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上学目的是什么?----浙江教改意见反馈

你们正视了大多数现实问题,也提出了许多有效可行的解决办法,我这里深表感谢!这里仅有以下几点不太明白,请给予解释。如有不妥,请谅解!

500

1、 就近上学目的是什么?

就近上学目的应是为了推进教育均等化,可已推行多年,这个目标是已实现了,还是越来越靠近了呢?请教育厅公布你们推进教育均等化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果,并每年出一份这样的公开报告。

不要把就近上学作为目标,本末倒置,我是没看到教育均等化有明显改观,看到的是教育和住房这两大百姓难题畸形结合,好的学区房价格冲上天。普通百姓多是无耐,完全堵死了贫困家庭靠学生自身努力上好学校的可能。因此,就近上学远比凭成绩上学更可恶,危害更大。长远看只会阶层固化,累积社会矛盾。

应该以就近上学为基础,在管理、师资、设施、生源等方面逐渐推进均等化,当然这个均等化是科学的、动态的(许多地方在做,但效果并不太理想),另外,可以有一些特别好的公立学校,依成绩来招生,作为补充。

2、 私立学校是否同等减负?

私立学校几乎完全游离于这些减负之外,在升学录取时,这些私立学校往往分数更高,录取率更高,这如何处理?难道要复制西方那种私立拼命学习成为精英,公立“快乐”教育沦为社会底层?

本来觉得你们不太管私立学校,但在生源竞争等方面,你们又有详细规定,强调平等。这是为啥?

3、 社会培训机构如何办?

社会培训机构是市场行为。你们只作原则性监管,太详细的你们不该管,也管不了,硬着去管,也很难实现长期有效性。

但现在你们放弃了大部分学校原本可以强化的教育手段,一些家长只得去找社会机构来补充,不知你们是有意的还是有意的呢?

 

摘自观察者网一些网友的说法(本文会公开发于观网风闻社区)

公立学校尽可能减负,外面培训班如火如荼。大城市甚至出现英语课形同虚设,过于简单。这样政策非常好,富人接受更好的教育,上更好的城市和大学,减缓大城市病,穷人上职校,弥补技术岗缺口。(网友康由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第一天9个小时内的遗忘率是最高的,也就是说早上学了晚上就遗忘的差不多了,需要我们写作业的方式增强学习记忆。如果不写作业,基本上早上上课的内容等于白学的。(卫宫切嗣)

 

曾经我儿子整个小学几乎回家不做作业,因为在学校都做完了,可我去开家长会,很多家长都说孩子作业做到很晚。难道这种孩子不该家长多督促监督作业?孩子和孩子之间本身就存在天然的差距,有些孩子就是要多付出点努力才行,这种规定是在害这些孩子。(好玩sh)

 

欧美的私立、公立教育弊端已屡见报道,日本曾经被认为是快乐教育成功的代表,但现在也一直在反思,我们不不要再走弯路了。

也请“有心”推动的人明白,如果整个中华民族竞争力降低了,你们的阶层利益也会受损

附件:人民网《日本教育减负30年反思》http://japan.people.com.cn/n1/2017/0410/c35421-29198304.html

 

另附:浙江中小学生减负征求意见稿: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不作业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19_10_30_523241.shtml?s=fwckhfbt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