驾校负责并分配;另一种模式是教练自己买车自己招生自己收费然后挂靠驾校,付给驾校一笔管理费,剩余的钱归教练自己所有。对于一些驾校和教练来讲,可以让学员花钱过关,他们就可以减少实际的培训学时,降低培训成本多赚钱。计算机评判系统的推广,将使得他们不得不加大培训力度增加成本减少了灰色收入。而一些靠收钱舞弊的考官也不愿自己的收入降低。于是两方人一拍即合,开始了抵制。作为计算机评判系统来讲,电子产品出故障是正常现象,加上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于是系统总会出现误判的情况,这便给了抵制的人以理由,教练会煽动考试不合格的学员去考场闹事,说考不合格是因为系统出现误判,考官也会在旁边煽风点火,于是很多地方的考场全面推行计算机评判的工作进行的非常缓慢。不过这个时间段有些教练发现了一个新的创收理由,在有些全科目实现计算机评判的考场,教练忽悠学员说仍然可以包过,但要给考官送钱,然后向每个学员收钱,之后考试结束把考试不合格的学员的钱退还,然后找个理由说今天现场的情况没法帮他包过,糊弄过去。当然这个时间段交警部门内部的清理工作也逐步开始,一些收钱的考官被纪委带走了。
虽然科技之路走的艰辛,但不负众望的是整个考试系统在2012年迎来了新的转机。这一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完成,科技部门对GPS的卫星定位技术研究掌握更为熟练,于是卫星定位技术被用在了科目二和科目三的考试系统评判中。卫星定位技术相对于老式的传感器检测技术来讲检测技术更稳定且更为精确,于是考试系统评判的稳定性准确性大幅度提高,使得系统误判率基本上达到了万分之一。而且随着监控技术的提高,考试过程的高清录像保证了出现争议时可以有效返查。于是一些教练煽动考试不合格学员闹事的路被彻底堵死了。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升级,自动化程度提高,辅助监管系统的启用也使得考官能干预考试结果的可能性变成了零。2011年开始的指纹验证身份技术、2017年人像识别使用技术的全面推行把替考的路也相继给堵死了。
说实话交警部门是已经竭尽所能引进先进的科技以使考试严格。但显然一些驾校的教练们不是很喜欢考试严格,因为考试严格意味着他们要增加培训时长,增加他们的成本。虽说作为培训主管单位的交通部门在2005年开始就已经要求驾校教练车必须安装计时器,指纹验证身份,对每个学员的培训时间进行统计,培训学时不足不允许考试。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教练们搞到了跑码机,让计时器自己跑时间,仍然不需要学员参与培训。2015年开始,交通部门决定废除已经形同虚设的计时器,新建一套培训计时系统,新系统使用卫星定位技术、人像识别技术并设置训练场电子围栏,设置后台审核系统,确保学员能真正得到足够时间的培训。当然这种新技术的推行仍然遭到了驾校们的抵制,推行的并不顺利,一直到2019年,才在一些城市开始了试运行。
当然还有一些新技术在2015年前后出现,即使主管单位想推广,但是到现在都不能被驾校和教练接受,而且还被强烈抵制,于是推行时间遥遥无期。比如打破现有驾校模式的自主预约培训系统,因为现在考试允许学员自主预约,所以原有的必须由驾校预约的模式被打破,驾校将变成提供培训服务的机构。学员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自主通过手机平台选择离自己最近的服务好的驾校,然后选择口碑好的教练的教练车,自选时间段进行练车,并按学车时长付费。学员可以不用固定教练,可随意更换教练。这种模式将使得学员不会再被无良驾校欺骗,不会出现过去那种被无良的驾校骗钱后不能退款的情况。还有替代教练的机器人教练。现在的教练水平不一,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吃拿卡要现象严重,有的还脾气不好。而机器人教练的出现则完全杜绝了这些不良现象,现在随着AI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教练已经可以做到视频教学,在学员练车出现错误时马上提醒纠正。基本可以取代科目二场地训练的教练员,使科目三实际道路训练时的教练员沦为安全员。这项技术使得一些质量差的教练彻底的砸了饭碗。另外还有VR实景训练模拟器负责学员上车前的实景教学模拟训练,辅助手机app可以让学员自主完成一些学习预约考试等业务处理。当然这些新技术只是对想学车考驾照的学员更为有利,对那些高高在上的驾校和教练就不那么友好了,于是从开始推广之初就受到了强烈的抵制。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新技术不停的融入我们的生活,但是在驾培这个行业,似乎传统的人们不欢迎新技术,希望新技术最终能在驾培行业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