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 · 论 | 我们现在只能从电视里学习爱情了吗?
作者 | 霂霖
编辑 | 鲸落
张爱玲在《流言》里讲,“像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这句话换成今天的背景,就成了“像我们这样生长在网络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电视电影,后看见海;先看到恋爱综艺,后知道爱。”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这在哪个时代都是如此,但肯定如今最为夸张。在现在的社会中,有些人对于爱情的了解,居然来自于观察别人谈恋爱的综艺节目,让人不禁感叹生活的戏剧化与割裂性。
3月27日,韩国素人恋爱观察节目《heart signal》第三季准时回归,引发中韩讨论热潮。尽管开播前多位嘉宾被扒出黑料,第二季结尾男四金贤佑的“反转”让人大跌眼镜,这部综艺还是凭借其独特的节目内容形式与前两季积累的良好口碑,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眼球,论坛的热度也居高不下。但就像许多综艺都有的“事不过三”魔咒一样,《heart signal3》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剧本感太重,人物人设过强,剪辑偏向性太大,观众铺天盖地的吐槽背后,是讨论度的一路下滑和差评不断,如今播到第四集,节目的颓势也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来。
对于感情线的分析,一向是这类节目的看点,但却成了这一季最大的诟病,已经入住的男一男二男三,心动好感对象全部是女三,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小说玛丽苏大女主剧本照进现实吗?有观众会把这一点和第二季节目中所有女嘉宾对同一位男士心动的剧情联系比较,问为啥第二季没人骂呢,总不至于是“性别一换,评论过万”?当然不是如此。这就暴露出这季节目的第二个大问题,剪辑偏向性过于明显,就像编剧把剧本甩在你脸上让你自己看一样。故弄玄虚的恋爱理论,无意义的烘托气氛的BGM,清晰的剧本让人格外反感。
第二季中虽然出现多女对一男的情况,但节目并没有因此忽略其他男嘉宾,而是平等地给每个男嘉宾镜头,对于每个人的形象塑造都足够立体鲜明。反观第三季,三男争一女不是女嘉宾的错,但至少不应该直接忽略另外两位女嘉宾吧?对于女一女二的镜头太少,性格塑造完全片面化,让人本该最为兴奋的短信推理环节,主持人们的恋爱观察团完全无法猜出她们选择的对象,原因不就是因为节目组根本没放出来她们与男嘉宾的互动吗?如果是女一可能因为校园暴力黑料不得已刻意减少镜头(观众推测),那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女二呢?如果只是因为没有男嘉宾对她动心就直接忽略她本人,全部焦点集中在女三身上的话,这个节目还是改名《非诚勿扰》比较好。第二期女二的短信发送对象有了改变,观众们却因为她和男嘉宾的互动镜头过少根本猜不出来原因,一个恋爱观察节目剪成这样,确实有点好笑。
这里也就引出了第三个存在的问题,人设感过重。很明显,来节目的嘉宾们一定提前钻研过前两季,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知道怎么表现、塑造怎样的性格才是最圈粉的,然后自始而终不会离开自己给自己划的安全舒适圈,让人怀疑这不是想来谈恋爱的,就是找个机会刷脸出名方便当网红的。而且剪辑好像也在配合着他们一样,男一的学霸工作狂,女二的元气少女……片面的个人化剪辑,甚至可能让人觉得是纸片人在谈恋爱。当然,根据韩综的惯性,一定会有出乎意料的个性大反转发生,但当反转也在观众意料之中的时候,这个节目的看点又在哪里呢?
遗憾而可笑的是,即使观众们对于节目组的套路心知肚明,大多数人还是选择跟着剪辑走,跟随大部分人的思考走。因为不爽三个男嘉宾都对同一女嘉宾动心,便说女三是养鱼的绿茶,因为不爽男一的直接和爱表现自己,在弹幕评论里大肆进行人身攻击。毕竟,我们都只能看到节目组想让我们看到的东西,而如果顺着这季节目组刻意激化矛盾、强行制造修罗场的剪辑路线走,是非常不明智的。
可以断定,如果从节目开播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放弃这部综艺的话,你应该能算做这类节目的十级爱好者,不用担心,可以继续追下去,再烂也不会更烂了。毕竟熟悉的观众都知道,追恋爱观察类节目最需谨记的是切勿真情实感,不要锁cp,愉快地跟着剪辑磕cp,及时倒戈阵营做好墙头草,少脑补一些弯弯绕绕,那才能追的放心,追的愉快。况且第三季的节目从第四集开始,剧情的剪辑也稍微有了改善,男二女二开始互相有了好感,直接而大胆的女一引起了一直喜欢女三的男一的心动,女三继续喜欢男一而婉拒男三,男三好像也慢慢看向其他女嘉宾,男四女四也准备登场,嘉宾之间感情线慢慢变得错综复杂起来,《heart signal》这个节目最基本的情感看点也被重新捡了起来,对于观众来说,磨过开头,好戏终于要开场了。
如果往大的方面讲,《heart signal》这部综艺本身是极具研究价值的,毕竟在韩国这个节目出现在我们面前之前,很少有人想过,爱情萌芽这种东西,也能被放在屏幕之上供人分析观察,毕竟我们习惯了狗血淋头和一地鸡毛。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对于恋爱,我们从电视剧、电影、书籍中了解,却没想过可以从综艺中了解。日本、欧美之前也有过类似的节目与设定,但都没有这部综艺对中国的影响这么大,包括之后中国各大平台的综艺翻拍,也能侧面显示出其巨大影响。究其爆火原因,除了嘉宾颜值高、感情线精彩复杂和好的综艺制作团队,人们对于分析别人感情的热衷程度(或者说对于看热闹吃瓜的爱好程度)绝对不容忽视。毕竟这类综艺的面向主体,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各种原因单身的青年男女和热爱吃瓜八卦的小姐妹们,“我可以不谈恋爱,我一定要看别人谈恋爱”或者“我没谈过恋爱,但我是个热衷解惑的情感大师”,许多人都抱着这样的心态。其实很好理解,小姐妹之间最爱谈论的话题之一就是感情问题,自己的别人的都可以,如今这类节目给了平台正大光明地和许多人一起研究讨论别人的感情问题,何乐而不为呢?谁还没有一颗八卦的心了。
从以前的《非诚勿扰》《婚姻保卫战》到现在的《恋爱捕手》《心动的信号》,关于爱情的综艺始终是受欢迎、有讨论度的。有人看节目中的别人相爱,有人评价节目中表现的爱,有人通过节目来二轮体验爱。但这类节目,快快乐乐看个剧情就好,没必要上升那么多。无论是对于爱还是对于生活,都是亲身体验最清楚。
本文由娱志The Review原创出品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学生娱评号
转载需申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