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江苏人在外很少说自己是江苏人,对江苏省的认同感很弱?

有人邀我这个,肯定是因为那个新闻……

太长不看版:

我们的开头,先不说什么历史地理,就说这所有人不出门太久了,非常思念汉堡的味道。

没事,一日三餐没烦恼,教你做个秘制小汉堡。矮油你看,冰箱里正好有大馒头,还有昨天吃剩的扒鸭屁股,竟然还有臭豆腐,柠檬!得嘞,馒头劈开一半——馒头、臭豆腐、扒鸭屁股、加柠檬、馒头底500

图 大馒头,我P的多好看。看着加工后的惨状,你觉得太大了也吃不了,于是你把整个馒头掰开了一半,掉了点渣子,流了一手油。然后,你就看见馒头上密密麻麻的出现了字——500

图 我P的真是太好看了。这还吃个啥。

好了,故弄玄虚结束,正文开始。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按照江苏人的一贯调性,跳开“江苏”这个词汇,去走向一个全国存在感都偏薄弱的城市——

500

图 黄圈圈里的江苏省盐城市。

盐城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呢?这个城市因“以煎炼海盐为业”,所以在汉武帝时代第一次设县,称之为“盐渎”,后来又改名“盐城县”,孙权的爸爸孙坚都在这当过县丞。

不过,如果我们看下上面那个地图就会发现,这盐城距离海岸线,足足有100公里,这古人晒盐还得坐高铁来回上班么?——其实,如果我们穿越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当时江苏的海岸线,还是这样的——

500

图 汉代江苏省海岸线。

发现了吧,当年的盐城,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海滨城市,而整个上海的浦东地区还都在大海之下——那么到底是个什么原因,让“老天”在这2000年间馈赠了江苏省如此多的土地呢?

我们还是再来看一个好似不相关的问题——郑州、开封等城市,主要到底属于什么流域?

我相信除了不熟悉地理满脑子问号,表示“郑州、开封”在哪里的人外,大部分人应该下意识觉得,这俩地在北方嘛,黄河边上,自然是黄河流域啦——

那么我们放一张图就一目了然了——

500

图 处于黄河、长江之间巨大的“淮河流域”。

其实,我们从小就听说过,说这黄河的下游因为泥沙沉积,很多地方河床极高,是个“地上河”,在开封一带比开封铁塔还高——却很少有人想过,既然这么高的河床,怎么可能还有支流汇入呢——黄河在河南一带,很多时候都是一个“光杆司令”的状态。

没错,其实在如今的河南省,其大半的土地,包括靠在黄河边的开封,都是属于淮河水系滋润下的土地——

淮河流域因为大部属于平原,所以水网极其交织复杂,其中的支流汴水、颍水、汝水,不仅塑造出了史书上著名的城市“汴梁、颍川、汝南”,尤其是上图中,一个非常闹心的区域——“沂沭泗水系”,则更是一个历史上极其重要的地带——

500

图 淮河流域的“沂沭泗水网”。

可以看到,在这一水系当中,分布着安徽的淮北、宿州;山东的枣庄、临沂以及江苏的徐州、宿迁等地,这里的语言、文化习俗都相对接近——我相信说到这,你已经看到一些端倪了,既然你们都是一伙人,为啥还要分成仨省呢?我们暂且不说。

在历史上,因为平坦的土地、密集的河网,这里很快形成了人口稠密的农耕带——历史上著名的泗水、彭城、谯国、兰陵、琅琊都是此处。

然而,凡是水多的地方,则又都是福兮祸所倚,时常泛滥的洪水,也让这里经常成为受灾遍地的流民、土匪之乡;四通八达又无险可守的此处,更是妥妥的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先秦的齐楚薛之战秦末的大泽乡起义、刘邦的芒砀山斩白蛇、三国徐州之争、唐末庞勋起义、黄巢之乱——相对安定了不到1000年,又轮到了近现代的铁道游击队、台儿庄战役、淮海战役等等。

问题是,这地方咋还能安定了1000年?被玉皇大帝开了光了?

