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扒“崇洋媚外”的根根

最近,留学生许可馨不当言引发网络轩然大波。

由此忆及4月1日,青岛崂山区卫生局检测核酸,市民有序排队,三名外籍人不打招呼插队,不听正常排队市民劝阻,还野蛮抢夺排队市民的收据扔于地上,并高呼"中国人出去"。面对此况,检测站工作人员非但不批评阻止外籍人员的无礼言行,反而恳请排队市民"给个面子"。

由此又忆及近前疫情期间,上海的洋女婿事件,南京仙林居委百依百顺侍候外籍人员事件,前些日暴露的一万五千名少年留学英国事件。国民崇洋媚外的现象,离奇发生,层出不穷,触目惊心。

崇洋媚外,是种病。这种病,在中国国民中由来已久。按照常理,当今中国无论经济还是军事、科技、教育、医疗等等方面,已经挤身世界前列,为什么崇洋媚外的心理仍在许多国民心里不时作祟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国学校教科书的负面诱发作用不容忽视。

在学校历史、语文课本中,近代中国几乎就是腐败、愚昧、落后、挨打的代名词,这当然也是历史的真实。课本的本意是以此让学生深刻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此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课本的这一目的也完全达到了。但正如有光即有影,事物总有两面性。不可否认的是,近代中国这种落后愚昧的状况,成为学生的固有认知后,竟然成了一些学生日后认识中国的思维定势和判断习惯,即:只要是中国的,就是落后的,就要尽量抛弃;只要是西方的,就是先进的,就要尽量追求。埋下了崇洋媚外的种子。这些学生的这一定势和习惯并没有因生理年令的增长而消弱,相反,随着行为能力的加强,崇洋媚外的种子自然发芽、生长,由心理外化为行动。于是,穿洋装、戴洋饰、用洋货、喝洋酒、讲洋话、住洋楼、听洋曲、信洋教、起洋名、过洋节、留洋学、打洋工、获洋籍,成为时尚,成为骄傲,成为高贵,成为炫耀。

其次,中外现实差距产生催化作用不可排除。

新中国建立初,中外发展水平的差距是巨大的,经过70年的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的40多年的追赶,成就非凡,举世惊叹,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是,部分国民在书刊杂志中、在影视作品中、在媒体传播中,只看见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的差距,只看见西方某些方面表面的繁荣,只看见我们自身的短处;看不到或看不清中国70年来所取得的惊天成就,看不到或看不清中国70年来与西方发达国家正在缩小的差距,看不到或看不清中国即将超越西方的发展趋势,更看不到或看不清中国体制和文化的长处,从而对中国缺乏甚至丧失信心,崇洋媚外便不可避免。

再次,西方颜色革命和公知反复忽悠产生强化作用非常明显。

改革开放后,西方颜色革命通过影视作品、书刊杂志、文化交流、网络等方式和途径,悄无声无息地进行,混鸠于酒,渐渐毒害我国民众。更为不易觉察的是,西方某些反华基金在中国物色、培植、扶持一大批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理论界人士作为代言人。这些代言人有的名高望重,有的名淡位凡,往往就是我们敬慕的名人,就是我们敬仰的权威,就是我们敬爱的友朋。他们一有机会或高声疾呼,或低声附和;或明目张胆,或蹑手蹑脚,相互配合,形成声势,反复发生,唱假为真。凡西方的就是高大尚,错的也是对的,错误也是美丽的错误;凡中国的就是矮土劣,对的也是错的,成绩也是丑陋的成绩。就是当前西方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如此拙劣,确诊和死亡人数如此之多,也有公知不断在网络媒体发文为西方辩护、粉饰而受到慕洋犬们的追捧附和。假言千遍成真,虚像千示成实。这此人以及这些人的言论,普通民众往往难以识别,久而久之,浸泡其中,便自然承蒙受蔽,信以为真,进而产生厌中慕洋心理。而那些宣传正能量的,反而得到莫名其妙、嚣张跋扈的嘲讽、谩骂,甚至有组织的围攻,以混乱民众判断。

第四、国家政策导向也应承担责任。

在中国,对洋企业、洋人给予超国民待遇,事事、时时、处处照顾有加,好上加好。一有困难,即全力以赴,不惜代价,优先解决。而他们违规违纪后往往不予追究,违法犯罪后常常网开一面。人为造成其比国内企业、比国人高人一等的概念,民众崇慕洋企洋人也就不足为奇。

在中国,对英语推崇至高,可能是除英语国家之外见所未见。各行各业,不论是否用到英语,在考学、考职、考级中,都把英语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录用条件。造成中国孩子从娘胎就开始学英语。然而幼儿园学、小学学、中学学、大学学、研究生学。每个孩子花在英语上的时间,估计有占到整个学习时间的起码1/5以上,成为学生的重大负担。而全民学英语、各行各业学英语,把英语地位无极限推高的做法,给孩子心中自幼就牢牢刻下了英语无比重要的烙印。既然英语如此重要,那肯定是英语国家比俺中国更加厉害,比俺中国更厉害,自然更值得崇慕。其实,中国式的英语教育,无意中就在中国孩子心中覆上了崇洋媚外的土壤,撒下了崇洋媚外的种子。

在中国,在招学、招聘、提干过程中,常常有明文规定,在同等条件下,有留洋经历的人,往往可以得以优先录取。无形中助长崇洋媚外心理的产生。

第五、名人示范作用十分现实。

中国许多小富豪中富豪大富豪移民国外,许多名校毕业生移民海外,许多科技界有成就的人士移民国外,许多艺术家移民国外,许多演艺名星移民国外,许多官员也把子女移民国外,还有一些名人把孩子生在国外。这部分人有财富、有地位、有见识、有智慧,他们尚且对中国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失去热爱,崇洋媚外,弃中国而去,何况于普通民众。所以,上述人员的移民,对民众崇洋媚外的心理诱发和心理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人崇洋媚外心理的产生,如前面所说,原因是多方面的,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破除国民的崇洋媚外心理,并非易事,但可以先从加强正面宣传教育、控制公知谎言、确立文化自信、纠正政策偏差等容易着手的方面进行。最为重要的是要全方位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全面超越西方发达国家。这才是根本之道。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