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这次疫情,在瑞士我大概要等几年才能吃到送货上门的烤鸭

一转眼的工夫,2020年过了快一半了。

对于全世界人民而言,这半年大概有个共同的主题:抗!

全民抗疫的同时,千千万万个体和家庭的生活状态大致也可以用一个字概括:扛!

扛着降薪停职的风险,扛着关门歇业的压力,扛着房贷车贷的重担,扛着一家老小的生计,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扛到春暖花开,一切重新回到正轨。

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新闻,曾经西装革履的白领当起了外卖骑手,无数门面房都在低价转让,单亲妈妈实在撑不下去寻了短见....

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知道有多少没有被病毒感染的人,却被病毒摧毁了生活。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

瑞士按下暂停键期间出台了相关的财政支持政策,像我这样在公司打工的大多实现了在家办公,即便无法在家办公的短期内也可以拿到80%工资的补助。不过感觉也快扛不住了,在宣布解禁三步走的第一阶段,很多雇员就收到了公司的召回令,我的不少同事也都已经回办公室了。

但是相比而言,处境更难的是餐饮娱乐等服务业,一纸禁令生意完全停摆,政府能够提供的也以贷款扶持为主。因而在各国的复工解禁呼声中,最高最强的就是餐饮业。

但我今天想说的,是另外一股逆流而上的力量。

这种力量,是疫情当中我在一些华人商家身上看到的。他们的勤劳和灵活不仅实实在在地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在他们的身上,我更感受到了中华儿女永不放弃的韧劲儿。

讲几个简单的例子吧。

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即便还没有停工停学,很多人尤其是一直在关注国内疫情进展的华人已经尽量减少出门的频率了。

像我家这种谨慎派的,早早地就连超市都不去了,生活物资完全依赖网购。就连与我们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亚超,疫情爆发后也不敢去了。

但是很快,我被朋友拉进了亚超的送货群。大家直接在线下单付款,亚超的配送员集中送货,大家全部戴好口罩手套,货物直接从你的后备箱到我的后备箱,全程无接触。

就这样,在疫情闭关期间,我基本实现了调料自由。

500

后来,又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了送餐群。远在卢塞恩的一家中餐厅全境内配送烤鸭、叉烧等中国美食,也是线上付款,餐点送到门口或者放在信箱,全程无接触。

我订餐的时候我们小镇还是不在配送范围内的,但是在我的组织下镇上的华人家庭纷纷响应,老板当周就开辟了新路线,我们如愿以偿吃上了心心念念的烤鸭凤爪猪耳朵。

500

我慢慢注意到,他们几乎每周都在开辟新的路线,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在不同地方配送,有时候一天还有两条线路。

菜品也越来越丰富,几乎每周都有新产品可以定,有人在群里问了一句快到端午节了有没有粽子,这周开始粽子就上架了。

刚开始只能送餐,慢慢的连亚超的零食饮料也开始一起配送了。客服和配送员都十分的敬业,态度极好,细心又耐心。

在瑞士逐步解封的阶段,很多餐厅迫不及待开门营业了,然而他们并没有着急恢复堂食,而是继续扩张着外卖业务。

这家餐厅算是在疫情期间将外卖网络在瑞士大部分城镇铺开了的,但它并不是独一家,当大部分人在抱怨困境的时候,不少人已经开始另辟蹊径。

我还听说了好多中餐厅也都在特殊时期转移了工作重点,有将菜品真空包装全境内邮寄的,有全程都提供打包和外卖服务的,大学城区的中餐厅老板在送外卖的时候甚至同时承担起了帮留学生派送健康包的任务。

500

生活中这里的人都清楚,瑞士甚至整个欧洲,电商和外卖的发展跟我们国内比落后的可不是一点半点。每次回国,我都跟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似的,一年不关注,真是跟不上线上化的脚步!

像我这种住在瑞士小镇的居民,坐在家里动动手指,什么都别想叫来。如果不是这次疫情,中部卢塞恩的外卖业务大概也不会延伸到南方的日内瓦湖畔,我大概要再等个几年才能吃上送货到家的烤鸭吧。

与他们的每周一约不仅满足了我的中国胃,更加点燃了我的中国情。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逆境下普通人的力量,看到了中华儿女勤劳勇敢的品质。

思路决定出路并不是一句空话,当世界的大门统统关闭,有人只会画地为牢不停抱怨,而有的人已经开始翻墙凿洞寻找新的出口。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扛了半年了,或许还不得不继续扛下去,谁也说不好柳暗花明的那一天到底什么时候才会真正到来。

既然如此,以什么样的姿态扛下去就成了问题的关键。或许,这些华人商家的应对措施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只要肯想肯干肯摸索,哪里都能找到新的路。

注:本文没有任何广告,因而隐去了所有商家的店名。相信生活在瑞士的家庭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体会,希望所有华人企业越做越好,希望疫情快点过去!

原创不易,希望大家可以关注:生活在瑞士

生活在瑞士的职场妈妈,分享瑞士生活、工作、旅行、育儿趣事。

作者:博宝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