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之“箭” ——AGM-183A高超声速导弹(ARRW)

最近举办的美国空军年会上,波音、洛马、雷西昂、通用原子能等公司纷纷展示了他们的最新产品和设计方案,而这其中,风头最劲的,莫过于洛马的“ARRW”(读音arrow,即“箭”)导弹。

2月27日,洛克希德公司高超声速武器部副总裁约翰·瓦尔利表示,洛马公司将按时让ARRW(“空射快速反应武器”的缩写)项目通过“关键设计评估”阶段,根据2019年12月美国空军与洛克希德的协议,该公司将在之后的12-24个月内达到这个目标,美军为此支付9.98亿美元。而在这之前,2018年美国空军已经向洛马支付4.8亿美元用于概念研究——也就是说,这个项目的成本达到了近15亿美元。

500

500

ARRW导弹设想图

与这个消息同步宣布的,是美国空军取消之前同样与洛克希德公司签约的“HCSW”(高超声速常规打击武器的缩写,发音:Hacksaw,同“锯子”)高超声速导弹开发计划,这个计划也就是之前国会立法要求开发的“三军通用高超声速”导弹的空军版。根据2018年4月的合同,洛克希德空间分布获得9.28亿美元用于研制这种导弹。

换句话来说,“锯子”项目取消后,其经费被转移给“箭”,美国空军表示,“锯子”项目的进度本来令人满意,但是考虑到经费问题,两个项目里只能支持一个。之所以倾向于“箭”,最近的《简氏防务周刊》报道称,美国空军高级官员接受采访时表示,主要考虑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支持产业界的“多元化”(洛克希德高超声速分部和洛克希德空间分部,这是两家企业……嗯……好吧,你这么说的话似乎也无法反驳呢……);另一个就是“箭”的尺寸更小。

根据目前洛马的宣称,“箭”导弹的重量为“7000磅级”,也就是3.2吨左右,而根据此前进行的B-52挂载模型的尺寸,导弹长度为6.5米,直径约0.77米,头部整流罩长度约为1.7米。

500

ARRW导弹尺寸

500

和东-17的滑翔体占全弹尺寸比例相比,ARRW的滑翔体小得让人怀疑……

而洛马最新展示的效果图显示,该导弹的头部整流罩内,是一个乘波体滑翔器。

不过这个效果图或许把乘波体画得小了一点,感觉尺寸过于小了——当然,这应该也是保密考虑,洛克希德公司一直不愿意透露其乘波体滑翔器的实际外形,去年的海空展年会上拿出来代表其乘波体滑翔器的模型直接就是当年实验失败的HTV-2滑翔器。对比一下东风-17、HTV-2的滑翔器和这次设想图中出现的这个滑翔器的外形,明显就可以感到设想图中的这玩意很不靠谱。

东风-17导弹的重量约为15吨,长度11米,滑翔器长度约为3米——考虑到“箭”头部的整流罩尺寸也就1.7米,可以推断,其实际的滑翔器长度可能比东-17的滑翔器略短了很多……

HTV-2当年是几乎没有气动舵面(只有腹部有两片襟翼),主要利用直接推力控制,而这次的滑翔器设想图上,看起来似乎是带有两片向外倾斜的尾翼,让它看起来和俄罗斯“先锋”导弹滑翔器的效果图类似——不过大家看过东风-17导弹滑翔器的外形后,对于这种看似科幻,但其实不太科学的设计,相信都是不会太相信的。

500

500

洛马去年展示的“ARRW滑翔体模型”其实就是HTV-2的模型,该公司自己也承认,为了保密原因,不能展示真实的ARRW滑翔体,但既然能拿HTV-2来展示,说明两者技术上应该有继承关系

500

HTV-2的滑翔体前缘有一定弧度

500

而东-17滑翔体前缘为锐利形,这表明了在高性能耐热材料方面,中国的技术要比美国高出一筹

500

HTV-2的控制采用氦气喷射直接力控制,和东-17的气动舵面相比,控制率更难以掌握,最后失败也是败在这方面

500

看似先进,但其实不太科学的双垂尾设计,俄罗斯“先锋”这么画,ARRW滑翔体的想象图也这么画(暴论:至少想象图看起来要比东风-17先进一些才行啊!)

