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仍处于初级阶段
空中漫谈
在战争中,对形势的基本判断决定战略和战术的采用。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中,只能采用适合经济发展 水平的政策和方法。对形势基本判断是制定党的和国家新时期各项战略、政策的科学依据。这个判断偏差大了,可能会导致采用不适当的战略和政策,给我们的事业带来巨大的灾难。
在生命和医学领域也是这样,我们对生命奥秘的知识水平有一个基本符合实际的判断,是我们决定研究方向和具体方法的科学依据。
我们现在已经能用数学、量子力学、形式逻辑等科学工具,精确地描述和解释天文学、物理学、无机化学等领域的现象,推动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能探索外太空,编辑生物基因,有科学家预言,人类将在一、两年内就可以通过修改基因,消灭遗传缺陷和癌症。于是很多人产生科学似乎已经是无所不能的幻觉。
实际上,我们对生命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
著名化学家、计算机专家、自学成才的中医专家李宁先对人体有如下判断:
1、人体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复杂体系。
2、人体是一个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情感信息交流的复杂的动态平衡体系。
3、人体是一个由多种物质运动形式组成的复杂的运动体系,生命过程是一个活生生的过程。
生命运动有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精神心理运动。
生命的物理运动包括气态、液态、固态单独和混合的运动,机械运动、热学、电学、磁学,分子原子的渗透、反渗透、扩散、蒸发、气化、溶解等等。
生命的化学运动包括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产生,细胞新陈代谢中新细胞构成所需的分子材料的产生,细胞死亡后尸体的分解、运输、排出,生命过程中为传递各种生命调控信息物质的合成,都需要人体从环境中获得各种物质,通过化学分解、合成来完成。
生物运动包括如何由无生命的分子合成有生命的细胞,细胞和细胞组织生命的维持、更替和死亡。生命过程中所有的生命现象都是靠人体中一个个细胞单独或集体共同完成 ,这些细胞如何分工、协调、整体管理,到目前为止我们都不大清楚。
人是一种具有高度智慧的动物,不但继承和保留了动物进化中所有的进化、发展的信息和功能,而且将自己逐步进化为具有高度智慧的动物,一种能够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具有强大精神的动物。
依据上述判断,李宁先说,我们对生命的认识还处于在浩瀚的大海边捡几个贝壳的水平。
面对这样一个极其复杂的运动体系,人为地把它分割为一大堆零碎的、杂乱无章的、极其混乱的知识状态。把局部的、片面的结论,直接主观线性地延伸推论到整个人体生命过程,作为维护整个人体生命健康、诊治疾病的理论依据,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严谨的科学家是不能容忍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樊代明说,由于对生命本质的无知,目前医学的多数理论和实践还是盲人摸象,雾里看花。
哈佛大学校长在医学院开学典礼上所讲,十年以后你们会发现,我们现在教给你们的东西一半是错的。因为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著名医学专家、原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认为,人体是一个巨复杂系统,具有自组织性。
人的各个器官、组织系统、细胞、分子是自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自动组织起来有条不紊地工作。
人体有自稳态性,即使遭受破坏,它也会很快自己取得一个新的平衡,具备巨大的自稳能力。
人体是开放性的,对所有的机械系统来讲,内部的熵都随着时间而增加,内部分子和原子的紊乱性也会不断增强。但生命系统内部的熵可以不随时间而变,需要时还可以降低,因为它可以通过特殊机制从外界获得负熵。
生命有时态性,任何时候我们的机体都在变化,没有一刻是相同的。
直至目前,现代科学还没有破解这个复杂系统的有效方法。
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巨复杂生命系统,当前主导现代医学研究的还是还原论模式,这样的研究模式有两方面的局限性。
第一是从人体组织还原到细胞,从细胞还原到分子,现在已开始向原子方向还原。
大家可能看到施一公教授(清华大学生物学教授、副校长)实验室关于结构生物学研究成果的报道,他们采用最先进的电子显微镜,可以分辨到足够小的距离,再通过先进的计算方法,观察到某些重要蛋白质分子里原子的活动变化。下一步呢?需要还原到量子?我们对身体里的分子还只是看到其中的很小很小一部分呢。
前不久我和王晓东(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交流,他说,对于医学,看到分子已经足够解决问题了。
