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新歌爆卖1亿,未成年借贷追星:你们到底闹够了没?
文 | 柳飘飘
来源| 她刊
距「227事件」过去已经58天了。
在那场浩浩荡荡的「举报运动」中,肖战的粉丝们团结一致,将曾获雨果奖的文学网站AO3举报至关停了国内的访问服务:
👇
一个网站被封,看起来似乎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
可AO3在被举报后,大量作品被下架,许多创作者的心血都付诸东流,许多读者的精神食粮也消失殆尽。
而这,甚至更牵扯到了文学创作的自由,以及举报文化的盛行。
一个流量明星的粉丝群体,真的有这么大能耐吗?
你还别不信。
这一次,他们将目标对准了广大「学生党」。
自从「227事件」的战火蔓延至各个领域后,作为当事人的肖战一直很安静。
直到4月25日凌晨,他终于带着自己的新歌《光点》出现了。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整理报道,这首凌晨发布、单曲售价为3元的《光点》,首日销量就已经突破2400万张,销售额也高达7300多万元:
👇
截至目前为止,《光点》销量即将破亿。
这也意味着,中国14亿人口,平均每42个人里就有1个人在听。
歌曲发布后的评分也迅速登顶满分10分,说一句“华语乐坛的奇迹”也不为过:
👇
而它屠榜一般的存在,更是证明了这首歌的“火爆”:
👇
那么,要实现这样的“成绩”,需要多少粉丝呢?
这个数字没有人能给出解答。
因为对肖战的粉丝来说,他们每个人都是以一抵百的存在。
《光点》上线之后,粉丝们就开始规定每人要买105张新专辑:
👇
人手105张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你必须要重复购买同一首歌105次,而这张专辑甚至没有实体。
“为了他不过分吧,就一件衣服的钱,ok吗?”
每个人都有支配自己金钱的权利,粉丝为了偶像自愿氪金也挑不出什么错。
可是这105张的标准,却只是针对于“经济不宽裕的学生党”的门槛:
👇
至于为什么设置这样的“门槛”,肖战的粉丝是这样解释的:
“销量不好,哥哥永远回不了家,要家规有什么用呢?没有哥哥,这个家什么都不是。”
字是都认识,连在一起却是真的看不懂。
不过最后一句我看懂了——“你买一两张干嘛呀???”——必须往多里买!
👇
为什么一定要多买——因为“买一张的真不是东西”,“连黑子都不如”:
👇
“一百张是300元,对学生党也不算多。”
如果你有所反驳,就会有其他“学生党”站出来义愤填膺地告诉你——“我也是学生党,有管理生活费的能力,还会追加。”
👇
有时候,我真的感觉自己跟粉丝是活在两个世界。
对大多数工薪阶级来说,30块一斤的猪肉吃着都心疼,对没有赚钱能力的学生党来说,300元也不算多。
还真是,魔幻。
或许是路人真的眼界太窄了?
也许300块对肖战的粉丝来说真的不算什么,那些学生党们也真的“有管理生活费的能力”?
有位网友站出来说话了,他即将中考的表妹,为了支持肖战的新歌向他借钱3000块:
👇
听到表妹借钱的用途后,他果断选了拒绝,可表妹却一再表示自己必须要“多买”以示支持:
👇
作为哥哥的他,苦口婆心劝说她追星要有度,结果表妹却十分不耐烦地表示自己不想理他了:
👇
300元对学生党来说真的不算多吗?
可通过对话我们却发现,这300块对于表妹来说,就是一个月的零花钱。
而她的“生活费管理能力”,就是提前透支自己好几个月的零花钱!
我不知道这样的事,还出现在了多少粉丝与父母、亲友的对话中。
但更糟糕的情况,已经发生。
知乎网友@小乔说,自己正在读高三的妹妹因为支持肖战的新专辑,欠了一屁股债:
👇
可对于自己借贷追星的行为,妹妹并未觉得有所不妥,还声称高考结束后可以打工自己还上:
👇
说是这么说,可到底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最终妹妹的妈妈替她把钱还上了。
看到这里,真的感到挺悲哀的。
如果说前面中考的小妹妹还没有成熟的消费观,那这位已经18岁的女孩子呢?
都说少年强则国强,难道这就是即将为国家打拼的年轻下一代吗?
上述两个案例极端吗,可这却只是万千一隅。
有人深感“对不起”,但已经欠下花呗“太多”:
👇
有人准备拿出自己的生活费、奖学金,甚至是助学金来买专辑:
👇
有人号召大家“理智追星”,却被追在屁股后面骂:
👇
甚至被粉丝围攻是“披皮黑”,各种脏话层出不穷:
👇
你敢“量力而行”,就别怪我们把你“开除粉籍”:
👇
现在回头看看粉丝们用来洗脑的话术——“他这么惨,我多买几张专辑怎么了?”
深感迷惑。
一时之间竟分不清,到底是肖战惨,还是肖战的粉丝惨了。
随着越来越多魔幻事情的发生,「追星」这件事也变得越来越妖魔化。
可尽管如此,我依然觉得追星是一件让人快乐,让人成长的事。
一个叫做小芮的女孩,因为喜欢刘惜君和妈妈闹矛盾:
“你喜欢刘惜君有什么用!她能让你上大学,还是能给你找工作?”
在一次接机时,她对刘惜君说:“我以后要当主持人,来主持你的新歌发布会。”
后来,她真的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采访刘惜君的机会。
这是粉丝因为追逐偶像的光,而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的故事。
2005年夏天,随着李宇春夺冠,她收获了大批忠实歌迷。
这群粉丝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玉米。
为了追随偶像李宇春,他们于2006年成立了“玉米爱心基金”。
在这14年来,“玉米爱心基金”累计捐助善款逾2000余万元,资助项目受益人口逾十万名。
这是粉丝因为追逐偶像的光,而让自己也有一份光,发一份热的故事。
这些正能量的粉丝们,都在互相鼓励积极向上,一同追随向往的榜样。
而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能买一百张,就咬咬牙买三百张”。
在肖战发布《光点》这首歌后,各平台声称将根据销量解锁公益:
👇
可这些落在粉丝的眼里,却只剩下“这是盼望了多久可以直观透明看到数字的为他花钱的机会,要给他最好的就付诸于行动”。
以及“超话鼓励百张以上晒单”这样的歪风邪气:
👇
也许对于很多粉丝来说,这些只是少数粉丝的行为,甚至是黑粉故意而为。
总之,他们的哥哥肖战,是极其无辜的。
可是,粉丝行为就真的能跟偶像做到完全切割吗?
在如此恶劣的影响下,肖战工作室在单曲发布14个小时后,发出了这样一条微博:
👇
通篇文字避重就轻,甚至连一句“呼吁理智消费”都不敢光明正大写出来。
于是,这则呼吁下的热评,依然是这样的画风:
👇
依稀记得,2018年@朱一龙工作室发布了这样一封致歉信:
👇
信中除了呼吁粉丝不要在浪费精力与金钱进行应援,将全部应援费用退还给粉丝外,
还坦承以后会做好疏导粉丝的工作:
👇
同样作为偶像出身的易烊千玺,至今都不接受粉丝的公益捐赠。
理由是“粉丝年龄偏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就好”:
👇
撒贝宁在节目中曾谈起对「追星」的看法:
“我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一个鼓励你们的目标。
最终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你去爱的人,除了父母,是你自己。
让你们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每个人都想把手伸向夜空,去捕捉那属于自己的星星,但却极少有人能正确地知道自己的星星在哪一个位置。”
不要毁掉自己和别人的人生。
停一停吧。醒一醒吧。
这种「畸形式追星」,该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