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心武的“童版红楼梦”,就能帮孩子触摸中国文化了?
今天看了一篇环球,看得我莫名其妙的。
大意就是说,“著名红学家”刘心武搞出一个“童版红楼梦”,儿童不宜的内容都不讲,“比如,爱情我不讲,我讲宝黛的时候就将少男少女怎么在一起游戏。婚姻更不讲,人际冲突勾心斗角也不讲。”
-
这个事情令我非常的呵呵。
第一点,刘心武算是哪门子红学大家,他删改过的红楼梦,就算得权威本吗?孩子吃刘心武嚼过的东西,就能真正领略到红楼的妙意吗?
第二,爱情和婚姻怎么就儿童不宜了?孩子从小就知男女有别,婚姻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形式。难道孩子只知道宝黛是好朋友,却不知缱绻情意,就是干净了?
你要说把神游太虚境,初试云雨情,天香楼扒灰,贾瑞风月鉴这种纯人性情节删删还罢了,连正常爱情都删,那我就问你,宝黛钗为何不能在一起愉快玩耍了,大家不都是好朋友吗?黛玉又如何三天两头拿着金玉良缘说事,木石前盟因何而起,薄命司十二钗判词怎么读?
雨果说“中国是个保存胎儿的大口瓶”,我倒觉得刘老先生的净版红楼梦也是酒精消毒过的胎儿保存罐。非常莫名其妙。高中时不知多少纯情少男在被窝里打着电筒看肉蒲团,没见哪个长大成了西门庆的。真有西门庆的品格,那还用得着肉蒲团来教?
第三,红楼之艺术性,全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把这些东西抛去,当然细节也有可玩味之处,如黛玉初进大观园被选入了课本,贾府之富丽也可一窥。
但是孩子如果只接触美好,不接触现实,人生便会充满幻想,而社会是不允许你心存幻想的。
对孩子说,“我喜欢贾宝玉,因为他对所有人平等对待”,孩子长大了,一样学会青白眼看人,或至少回家抱着你的大腿哭“我明明善良,可是老师说我成绩不好,不喜欢我,喜欢张局长叔叔家的孩子”。
现实是最好的老师,你消毒也白消,除非你有本事给整个社会先消毒。
-
总而言之,给孩子的思想创造无菌环境,正如在现实条件中无菌一样的不现实。我个人反正对这种做法,非常不屑。
幼儿园小孩都知道谁好看跟谁玩,老师喜欢谁跟谁玩,欺负人一定要欺负那个最老实的,大家都不跟他玩。删什么人情争斗,说不定人家小娃比王熙凤懂行得多了去了。孩子之间的嫌隙从来就不比成人少过,当父母的都知道自己小时候为了整同学动过多少歪心眼子。为什么自己生下孩子来,便不信人性复杂,这等亲情滤镜,我也是服气了。
以及,环球这么公开推,半张报纸的版面,真不是给刘老卖书来的?实在可惜,前辈高山仰止,如今活着的是真没什么红学大家了。
由此可见,生的晚或活得长,实在也是一种降维打击的胜利呢。
【环球时报记者
张妮】“刘爷爷,您最喜欢《红楼梦》里哪个人物?”一个十几岁的男孩问。“我最喜欢贾宝玉。因为贾宝玉对社会地位不同的人平等对待,而且有同情心。”刘心武答。“如果面对成年人,您的答案是什么?”这位著名红学家回答《环球时报》记者:“妙玉。”“这就证明,我向孩子们推广《红楼梦》时会尽量避免个人学术立场,尽量采取中性的态度和叙述,这套书也是这样的观点。”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