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一下马前卒最新一期《睡前消息》

      (1)生态位——如何用生态系方法思考问题系列           

       刚看完最新一期@马前卒工作室的《睡前消息》,其中正确使用了“生态位”概念,上一个我在观网发现用对这个词的是@席亚洲的“亚洲特快:美国“超级大炮”究竟是干嘛的?” 

        最近待在家里,每天刷观网,看到大家对一些社会经济国际现象不理解,在这儿,我想用生态学的理论知识来解读一下这些现象,将生态学的名词通俗易懂地翻译给观友们听,希望能给大家能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首先说一下,生态学是一门还在发展的学科,其理论来源很杂,有地质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等,所以有很多分支,理论尚不统一,即使是一个广为接受的名词,也有很多种定义、理论和争议。它不像经济学一样,有复杂且“高深”的计算方法,但是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冷僻小众学科,很多生态学的理论可以相对“客观”地解释社会、经济和国际关系问题,“生态位”就是这样一个概念。 

        说一种通俗的“生态位”定义:生态学认为地球上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以物质循环为基础的能量流动”(此外还有信息传播和系统构建,这个比较复杂,以后有时间再说),在这个能量流动网络中,不同物种占据的位置,可以被视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如果把研究尺度缩小,那么在一个生物组成的群落中,不同的生物个体也有自己的“生态位”。

        如果接受这个定义,那么对于我们人类社会来说,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家庭、单位或公司都有自己的“生态位”,每个家庭、单位或公司在国家经济中有自己的“生态位”,每个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有自己的“生态位”,每个世界在宇宙中都有……可以一直这样想下去。 

        再比如,每一件武器在本国战争体系中都有自己的“生态位”,脱离体系比较武器效能,就好像讨论草原的狮子和森林的老虎谁更厉害一样。 

        那么“生态位”是固定的吗?一定不是。生态学强调短时间的动态平衡,和长时间的演化。所以每个物种、个人、公司或武器占据的“生态位”会随着其“进化”而变大,也可能随着其“退化”而变小,甚至它还会被外来物种抢占。

        合适的环境是“生态位”存在的前提,比如前些年互联网喊的“某某行业是蓝海”,进去后发现是“死海”,大家可以看看“死海”的照片,这就是没有调查“蓝海”的“能量流动”(是否存在市场)和生物适应性(公司是否具有合适的技术)。       

        当一个“生态位”的竞争很激烈时,物种会改变、人类会分工、公司会转型、武器会“魔改”,这就是“生态位分离”。      

        那么对“生态位”的大小、变化或“分离”等的预测或解释,有大量的文献发明了很多计算方法,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说不定可以帮助各位挺过“疫情”后的世界经济波动。

        世界不毁灭,生态位就会存在,工作也是,商机也是……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