那么,如果说淮河流域本身的水利、水灾,古代以来还能达成一个微妙的平衡的话,进入到南宋时期后的这件大事,就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区域、乃至中国的历史进程。

500

图 800年前南宋时期黄河的夺淮入海。

南宋时期,因为天灾加上北宋乱改河道的人祸,黄河本就脆弱的河道瞬时决口,向南冲向了淮河水系,水网密布的沂沭泗水网率先遭受了灭顶之灾——此处号称“黄泛区”,水系彻底紊乱,无论降雨如何,形成了所谓"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恶劣情形。

淮河以北地区已遭受如此大灾,淮河南部没想到自己也躺了枪——别看你现在大闸蟹吃的香,本来独立入海的淮河,河道出现巨大淤塞——最终只能一路向南,使得淮河南部无数地区水系、湖泊被填平、淤积,如今这一带的两个大湖“洪泽湖”、“高邮湖”就是这样的产物——

500

图 黄河淤死淮河河道,淮河只能在布满泥沙的紊乱大地上,淤积出洪泽湖、高邮湖两个湖泊后南下由扬州进入长江。

这样的一个乱象,直到清末时,在淮河流域肆虐了600多年的黄河才重回北方,建国后,又大力疏通淮河河道,最终修筑“苏北灌溉总渠”等运河使得淮河可以泄洪入海,但你会发现——

整个江苏省因为黄河的沉积作用——迅速“增肥”100多公里,但其海岸线,基本都是布满泥沙的浅滩,甚至是你都分不清哪里是海岸线的缓坡。

500

图 江苏东岸的“条子泥”。

所以,你也会发现,中国东南沿海那么多省份,几乎每个省都有紧贴海岸线的经济较发达地级市,比如浙江的宁波、台州、温州;福建的福州、泉州、厦门;广东的潮州、珠三角、湛江;就连广西还有个钦州北海防城港——

但作为中国经济老二的江苏省,除了最北侧的连云港,竟然连一个港口性大城市都没有,只有空空如也的海岸线。

那么,如果是古代那个如此瘦弱狭小的江苏,真的曾是一个“省”么?

相信一定有人听过,“南京是安徽的省会”、“安徽人的耶路撒冷南京市”——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说说,这增肥前的江苏,到底和隔壁的安徽是个啥关系了。


如果我们把行政区划拖回到1300年前的唐朝,你会发现是这个样子的——

500

图 唐代最高地方设监察机构“道”的布局,以及如今的安徽、江苏省界。

唐代的“道”这个规划,类似于汉代的“州”,本不是行政机构,而是中央统一划分的监察区域,地盘十分广大——然而你可以看出,就算是这么大的“道”,我们也能看出——

如今的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也同属于“河南道”,其中包含我们前面所讲的“沂沭泗水系”区域,这一区域如今的方言也是和河南方言同系的“中原官话”。而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区域,则属于“淮南道”;其中包含安徽的“淮南、滁州、合肥”等,以及江苏的“扬州、泰州”等,这一区域如今,大部方言也是被称为“江淮官话”的片区。至于长江以南的“江南道”,如今安徽的池州、芜湖、黄山、宣城;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则都属这里,这里除了奇葩的南京之外,已经基本都是南方方言区,关于这个我们一会会说。

总之,这一区域,正是我们开头说的那个“三层汉堡包”,本身就是由黄淮(河南)江淮(淮南)、以及江南地区叠加而成——而瘦弱的江苏和如今的安徽一道,更像是把这个汉堡硬生生从中撕开,但肉和肉还是亲,咋都和面玩不到一块去。

那么这样的一个模式,到底是咋形成的呢?

时间走到宋朝,政区规划有发生了变化——

500

图 京东路、京西路的分化。

进入到宋朝,为了避免唐朝后期混乱的藩镇割据,尤其是混乱的重灾区河南道。宋朝变“道”为“路”,不过这不光是改了个名字的事,曾经的“道”变得更为细分——

首先就是,因为迁都开封,河南地区拆分为“京西路、京东路”两部分,逐渐有了如今“河南”、“山东”的雏形——而曾经的江南道,也被拆分为“江南路”、“两浙路”两部分,关于这部分,我们下文会说。

同时,又把曾经属于河南道的黄淮地区之宿州、淮北、连云港等地都已“割让”给了淮南路,成为了这一纯粹的北方区域南并之始。

你是哪里人?啊我安徽宿州萧县的。哦你南方人啊。???x你马!憨不拉失的!

