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运战略不是发展航母

中国国运战略不是发展航母

再说一次航母问题,就不想说了,也许天意。

一、

搞航母,而不是加快搞航空航天,这样战略宣传是不是担心俄罗斯恐惧?如果是,大可不必。

首先,正好从中俄边境省份大量减轻军事负担,要俄罗斯放心中国不可能侵略他。让这些地区全力发展建设,吸引资源人才。发展起来比什么都管用。建立中俄互信,让俄罗斯大胆向西,大胆在欧洲和美国抗衡。俄罗斯的战略方向始终是欧洲。

航空航天比航母更能发展高科技,现代化产业。而且能够在生产中不断的改进,改型,升级换代容易。速度快,机动性强,机动灵活,全方位应对一切方向。这些特别重要,是战争根本的法则,军事发展的根本方向,是现代战争的根本。

发展两种轰炸机,一种远程一种中远程。大过载、超高速、隐形、人工智能、无人操作。十架跟着一架专门空对空防卫、电子干扰的。航程2万,作战半径9000,加上各种导弹,全球基本上全覆盖几种射程的超高速精确导弹。再有就是航天侦查和武器。

一个航母编队的资源,至少能造一百架轰炸机,能维持至少一百架轰炸机。哪个正确,根本都不用想。

航天力量需要全力发展。比航空更需要。不要说航母,中国轰炸机和比较慢的导弹跑到美国附近,能有高几率完成任务和安然无恙吗?中国对付美国,必须是航天和超高速的东西,不论是什么平台和武器。

二、注意这些资料

长征5号B改变世界重型火箭排名

2016-03-18 134136

大国太空军事博弈靠的是什么?我们也许会说是空天飞机、洲际导弹、高超音速武器,然而这些并非真正能拉开差距的技术。

实际上纵观人类历史上的太空探索,我们都要克服一个问题。那就是能把多重多大的物件从地面送到太空轨道上。我们把这个能力称之为“进入空间的能力”。

大型运载火箭的运力高低就是个硬指标,只有有了足够大的运力,我们才能把功能更加强大的卫星送入太空轨道为我们的各种需求服务。同时大型火箭也是彰显国力的最有力的说明。

冷战中的卫星发射、载人航天、载人登月都是此类大国太空博弈的最有力的诠释。时至今日,我们赋予太空的内涵更加多元化,但是这其中依然摆脱不了大国博弈的因素。

解读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

新一代运载火箭还存在发动机推力偏小、结构重量大等问题虽然新一代火箭的运载能力提高到国际主流运载火箭的水平,但在技术上仍有差距和不足。

如我国新一代火箭发动机仍然推力较小,氢氧发动机不仅推力小、比冲也偏低,这些都制约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此外新一代火箭还存在运载系数偏低的问题,如长征七号火箭起飞质量579吨而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过13.5吨,运载系数不仅低于使用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天顶火箭,也低于使用开式循环发动机的美国猎鹰火箭,其中既有发动机推重比小的问题,也有壳体结构质量过大的问题,这反映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在发动机等各个分系统和总体设计上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美国研制的那些太空武器

天基动能武器系统

上帝之杖

有媒体2012年曾报道,美国已开始研制包括“上帝之杖”计划的多种太空武器。

3个月前,美国X-37B太空战机试飞,不到100天后,激光炮又高调登场,美国像在用新武器的冰雹,教训这个世界的反叛者和潜在竞争者。“美国一方面大力推动世界核裁军,一方面却加紧研发高端非核武器,这很可能引发世界范围的非核武器竞赛。”

用于未来太空作战的武器,大部是新概念武器,主要有: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微波武器、动能武器等。

美炒作“俄研发太空武器”目的何在 2016年05月13日 光明日报

三、

现在,全力以赴发展太空武器,新概念武器,先进科技---比如通讯侦查,人工智能,先进新一代轰炸机。如果慢了,都后果严重!华尔街现在最闹心的就是中国。

美国一定遏制中国,中国不行了,俄罗斯孤掌难鸣。谁天真幻想,就比斯大林对希特勒的失误还后果严重。

美国冷战时期大肆吹嘘星球大战,是空城计。现在不吹嘘了,太空武器势在必行。美国太空计划秘密很严格保密,比如空天飞机太空战机。现在除了激光武器,别的没有泄露。

四、中国没有海曼·乔治·里科弗

海曼·乔治·里科弗

(Hyman George Rickover,1900年1月27日——1986年7月8日)

