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学家:一个导师式精英的传销组织
市场经济学家:一个导师式精英的传销组织
马云根2015-8-31
众所周知,经济学有一个重要的信条叫“增长”,不管是亚当·斯密式增长,还是凯恩斯式增长。凯恩斯式增长也是可以有增长的,但是凯恩斯式增长和斯密式增长的区别在于凯恩斯式增长无法持续。斯密式增长找不到动力了,就来了凯恩斯主义。现在应该明白了,找不到增长的动力,凯恩斯主义就是个必然的选择,直到找到增长动力或者经济崩溃。反观传销,没有增长的下线,则很多人为了维持,会自掏腰包维持链条运转,直到找到下线或资金难以为继的断裂为止。
用“财富增长”代替“经济增长”,使人人拥有经济学的信条“增长”,以财富讲座、经济课堂、股票秘籍等,用金融的逻辑、市场的道德、经济的规律等,都使人纷纷落入了经济学家的传销之手。“增长”成为了一个梦幻般乌托邦式的目标,我们根本不会想象没有“增长”的社会,也堵死了离开经济学家传销组织的出路。
目前,经济学者们为改变经济下行提供了两个解决办法,一是改革国企提供增量经济因素,二是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同时,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目标,并提出了“混合所有制”的政策主张。
增长的路径依赖,被盛赞的中国模式,能够使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依赖于两个关键,其一,是社会自由与经济自由高度分隔,各领域的价值观互不干扰,相安无事,社会权利如工会、NGO、罢工等不侵入市场经济领域,这就是中国制造业能所向披靡。而市场自由竞争的普世价值观不侵入社会政治领域,以保持社会稳定。其二,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一直是处于正相关状态,即经济发展的增量运动,经济发展是为了满足生产而提供劳动,改革开放是源于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发展经济无论如何做,都在为经济增量提供着正相关,但也掩盖了国家责任的核心题。
为此,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所提供的中国模式具有以下重要特征,1.社会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市场经济是采用普世价值观体系。可以看出,中国模式的构成是个脆弱的平衡关系,两个价值观各司其职,互不侵扰,市场经济的自由度远高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之手多数情况下,还是在为市场大开方便之门。
没有经济增长或经济低增长是不可以想象的,就业压力使政府无路可走,西方的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学。真正无路可走的是市场经济学者,金融的逻辑、市场的道德、经济的规律都是建立在增长的条件下。为此,经济学者可以提倡劳动者忍受低福利,以提高竞争力,提高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大都从不肯提倡为劳动者提供福利保护,只是将其纳入适者生存的市场体系,以此来运作竞争理论。
本来,政府与市场竞争就是制约体制,国家有责任为劳动者提供福利保护,如医疗、就业、健康、公平等。提供市场体系中劳动者的法律保护,防止劳动者以赢得奴役的方式竞争。最怕的是,在经济增长时,政府与市场竞争体制合谋,分享了财富。而当经济下行时,默契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让劳动者以赢得奴役的方式竞争,适者生存,放弃对劳动者的保障责任。
市场经济学家:一个导师式精英的传销组织,在其他国家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其主张,也不可能通过议会的质询。唯独转向中国国内,寻找不受约束的权力,获得了成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权力能让实践,而不顾实践的主张是否荒唐,这就是所能见到实践出的成就与荒唐同样辉煌。
诱因在于,落入了只要财富增长的传销式思维,国家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在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都能终其一生享受健康、和平、自由与繁荣这一美好的理想。我们需要在低增长的条件下,思考如何让社会获得和谐与健康,经济学家们却提供的是时刻不安的财富观,适者生存的竞争观,让人们失去了寻找离开传销者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