时间进入到宋朝后半段,别看和北方契丹人打的不咋样,但对内部的提防和细分却从未停止,终于,淮南路也被重新分为“淮南西路”、“淮南东路”两部分——没想到正当铁血大宋沾沾自喜,黑龙江崛起的女真人12年时间就轻松灭掉了自己的宿敌契丹辽国后,迅速南下攻破开封,北方全部沦陷——只剩下被吓得不孕不育的宋高宗辗转海上后,在杭州称帝,史称“南宋”——

500

图 临时定都杭州(临安)的南宋的核心区——顺便看下,黄河此时已经“夺淮入海”了。

我们发现,自宋开始,因为淮南地分为了“淮南西路”、“淮南东路”,也就是说,在江淮地区的“安徽、江苏”雏形,自此肇始

而在江南地区,本来以南京(建康)、黄山为界限分开的“江南路”、“两浙路”又分割成了——“江南西路”、“江南东路”;“两浙东路”、“两浙西路”。

然后可以对着上面的地图看,估计女生在此已经降为个位数了。

其一:江南西路和东路基本以彭蠡湖(鄱阳湖)为分界,“江南西”就是如今江西省的前身,而江南东,则基本都是如今安徽江南地——芜湖、宣城、黄山等所在处,而他们的“省会”,竟然就是南京——所以这个“徽京”其实也是自古以来的。

其二:两浙中的“浙”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杭州钱塘江(浙江)钱塘以东为“浙东”,基本包含如今浙江省除杭州之外的部分,而“浙西”嘛——则基本都是如今的苏南大包邮区——苏锡常上海等地——没错,曾经的这里,都是“浙”。

也就是说,在江南地,西安徽、东江苏的模式,也自此肇始了。

但是到了这里你是否想过,这“安徽”、“江苏”的名称是咋来的呢?

其实和中国很多省份一样,比如甘肃来自于“甘州(张掖)、肃州(酒泉)”、福建来自“福州、建州(建瓯)”——安徽,其实来自于安庆、以及改成了奇葩名字“黄山”的“徽州”;江苏呢,则是“江宁”、“苏州”的合称,而江宁,正是南京所属府的古称,比如曹雪芹家的“江宁织造”、国民政府的“宁汉合流”,指的都是这里。

然而我们看下地图就会发现,——无论是“安、徽”,还是“宁、汉”基本都在江南一带,合着根本就没北方什么事。

既然这个汉堡包东西已经扯开了,那么南北又是啥时合在一起的呢?

在明朝之前的元朝,对国家的政区规划贡献了著名的“行省”制度,要知道“省”这个名词一直都是中央一级机构的名称,比如著名的“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等等——等到元朝,地盘空前扩大的他们,则直接设置外派的“行中书省”演变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一直存续至今。

元朝的省不等同于汉代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这种监察机构,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地方实权单位——

——而明朝自建立起,大部分行政体系,都直接继承自元朝,当然也包括行省制度,只不过朱元璋给它改了个名,叫“承宣布政使司”,但俗称还叫“省”。

500

图 明朝布政司。

我们会发现,这里面虽然有的省大了点,但大致形状、名称都与如今非常相似了——唯独在东部,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绿色——南直隶——这是个啥玩意呢?

客观的说,中国历史上,在朱元璋之前,还从未有“自南向北”统一中国者,在天时地利下,这位要饭出身的明太祖重八兄,成为了神奇的第一人。

后世文人黑朱元璋的流言中,就有这么一个——

说朱元璋一次微服出访,正是南京城正月十五猜灯谜,其中一个灯谜中,画着一个抱着西瓜的妇人,长者一双大脚——谜底乃是“淮西女子好大脚”——朱元璋锦衣卫查之大怒,杀一街百姓。

虽然这玩意一定是被哪个被杀了全家的高官家奴编出来的,但这里面至少有两个信息,一个是朱元璋老婆马皇后是个大脚丫子,再者就是——朱元璋的出身,正是“淮西”

你看,这我们前面讲的东西不就用得上了,朱元璋本出身自淮西的濠州,也就是现在安徽滁州的凤阳,这濠州也就成了他的起家地。你会看见史书上大书特书朱元璋从濠州奇袭,拿下金陵(南京)城的故事,那么这个濠州(凤阳)距离南京有多远呢?

500

图 安徽凤阳 和 安徽(划掉)江苏南京。

其实,朱元璋自从入主南京后,也基本都是在和控制湖北江西的陈友谅、控制浙东的张士诚打架,灭元这件事,基本上是统一南中国后徐达北伐顺手解决掉的。有了我们前面的介绍,你再读《明史》看见什么“淮西党”、“浙东党”,应该就不会觉得这些词汇陌生了。

如果我们看一下南京的位置,你就会发现一个很好玩的情况——那就是它正好是长江一路向北的一个拐弯处——它虽然位处“江南”,但是纬度比河南驻马店都南不了多少——基本相当于河南信阳的纬度——

500

图 我经常放的北京、西安、南京围成的三角区域,中间正好是传统的“中原三角区”。

所以,你会发现除了弱宋定都了更靠南的杭州,大多时候就算是南朝,也顶多定在这个中原—江淮—江南的交汇地带“南京”而已——而因为多次定都,南京也是纯粹的使用北方方言的地区,属于安徽中部常见的江淮官话