轶事典故

里科弗很不擅长和领导打交道,他顽固、暴躁,甚至有些自高自大、冷酷无情,被称之为“几分钟就能把身边的人得罪光”的人。他藐视常规军舰,所以传统保守的海军的将军们并不喜欢他,甚至一心想把他赶出海军,但倔强的里科弗坚决不退役,并牢牢霸占美海军核动力舰艇权威位置,因此美海军高层内部戏称他为:“老贼”。

有一件事情能说明里科弗的人缘:1964年由原子能委员会授予里科弗费米奖。根据国会对在前一年把该奖金授予奥本海默的反应,原子能委员会像小孩怄气似地硬把该奖金的现金额整整扣去一半,结果,里科弗只得到两万五千美元。

里科弗在海军进入核潜艇时代后,他坚持亲自考核、选拔每一名核潜艇艇长,他的许多考题至今已经在中国人中广为流传,只是很多人以为是美国商人的手段而已,例如他会对考生说:“如果你和一群人一同搭载飞机,遇到事故仅有一个降落伞包,你能说服别人把降落伞给你么?”然后考生自信满满地说:“能!”结果门一开,进来几个人,里科弗边对考生说:“好吧,你现在开始说服吧!”

后来的美国总统,当时也是渴望成为核潜艇军官的卡特,也遭遇到了这位冷酷无情的将军的询问:“你的成绩是多少?”“海军军官学院,第59名。”卡特似乎意识到回答地不甚妥当,又补充了一句:“全年级820人。”自以为能得到赞赏的卡特没想到又被追问了一句:“你觉得你自己尽力了么?”“是的……”卡特犹豫了一下,又改口说:“不,还没有。”里科弗立刻严厉训斥道:“为什么不尽力?”——这句话后来也成为卡特竞选口号。

五、

毛主席都犯荒唐错误

小平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有网友指出,中国从上到下鹦鹉太多,只知道念“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却不知主权早被别人抢去了。

有网友知道不能搞航母,但是对美国为什么搞航母说不清楚,因此被别人问道为什么美国搞航母瞠目结舌。其实,美国搞航母是霸权主义的需要,威慑小国弱国,并不是新技术革命的需要。

六、

历史上中原南方人的思维总是误国误军。

宋朝打北方就是输,人力物力那么优越

朱棣就是打不完北方蒙古

汉朝其实也是这样,比朱棣强一些

清朝打准格尔还强一些为什么。

思维方面,军国大事就是不行。不是大智大慧的先进大政方针。精神气势也不行。

中国如果不反思几千年历史事实,总结历史教训,总结缺点、弱点,是不行的。

过去一次次被征服,现在面对世界更高明的敌人,还有老毛病,是不行的。

从黄帝时代,就是入主中原。中国现在最需要明确的,正儿八经的,反思几千年的历史教训。

中原,南方有些方面,比如谋生,个人利益,是强项。但是有些方面不行。南方思路活跃,表面化也多,思想家的思想表面化也大。全世界南方相比较可能都这样。

人力物力那么优越为什么失败

古今中外,从古至今,这个问题需要研究清楚。

七、

专家说中国要6个航母,说两个战略方向航母战斗群

查了查,竟然最早14年就出现这个话了,这是想打胜仗还是要打输?

美国军队能有海曼·乔治·里科弗,中国能有吗?

所谓印度洋方向,也就是新加坡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到阿拉伯海,你就是6个航母都去,还不是肉包子打狗?

