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宪政制度的弊端

在西方社会里高度推崇的民主政治,总统总理像是个CEO,如果施政能力不被认可,可以随任期或不信任投票而流动变更;议会参众两院像是董事会,因人数较多而相对稳定,可以通过群体投票决定政府大的政策走向,防止政府出现极端政策,从而达到稳健国家发展的目的。

西方这套宪政制度,表面上看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它一方面限制了政府滥用公权力,“把权力关进了笼子里”,另一方面,通过议会的辩论和投票,可以让群体决策更加趋于合理和理性,并且可以更广泛的代表民意,实现少数服从多数的大多数人的意志,从而更加“民主”。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西方宪政制度已经越来越不被看好,近年来民粹主义盛行,极左和极右政党在政治生活中因为政见分歧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撕裂,导致决策质量和决策效率越来越差。分析原因,运行到今天的西方民主宪政制度的弊端,就非常明显了:

1、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党派利益优先原则,直接导致国家陷入党争,相互不断拆台进而导致政府效能极低,社会治理能力低下;如果议会多数不能和组阁的政府派别保持一致,那政府就成了跛脚鸭,多数时候都是只能维持现状,新政很难通过;

2、党争造成极大内耗。党派代表的是一小部分党派成员和背后支持的利益群体的利益,这直接导致不同政党之间基本很难达成共识和妥协,融合度低,很多时候都是对立的,最后导致撕裂,并发展成你死我活的斗争关系,造成极大内耗;

3、政府民意代表性缺失。政府由党派组阁形成,决定了其一定存在各种利益牵制,从而失去独立性,失去了独立性也必将失去民众的广泛性支持。并且,总统总理这个CEO,越来越不像个政治家,而像个演说家。民意容易被操弄而带偏,最终走向民粹而非民主。

4、选举政治,让政策短视。中长期规划变得几乎不太可能,并且一旦政党轮替上台,很容易造成政策朝令夕改,失去连续性,如此一来造成治理成本极高。

因此,政府效能低下,内耗提高成本,不能广泛代表民意,让西方宪政制度只能看上去非常美好,但实际上因为人为因素操弄,越来越显示出弊大于利的结果。以西方人一贯以来深入DNA的傲慢和偏见,一定会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选择性无视,我们其实也没必要替他们操心,更应该看到此消彼长,正是我们的机会。

一个形象的例子,西方“民主”政府就如同开着手动档车,到底应该挂几档前进,总是在喋喋不休的争论中,很难达成共识前行,最后要么继续原地停留,要么妥协成1或2档缓慢前进;而我们这边呢,如同开着自动档车,我们就挂一个档,可以一直前进,并且速度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马克思早就告诉了我们:不管何种生产关系,只要你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都将会遭到历史的审判。

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