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解毒(二):censorship和moderation
censorship,中文翻译为“审查制度”。比如网上论坛或社交媒体发帖,需要先由网站工作人员进行审查,同意后才能发出。
很多人认为,国外的媒体没有审查,国内的媒体才玩审查。的确,很多国外的网站或社交媒体上,你找不到censorship这个词,也见不到外国人讨论自己平台上的censorship。
那么国外的媒体是否真的不审查呢?非也。
国外也有审查制度,但他们使用另一个词:moderation,动词叫moderate,审查员叫做moderator。
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呢?
网络时代之前,censorship主要用来描述政府对出版物和信件的提前审查。比如二战时前线美军的家书,就会经过审查机构审查,确保其中没有“有害信息”。这种制度通常和缺乏透明度的政府或大机构联系在一起。自由主义者认为这表现了威权的体制和组织以公谋私,对公众隐私和权利的侵害,对言论自由的打压。特别在奥威尔的《1984》等反威权体制的作品流行后,censorship就和威权政府捆绑起来。
censor这个词的负面意味太大,所以网络时代,西方的言论审查采用了moderate一词。moderate的本意是“节制、缓解”,对应的是“激进、暴力”等概念。moderate具体指的是把过于激进、暴力、过分的部分消除,转化为温和的、一定范围内的、容易接受的东西。moderate在用作审查的意义的时候,就不容易让人想起这是一个权力机制,而让人认为“这是保护我们,不让我们接触到激进、暴力、过分的东西”。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现在社交媒体上的moderation就是censorship。充其量是前者可能不是由政府机构主导。但我们都知道,审查就是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