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如此焦虑的“六代机”,有谱了么?
美国海军对于新一代战机的焦虑看来是到了一定的境界了,以至于为了推进新战机项目的研制都不惜打破既有的装备采购计划。这就是最近传出的美国海军要求提前结束F/A-18E/F战机的采购,并将最后几个财年原定用于36架“超级大黄蜂”的预算转为下一代海军战斗机项目F/A-XX的加速研发资金。
▲ 按照计划,这裁掉的都是要上保形油箱和新一代航电的F/A-18E/F Block 3型
这笔钱说多也不多,毕竟目前一架“超级大黄蜂”的飞离价格差不多要7500万美元左右,36架的订单总价值也不到30亿美元。对于一个还处在早期研发阶段的战机项目而言,这笔钱确实能够很快让研制铺开摊子,但对于一款新飞机的研制而言(F-35系列的研发经费超过400亿美元),这点钱就有点杯水车薪。更何况美国海军这回和研制F-35时和空军“搭伙”不同,虽然海军官方要求的这个F/A-XX项目还会有推进被直译是“下一代空中主宰项目”,缩写为NGAD的空军F-X项目的意思在里面,但与先研发A型的F-35相比,F/A-XX实实在在的是海军自己主导的。
▲ 主导权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项目的性能指标可以自己做主
虽然大家都知道军种装备通用采购的好处,但对于拥有全世界最强大军事力量的美国而言,“一等人”和“二等人”在这一领域的矛盾大多数时候是不可调和的。尽管在冷战期间F-4“鬼怪”系列战机成为了美国海空军的通用主力战斗机,但从冷战高峰期美军F-15/16和F-14/18的搭配和发展来看,美国海空军对战机需求的差异之下,对于战机的技术演进路线还是有相当的区别。
▲ 简单来说,当年空军更加强调格斗,而海军更加重视拦截
当代的F-35也成功“征服”了海空军成为一款通用机种,不过比起海空军一起用“鬼怪”时期的只有少数细节差别的F-4B和F-4C,空军型的和F-35A和海军型F-35C在规格上的差异如此之大,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美国海军接受该机在一定程度上是海军在20世纪90年代“走投无路”的结果——相比空军的F-22和B-2项目得以继续推进,美国海军的NATF和A-12项目接连被砍,以至于如果不跟着空军一起加入JSF项目,海军就要面临着在当时的四代机(也就是现在美国人说的五代机)时代没有相应飞机可用的窘境。
▲ NATF因为浅尝辄止,所以目前留下的资料和可参考的内容都比较有限
F-35C的到来,确实部分缓解了美国海军对于没有隐身战机的焦虑,但对于进入“大国竞争”时代的美国海军而言,事情还没完。在冷战后美国“一超独霸”的时代,由于没人能对美国航母造成像样的威胁,美国海军对于隐形战机的主要要求更多是类似F-117那样的“踹门”角色,因此F-35C的对地攻击能力在海军这里算是足够,而在舰队防空问题上则秉承着“够用就行”的实用主义态度。不仅放弃了NATF,连F-14的进一步挖潜改进也完全放弃了,直接选择了综合成本最低的“超级大黄蜂”方案。
▲ 隐身化的空地打击手段,是美国海军在冷战末期至今的一个重要的追求
F-35C虽然在航电和隐身性上较之“超级大黄蜂”有明显的提升,但在对空战和截击作战同样关键的飞行性能上,F-35C作为“肥电”家族里最“肥”的一个,也没有交出什么特别好的答卷,对于马上就要和“鹰击”好几种不同的“XX”比量比量的美国海军而言,这多少让人有点不放心。
▲ 在反舰导弹突防技术路线上,只有年轻人才会做选择,成熟的海军会选择“我全都要”
对美国海军来说,时隔几十年终于再次走上为海军“量身定做”高性能舰载战斗机的道路自然是一件好事,从战机的研发来看,一款2030年前后才能开始列装的战机在技术上要全面领先2020年前后(实际是计划于2015年前后)服役的战机也是很科学的“提前量”。然而美国海军的一个难题在于:下一代战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性能?在这个问题上,当代的航空技术专家们可能并不比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专家们展望当时的四代机(现在的五代机)更有把握。
▲ 也是经过一波千奇百怪的方案讨论,四代机(现在的五代机)才走上正轨的
虽然目前媒体也好,国防部也好,都喜欢用波音公司之前提出的六代机概念方案作为海军F/A-XX方案的代表。当然在这一阶段,提出六代机概念方案的公司肯定不止一家,六代机的方案构型也肯定不止这一个,但所有的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的鲜明特征:取消了垂尾。
▲ 如果给这个概念加上垂尾,似乎就并不比NATF更先进多少
从飞机的隐身性角度看,取消垂尾自然是对隐身性有不少增益的,而理论上使用襟副翼等其他气动翼面以及矢量推力系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垂尾的作用,但从诸如B-2这样的无垂尾飞机的操纵费劲程度来看,作为一架战斗机,考虑到空中机动需求,尤其是可能的近距离格斗需要,当代技术能否完全抛弃垂尾还是一个未知数。但从外形上看,“去掉垂尾”这个改变相比于飞机其他内置机载设备的升级、与无人机交联的信息化网络等技术演进和升级无疑要显眼的多,在项目早期向军方高层以及分管预算的国会议员解释什么是六代机的时候,这样出跳的外形显然要比欧洲几个国家所谓的“下一代战斗机”更有说服力。
▲ 比如“踩得更扁”的这个方案,看起来就缺乏一点说服力
当然新一代战斗机本身就不是依靠新外形获得技术领先的,在当代隐身技术没有本质性突破的状况下,五代机和六代机在飞机外形设计上暂时不大可能出现颠覆性的差异。相反诸如新一代航空发动机、新一代机载电子设备,新一代机载武器、以有人战机和无人机战机联合的作战系统……这一系列先进子系统的应用反而会更加有益于新一代战机战斗力的提升。
▲ 但是所谓的新一代空空导弹……谁不能用呢?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垂尾”肯定不会是六代机区别于现有战机的主要差异,而在新一代技术和基于它们的战术战法成熟之前,有关“五代机和六代机的区别”会一直是一个大伙儿争论不休的话题。当然,这种争议也就给目前在五代机领域处于技术追赶中的其他国家带来一个机会:如果所谓的五代机和六代机依旧无法在技术上完全拉开差距,那么依靠更新一代的各类子系统在性能上的改善,后发的五代机不仅能够取得相对F-22、F-35、歼-20、苏-57等第一波型号的技术优势,与所谓的六代机之间发生对抗时,很可能也会是一场棋逢对手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