现在,一路一带要加快大发展,日本南朝鲜还想通过一带一路的铁路呢。到时候马六甲海峡印度洋你让美国分兵去嘛,让它劳民伤财。特别是那里的国家人民发现美国断了他们的生机活力,会怎么样?美国人去封锁,从阿拉伯伊朗印度东南亚,天怒人怨,美国也陷入军费泥潭。

中国跑到那里去打仗,能赢吗?国力军力战略机遇期都葬送了!不堪设想。

现在全力以赴发展军事革命,航空航天军事革命。到时候一下子把美国海军和核潜艇都灭了,它就呜呼哀哉了嘛。

八、

笔者的一切建言,恰恰是能够尽可能不发生战争的,就是发生,也是轻松搞定。

现在的战略,是求安稳,求苟且,还想求面子,国内外的面子。

话里就露馅,什么航母是大国标配、象征,荒谬绝伦。

笔者现在基本上的认识:6航母建成之日,军国大难来临之时。

笔者说出来,不求有人听,就是立此存照。

九、

一直关注美国情况。包括军队腐败,各种乱七八糟。美国还没有烂的不堪,当然有这个趋势。

不能认为美国不敢和中国打,而是,美国不可能像希特勒横冲直撞的打了,会想歪点子。

美国敦促朝鲜保持克制 或考虑动用“其他手段”

(华夏经纬网 2016-04-27 102805) 

不过,托纳拒绝对所谓的“其他手段”予以具体说明,称美国将需要保证盟友和半岛的安全,同时尽全力说服朝鲜回到谈判桌上来。

世界主要国家军事转型透析{摘抄}

在农业时代,农民一年四季在土地上劳作,往往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眼前的农事活动,他们的思维方式属于“顾后型”。

在工业时代,大机器生产、严格的专业分工和繁忙的流水线,使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当前的生产、工作与生活,这是产生现实应急型思维的社会基础。

在信息时代,技术发展快,知识更新快,情况变化快,任何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永远向前看,向前奔。信息社会是产生未来前瞻型思维的社会基础。

现实应急型军事思维是,目光短浅,不是着眼世界、着眼未来、着眼发展,而是以服从暂时的眼前需要为准则的一种思维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顾眼前,不顾长远”。

未来前瞻型军事思维方式,是站在时代的制高点,超越时空的限制,依据对事物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或未来进行正确的推测或判断,从而做出科学决策的一种思维方式。建设信息化军队和打赢信息化战争都要求掌握未来前瞻型军事思维方式。

3.变封闭型军事思维为开放型军事思维。封闭型思维方式产生于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民族国家强化的时期,它是一种不去或很少去了解、考虑外界(外国)事物的发展变化,更不去或很少学习外界(外国)的先进事物的思维方。所谓开放型思维方式,就是敞开思想,放眼世界,使思维活动经常处于全方位“扫描”之中,善于借鉴别人之长,以别国之长补己之短,兼收并蓄,发展自己。在当今的世界上,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蓬勃发展,新军事变革的浪潮汹涌澎湃。在这种情况下,关起门来发展经济不行,关起门来进行国防和军队建设也不行。那样会鼠目寸光,迷失方向,找不到目标与参照系,甚至失去发展的动力。因此,必须树立开放型军事思维观念。开放型军事思维的核心是“世界军事观”。要在“世界军事观”的指导下进行本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要把本国军事放到世界军事发展的大势中去比较、分析与考量。这种考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要检查自己的军事发展战略思维是否与当今世界的主流军事发展战略思维相一致,是否过时或落后;第二要分析本国军队的发展方向是否符合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是否有方向性偏差;最后要比较本国军队的发展思路与方法是否与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发展思路与方法有差距,差距在哪里。

4.变保守型军事思维为开创型军事思维。保守型军事思维,就是以过去的旧习惯或旧传统为思考问题准则的一种思维方式。它的突出特征是,思想僵化,墨守陈规,遇事不是思考“应该怎么办”,而是看“过去怎么办”,书本怎么办”,习惯于从“传统”中找答案。这种思维方式是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产物。在信息时代快步走来和新军事变革蓬勃发展的今天,必须变保守型军事思维为开创型军事思维。开创思维,亦称求异思维、破例思维,或创新思维。它的突出特点是,善于打破只沿着一个角度、一个途径、一种可能性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冲破旧习惯、旧惯例、旧传统的束缚,从新的视角、新的途径、新的可能性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开创思维,能够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成果的基础上,做出新发现,提出新见解,开拓新领域,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