总之,以南京为首都的明朝就这么建立起来了,注意了,这可是以南京为首都的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不过老朱这人有个毛病,或者说是终明一朝的毛病——那就是贫苦农民出身的他,太在意屁股下这把椅子了,有明一代皇权空前增强,以至于作为皇权附属品的宦官权力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皇权如此,更别说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了——

朱元璋至此,效仿元制——让以南京为核心的江南、江淮、黄淮等大量州府,全部直接归中央直辖——建立起了一个规模巨大的“直隶布政司”,义为直接隶属。

500

图 明“直隶布政史司”范围(红色)。

可以看出,明朝的“直隶”基本等于如今江苏省和安徽省加在一起的样子——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之后,驻扎在北京的燕王朱棣靖难夺取政权,随后迁都北京,便又在北京周边设立新的“直隶”,也就是如今河北省的雏形——但朱棣并未废除南方的编制,而是把南京的直隶改名为“南直隶”,而且设立一个南朝廷进行运行,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这也就是为啥明朝总称呼自己为“两京一十三省”的原因。

问题是,这个南直隶和文化习俗相似的北直隶最大的差别,就是这一区域是几乎人工性质的把黄淮地区的徐州、淮北、宿州等地+江淮地区的庐州(合肥)、滁州、扬州+江南地区的安庆、徽州、常州、苏州硬生生的攒在了一起,是个非常纯粹的“人工省份”。

然而正是这样的划分——

第一:直接的撕裂了黄淮地区扛把子徐州的能量,让它被南方的中心统治,再也不能联合山东、河南的小伙伴;第二:用本作为江南地区老大的南京,反倒镇压住本不老实的江淮庐州、扬州,稳定江淮地区。第三:瓦解东南势力,彻底撕开浙江,让苏州、杭州彻底成为两省

等到清朝时,不明所以的满人在南直隶地区延续明朝政区,改名“江南省”继续存续——如果说一个强力的政府还能利用“江南省”犬牙交错,一旦它彻底成为一个普通的南方省份,其内部的矛盾压力,都将爆发出来——

于是,一个必要的拆分,显得势在必行。不过,难道要恢复明前,把汉堡一片一片拆开?那老朱不是白忙活了——于是到了康熙的时代,我们要“撕汉堡”啦。

500

图 清设置“安徽布政使”、“江苏布政使”,乃如今“安徽”、“江苏”之开端。

然而这种政区比较八嘎的是——安徽布政司的驻地,却是在“江苏布政使”的江宁,这南京彻彻底底成了个“安徽省会”,而江苏布政使的驻地,却是现在咋看南京都不顺眼的苏州

等到乾隆年间,才终于把“安徽省会”迁往安庆,然后让江宁统管苏北地区,又让苏州统管苏南,形成了奇葩的“一巡抚两布政”的格局。

一直到了近现代,安徽和江苏两省的问题也没完全解决——

首先就是安徽,这个纯粹的人工省份,并无一个真正的核心,北部地区一直认同徐州这个扛把子,而江南的安庆、芜湖等地又是新兴的工业城市,最南边的徽州物产众多,且靠旅游都能吃一壶——没想到最后却被新兴的铁路枢纽合肥拿到了省会,但省内各市都普遍对此不服,整体经济欠佳的安徽,宁愿投靠隔壁的南京,成为他们的耶路撒冷。

而对于江苏来讲,徐州仍然是北边的扛把子;江淮之间的淮安、盐城自给自足,鱼米之乡;江南的苏锡常,都是吴语区,也是工业重镇,宁可认上海,也难以对南京产生什么好感——以至于你听到一个人说自己是“江苏人”,只有三种可能——

1,他是一个安徽人。2,他是一个南京人。3,2和1某种程度等价。

500

也别说,南京在江苏应该是有一个小弟的,隔壁不远的镇江。

这地方有个古名字,叫“京口”——元嘉草草,气吞万里如虎。

其实,认不认“省份”从来并无所谓,因为历史无论如何流转,脚下的大地,仍是那片大地,江河虽泛滥,却也仍是那个江河,它们都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讲到这我才想起来一个问题,我好像把南通这个神奇的地方给忘了……

没事,过几年泥沙再沉积一下,应该就和崇明岛连在一起了,到时肉身成沪。

500

图 即将和江苏南通沉积合并的上海崇明岛。

看来大地也是会变的呀。

有什么不会变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