我们回顾历史,我们的前人当时看到人体的内部器官结构的时候就认为已经够了,后来说要到组织,再后来又说不行,要到细胞,现在到了分子,说还不能解决,还在不断地还原。(转者按:从哲学理论上讲,这样的还原不会有尽头。)
再看对于我们身体的调节机制,先看到神经,后来知道有内分泌,后来了解到,神经递质和内分泌物质是通过细胞上的受体分子把信号传导给靶细胞,受体分子被激动后,通过细胞内多条路径,几十、上百个信号分子的改变,最后把信号再传达到基因表达系统或蛋白质调节系统,引起细胞反应。
这些已经够复杂了,更复杂的是,信号分子间瀑布式传递的、网络化的化学反应是怎么组织起来的呢?存在不存在非物质的信息呢?中医的经络系统是什么呢?没有人能否定中医针灸的作用,但有没有经络呢?经络看不见摸不着,究竟是什么么呢?还原是无穷无尽的。
还原论模式的第二个局限,是还原以后几乎不太可能把它整合起来。
现代医学取得的进步部分是碰运气让还原取得的成功。还原到越细,整合越困难。为什么?因为系统一旦被分割,会丧失信息,还原程度越高,信息产生的失真越严重。而现代科学到现在没有建立在描述整体状态的体系。我们分解以后看到的,再清楚,也不是我们人体真实工作状态。
另外我们生命具有不确定性,表现为随机性、偶然性。牛顿的时候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可确定、可量化的,到了发现量子以后科学家才认识到世界上真的还有不可确定的东西。人体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能不能做到精准医学呢,这是一个理论问题。
随还原论模式而来,产生了一个临床实践问题,就是学科分割越来越细,分了外科以后还要分胸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骨科,分了内科以后还要分心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呼吸科等等,即使在普外科里,还要分肝胆胰、肠胃等等。我举个例子。
我曾经在课堂上问大家,肚子疼去医院挂什么号?多数同学认为挂内科,我说:“错”。按医院一般规定,肚子疼一律先挂普外科号,肚子疼归外科管。等你到了外科,医生惯例问你腹部什么地方痛,然后用手压那个地方,问你痛不痛;再突然把手放开,再问你痛不痛,如果答复都是否定的,那好,不归外科管,去内科。
到了内科,会让你去消化内科,消化内科医生看了,会让你先去做个心电图,首先要排除一下心脏病,因为心肌缺血也会表现为肚子疼,如果心电图比较复杂,得请心内科医生过来看看;如果是女同志小腹部痛,那得去妇产科看一下;妇产科检查没有发现异常,很可能会让你去骨科看一看,因为脊柱问题也会表现为腹痛。骨科大夫会让你去拍个CT,如果没有问题,好,回普外科去,这不,转一圈,又回到了普外科。
病人在医院了被这么折腾,真的很痛苦,能满意吗?我看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拍摄的记录影片,一个急症外伤病人送进急症室,工作人员让去挂六个科的号,因为病情牵涉到6 个科。这是怎么造成的呢?是我们还原论研究模式反映到临床医学造成的。
现在医学界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7倡导建立“整合医学”。肚子疼将来能不能成立一个“肚子疼科”呢?再分别成立头痛科、腰背痛科?似乎也不行,这是个难题。
还有一个麻烦的事,现代医学碰到了循证医学的困境。我们现在进步了,看病要有证据,这是现代科学的态度,但是我们不可能等到所有的问题都搞清楚,有了足够的证据才看病,因此现在很多病还是凭医生的经验来看的。当然医生的经验并不限于个人,还包括集体的经验。我们现代医学有一个好处,跟传统医学不一样,有医生共同体组织。
很多病都是医学会或者某某学会的成员坐在一起讨论,把各自的经验凑起来,制定出一个临床指南,然后大家在临床实践中遵守,但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循证医学。循证医学必须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统计出按某个标准,诊断准确率是多少?治疗有效率是多少?但现在还不完全能做到。
有一项研究表明,医生开的59%处方中包含无效治疗(根据《英国医学杂志》制定的“临床标准”)。即使经过临床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得到循证结果,也还只是群体概率,应用到每一个病人的时候,究竟是在这个概率之内,还是概率之外,还是需要医生的大量经验来补充,最后做出判断。
所以说,现代医学即使发展到现在,临床决策依然无法完全依靠现代科学的实证与量化分析,仍然需要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和经验性方法。诚如威廉.奥斯勒所说,“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
生命的奥秘是我们面前的黑箱,我们还不知道黑箱内部的机理,只能通过不同的输入观察不同的输出结果,归纳出经验,再在实践中检验、使用这些经验。我们现有的现代医学理论和自然疗法理论本质上都是这样的经验。这些经验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现代医学并不是能用数学和形式逻辑的方法精确描述的比较成熟的科学。
现代医学和中医等自然疗法本质是都是实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