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医生被杀:来自深度老龄化的警讯
据央视,12月24日6时许,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杨文副主任医师在正常诊疗中,遭到一位95岁高龄患者家属(55岁)的恶性伤害,致颈部严重损伤。事发后,北京民航总医院第一时间组织全院力量进行抢救,同时,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迅速调集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和北京同仁医院相关专家进行会诊,全力救治。杨文医师终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于25日零时50分不幸去世。
北京市老龄办发布北京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白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333.3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4.5%,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位。老年人健康状况差,一些老年人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医治难度大,大城市老年人“住院难”时有发生。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服务老年人的社会资源紧张和相应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北京最近的这起杀医凶案发生在医院急诊科,由高龄老人的中老年家属犯下,反应了深度老龄化社会不可回避的严重问题。
1,民众缺少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看不开”。明明是寿终正寝的年龄,九十岁的白事是“喜丧”,老人和家人却还怕死怕的要命,没有饱尝人生美好的无憾自觉,无法坦然面对死亡。大限将至,老人怕、家人急,情绪不冷静。
2,社会没有相应的临终关怀机构和服务。人们在思想感情上不可能放任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人在痛苦中忍受、等死,只能前往医院。
3,医院出于KPI和资源数量等原因,无力接纳这些老人住院治疗。于是,许多慢性病发展至终末期的老年病人只能在急诊室这个不体面的环境里苟延残喘。
4,社会缺少助老服务。90岁老人的子女是老人或“临界老人”。人老了,大脑必然发生退化。所谓“越老越睿智、人生经验丰富”都是假的。谈笑风生、富有人格魅力的老人基本在电视上,有许多还是较年轻的演员饰演的。多数人五十岁就步入了“老不中用”的不归路。多数老年人看似生活自理,实际上无法适应社会变化,难以深入思考,难以解决突发事件和涉及新事物的问题。但是,社会、家庭和老人自己还根据以往的经验(出于逃避责任和怕死),一厢情愿的认为“他(我)能行”,把老人当作完全行为能力人。然而老人就是失去了在现代社会生存的能力。社会缺少助老服务的措施和人手,老人一旦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缺少生命教育导致他们的内心激起了“我不中用了、我老了、我要死了”的一系列焦虑,没得老年痴呆也易怒——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的表现包括了易怒、情绪改变、人格改变和精神疾病症状。许多老人的反常(有时被人误认为是“老小孩”)、反社会表现不是“老人变坏”而是“老人生病”了。
论点:
孝道和“为长者折技”是我国几千年来最重要的官方意识形态。孔融被杀全家不是因为政治上造反,而是暴论动摇了“孝”这一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因为长期以来老年人缺少足够的财富积累,没有年轻一代的无偿倒贴,老年人难以生存。
现代社会生活的核心家庭、两代分居和“空巢老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不能靠立法要求子女探望父母等道德手段强制子代事亲。如果不提供足够的“适老社会”改革,提供足够的社会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居家养老和照料需要,在老年人前往社会服务机构时提额外供人手帮助,大批老年人实质上被“慢性弃老”。
在“慢性弃老”期间,老人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包括本次的杀医事件。我谴责凶手,希望法院不采信“激情犯罪”的说法,从重判决。
同时,大量心智退化的老年人在困境中会制造“老人不可理喻”的错觉,加剧代际之间的矛盾,进一步瓦解社会的敬老文化,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困难。2050年,全国可能有四五亿老年人。今天的制度建设主要是为了今天的青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