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航天,或许是资本神话的最后一根稻草
马斯克的“龙飞船”载人航天首获成功,可喜可贺。
但扑面而来的却是大吹牛皮漏出来的恶臭流量风。
“人类星际生活的第一步”、“人类之光”、“商人科学家”、“当代哥伦布”等等。
我看马斯克不是什么科学家,而是一个“吸铁石”,能把一堆科技光环吸在身上的缝合怪!现代商人为了流量不择手段吸睛炸耳很正常,很正常。但别动不动代表全人类踏出“第一步”“第二步”的,很奇怪。
人类第一次探索太空是什么时候?
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是什么时候?
第一次太空军用是什么时候?
第一次民用是什么时候?
……
我只知道昨天,一个私人公司的一次载人航天发射成功了。
我不知道,他的飞船是不是真的那么廉价;不知道他摸到的是性价比的上限还是下限;不知道特斯拉公司和波音公司从美国航天局得到的技术支持是否一样,为什么是他们,还有没有别人……其他国家能参与、加入?并入也……嗯。
我承认有点酸。酸的是人类最先进的航天技术的支持。但真的不觉得这个所谓“商业化第一次”有多值钱,前面有八个载人航天器的案例,又有NASA的支持,时隔多年,唯一超级大国终于重新恢复载人航天能力。
——像不像第一大帮派的看家神功重现武林?亦或是“马靖”学到了九阴真经、降龙掌?都有其羡煞旁人的“机缘”在里面。但要说这“马靖”就是“武林的希望”、“武学天才”,就有点捧杀了。
商业最看重实用、性价比,哪怕一开始靠砸钱、刷数据,最后还是要“安全”、“稳定”的事实说话。
商业资本运作固然能一定程度优化资源配置,但对于“猎鹰火箭”“龙飞船”性能参数的优化也是有限的。
如果说国家航天局为了安全、稳定,必须覆盖最高价级别风险的话;私人、商业航天局只要够到最低标准就“OK”了,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商人的品格。这让我想起来小时候做的三轮车,货运三轮支个棚子就开始拉客了——几乎每次过年都能看到“客车”翻车。
我这里就先危言耸听一下,航天商业化最有代表性的画面也许不是“火箭升空”、“飞船再入大气层”,而是“火箭爆炸”、“飞船坠毁”,最可怕的是失控坠入有人区。
真正的商业化应该是有开放的供应和需求,进而引来复数的商业实体竞争,多头并进,让“良莠不齐”的公司发挥自身特点,而不是只扶持一两个“准国企”。这样说来,马斯克这一步,或许连“商用化”都谈不上。
或许,从宣传上马斯克就在故意欺骗我们:
马斯克是商人,所以马斯克做的事就是商业!?
最后,抛开这一切,个人并不看好马斯克的载人航天理念:在没有技术突破现有框架下,制作“廉价”商用航天器。
这样做成功的前提是:1.载人航天的所有困难已知且不变!2.美国航天科技的比较优势不会下降。
在我看来,这两项都不利于马斯克:1.太阳活动更频繁的了。2.美国制造业……
结尾
——商业资本能提高效率的神话,被一个个高铁、核电项目戳破(只要证明它不是唯一真理)。马斯克的航天神话现在依旧是不少人鼓吹私有化商业化市场化的救命稻草,贪婪的想“私有”这个、那个。
但我觉得,它说不定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