此外,效果图里出现的滑翔器前缘是尖锐型,而当年的HTV-2的前缘则是带有一定的弧度,据当时报道,是由于工业界无法提供能足够薄而又能抵抗高超声速飞行高温并有足够强度的耐热材料——当然HTV-2的试飞速度达到20马赫,最后失败了。

十多年后美国材料领域的进步是不是已经足以改变这个情况呢?从2019年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格里芬在高超声速年会上的讲话来看,令人怀疑——他表示美国从事这一领域的企业甚至比研制HTV-2的时候还要少了。

当然洛克希德公司或许正凭一公司之力来改变这个情况,他们新建了专门从事高超声速的工业园,不过去年刚刚动土,就算按照二战时代建设潘兴坦克厂的速度,也得半年时间才能开始生产吧……当然按计划他们也要2020年底才会进行“箭”的试射——如果那么或许新厂还来得及进行首批产品的试制。

综合这些因素,“箭”的性能很可能类似于俄罗斯的Kh-47M2“匕首”,它的尺寸与9K720“伊斯坎德尔”基本相似,也就是重量3.8吨,长7.3米,直径920毫米。

500

“匕首”和“伊斯坎德尔”M尺寸基本相同,通过空射让射程直接翻倍

地面发射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射程500公里,而“匕首”据称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这是由于它从1万米以上的高空发射,相当于省略了一个大型的第一级火箭。

那么比对一下的话,我们可以推测,“箭”的射程可能在1500公里(乘波体的升阻比性能要比“匕首”的双锥体滑翔器好一些,射程相应应该也能提高一些),起滑速度7-8马赫(HTV-2虽然在20马赫的滑翔测试中失败了,但速度低一些的话,或许能成功?美国在HTV-2前进行过保密的乘波体滑翔试验,据信是取得了成功,滑翔速度应该在7-8马赫),滑翔体重量可能不到1吨,战斗部重量很可能小于500公斤。

制导方面,HTV-2采用的是GPS导航引导,那么“箭”至少也应该具备这个功能,至于是否可能在弹上增加雷达、 红外成像之类的引导手段,至少据此前美国相关人士的表态,如何确保高超声速飞行状态下这些传感器的工作,目前还存在相当难题。

唉,越看越觉得,东风-17真是一个神器,怪不得美国人在这一年多来对于DF-17的相关话题都处于避而不谈的状态……

500

2019年9月,美军进行了B-1B弹舱内隔板位置调整的试验,调整后该机将可以携带ARRW导弹

500

B-2的弹舱可以容纳ARRW导弹

不过,从这个射程性能来看,如果未来只有B-52能携带这种导弹的话,对于美国空军来说,射程似乎有些不足——之前列车长曾经认为美国可能更重视“锯子”,毕竟它采用的是相对成熟的双锥体滑翔器,而且射程可达3000公里,对于B-52轰炸机这种不具备隐身能力(B-1B和B-2已经确定是肯定挂不了HCSW的了)的飞机而言,射程更远的导弹显然更好啊。

如果射程只有1500公里左右的话,B-52需要在菲律宾海上空才能攻击福建沿海——如果解放军歼-20战斗机效仿美军常用做法,搞远程攻势防空巡逻(如果歼-20携带远程空空导弹实施此类作战,将空中防御线外推到距离中国沿海1500公里以外应该毫无难度。甚至如果战时用导弹压制了美国在亚太的空军基地,并阻止航母进入,那么用歼-10、歼-11搞远程对空巡逻也一样可以)……雷达反射面积巨大的B-52基本是活不到发射导弹的。

甚至可以说,就算B-52轰炸机能携带“锯子”从关岛发射导弹,在解放军航空母舰编队已经靠近过关岛的今天……也不敢说绝对安全了吧,毕竟关岛也是个孤悬海外的岛而已,没法提供足够的防御纵深。

现在来看“箭”的出现,带来了另一种可能,这就是利用B-1B和B-2A的弹舱携带这种导弹,B-2此前弹舱内发射过的最大弹药是GBU-57大型钻地炸弹,重量14吨,长6.2米,直径800毫米。而“箭”的长度比它稍微长一点,直径小一些,重量还轻很多。据网上查到的资料,B-2的弹舱尺寸为,长7.4米,宽2.4米,高度约3米,挂“箭”是足够了。而B-1B的弹舱,之前美军已经进行过在B-1B弹舱内携带“5000磅级”(带7000磅也没有问题)高超声速导弹的试验,是通过将内部弹舱隔板向前挪动,是弹舱的长度从180英寸提高到269英寸(6.8米,正好能容纳ARRW。)

500

陆军LRHW导弹——原三军通用高超导弹的陆基型——当然现在它的空军型“锯子”已经取消了

500

从技术上来说,LRHW的双锥体弹头难度要低一些,和东-26常规型弹头技术水平相似

这样一看,美国空军选择“箭”而不是射程更远,尺寸更大(直径32英寸,长度可能为11米)的“锯子”的原因就比较明确了。

美军还是希望用B-2A和B-1B轰炸机来发射高超声速武器——尤其是B-2,这可以降低轰炸机被中国攻势空中巡逻击落的可能——这也表明美军对于阻止歼-20或者中国航母编队深入太平洋实施攻势防空的作战缺乏信心。

射程较远的“三军通用高超”,还是放在地面上或者潜艇上,更能发挥其射程上的优势。

所以啊,东风-26、东风-17这些导弹的出现,真的是让解放军领先于美军具备了高超声速纵深打击的优势,美军现在只能——如果10年前有人在科幻小说里这样写,肯定是会被骂意淫强国的吧!?哈哈。

热门评论 1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22
最热 最早 最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