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外国人永久居留权更重要的

这两天,网民们又为一件事吵翻了天。

2020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3月27日。据征求意见稿,此次推出新版管理条例,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规范外国人在中国境内永久居留管理,保障取得永久居留资格外国人的合法权益。

消息一出,网民们立马就炸锅了。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持反对观点的占了绝大多数。反对者认为,这是引进外国移民的前奏,必定会导致各种外国洋垃圾涌入中国,抢占中国人的资源,威胁到本土中国人的利益。

外国人永久居留权和入籍是有区别的。

入籍是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变成中国公民。外国人永久居留权是保留原国籍,获得在中国不受居留期限限制的权利。总体上,中国公民在中国拥有各种政治权利,永久居留的外国人是没有的。民事权利方面,根据征求意见稿,永久居留的外国人拥有与中国公民相同的权利,比如金融、外汇、社保、住宿、驾驶证等等。从文本上看,外国人永久居留权实际效果与港澳台居民居住证非常相似。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是为了给港澳台居民在大陆生活提供便利,外国人永久居留权的作用也是如此。

这么一分析,好像外国人永久居留权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毕竟缺了很重要的政治权利。事实并非如此。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的权利。总体而言,这些政治权利在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中存在感稀薄。这不是说中国人没有政治权利,而是要将这些权利转化成具体结果,还需要个人的努力。多数情况下,绝大部分中国人都用不上这个权利。原因很复杂,可以专门写一篇,这里就不多说了。另外中国老百姓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方式也不是投票,而是信访、政策意见征求、舆论监督等方式。按照这种分析,一个外国人,如果获得了永久居留权,实际用得到的权利与一个普通中国公民基本上没有区别了。实际上,中国人可能更吃亏。具体为什么后面再说。

网上有句顺口溜,“一等洋人,二等官......”。讽刺的就是政府处理外国人事务的作风。不知道现实中是不是真的有“一等洋人”,但各地官媒的宣传、新闻,绝对给中国老百姓灌输了这种印象。还记得福州外籍留学生打骂交警这件事么?这位留学生仅仅书面悔过,被带回学校加强教育而已。而在此之前,保定一对夫妻也是打骂交警,被行政拘留处罚两天。之前还看到过很多新闻,报道当地的部门如何如何为外国人贴心服务,为外国人找到丢失的钱包、自行车等等。与此相对,则是国人抱怨丢了东西报警不管用。除此之外,各地、各部门还留存大量的外籍人士优先的政策或者习惯。比如四川成都一家医院,把外籍人士列入优先对象;山东泰安火车站为外国旅行团开绿色通道;上海一家医院规定外国公民、港澳台、华侨可以直接用血。还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如果外国人优先的工作政策或者作风不废除,就会造成一种局面:外国人不仅拥有和中国人相同的民事权利,还拥有中国人没有的优先权。这对中国老百姓而言,真的就是引进一群大爷了,这能不让人愤怒么?当务之急,必须废除各种外国人优先的政策。不转变这种工作作风,无论管理条例文本如何合理,都没有一丝一毫正当性。

给外国人永久居留权并不是问题。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工作,为中国做出了贡献,给他中国人同等的民事待遇不是过分的事情。关键中的关键,是政府如何保证永久居留权给了正确的人呢?能不能公平公正地处理外国人事务,不把他们当大爷呢?从网民们的反应可以看出,网民们对政府处理外国人事务的工作方法、作风等是极度不满的。这不是针对某个地方政府、某个部门,是对从中央至各地方、各部门全方位的不信任。如果这个条例最后通过了,外国人优先的工作方式仍然不改,必定会引起国人对外国人的仇视。到那个时候,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外友好,基本上就不可能实现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