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中,黄权江北诸军为什么没能撤回?
谢邀。
其实很简单,刘备败得太突然,前脚刚取胜,后脚就被乘流断围,土崩瓦解。从东吴的军事行动可见,长江水道已被控制,江南江北汉军的联络已被切断。黄权未得到刘备指令难以自行其是,而且按其品行也不可能丢下南岸的刘备不管,径直率军撤退。等到大局明晰,东吴水军已封锁三峡,黄权自然无路可退。
总之,刘备几无征兆的闪崩,夷陵地处三峡出口的特殊地形,以及长江水道的迅速失控,决定了黄权孤悬敌境的必然结局。
当然,如果黄权有着十足的国军范儿,友军有难溜之大吉,哪管皇帝死活,倒是可以全身而退。
这就是刘备所称的权不负孤。至于孤负黄权,指的应该是没有采纳黄权的谏言:
将东伐吴,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先主不从
末了,夷陵之战的确输在水军上,且刘备全军压上,预备队远在江州,一旦主力马高镫短,完全不能挽回。如果采纳黄权建议,即便前军失利,刘备还能迅速投入预备兵力,至少不会如此惨败。
刘备用兵经常上头,夷陵之战前期打得还很有章法,后期零陵、桂阳响应,武陵蛮夷请兵,局势一片大好,脑子一热就All-in了。黄权这出与法正劝谏如同一辙:
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
可惜,都是泼冷水,黄公衡却不是法孝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