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订单?出口解禁已经5年,日本武器为何一件都卖不出去?
作者| 科罗廖夫
来源| 科罗廖夫的军事客厅
作为二战战败国,日本只能拥有自卫性的武器,不能拥有进攻性的武器。然而近些年日本的军事实力发展迅速,早已超过了自卫的需求。在日本军事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为了进一步突破二战战败国的限制,日本在2014年修改了武器出口的相关规定,想要在国际军售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然而从日本修改武器出口的法令至今,日本军售出口额仍然是零。
这个问题背后有着颇为复杂的现实原因,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才最终导致了这一情况的出现。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日本这个国家现如今的情况:二战战败国、非正常国家、有美军驻军、科技发达、政经命脉尽皆握于美国财团之手。从这些情况,大致可以对日本武器装备多年来一直难觅国外军售订单的原因做出总结。
一是美国的钳制。作为世界最大军火出口国家,美国肯定不希望有一个新的卖家进入国际军火市场来与其争食。特别是日本这样一个无论是在政治、军事还是经济上都严重依附于美国的国家,更是会被美国大加排挤。但是这并非是美国钳制的全部提现,在相同价格下,美国的武器装备整体水平要比技术主要来自于美国的日制武器更加出色,换言之性价比更高,因此日本的武器竞争不过美国武器是非常正常的。另外,军火出口全部都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而日本在政治上附庸于美国,很难跳出美国的影响范围,实际上根本没有与美国竞争的机会。
而这就要引出第二个原因,那就是日本的军事装备自身水平的不足了。不足的原因有许多个,首先日本属于二战战败国,战后军事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一般只有研发防卫性武器才不会受到限制。因此,日本的武器装备局限性是非常之大的。但是仅仅是进攻性质缺乏的话,按理说也并不会影响一部分不需要进攻性武器的买家对日本的武器装备的兴趣。
而这就是日本武器不足之处的第二个体现:针对性不足。简单来说,就是无法像美俄法等传统军事强国那样,按照客户的需求来专门调整武器装备的性能。最明显的例子便是2017年时泰国远程警戒雷达招标项目,日本所拿出来的雷达是一款针对高空目标和弹道导弹的FPS-3相控雷达,但是泰国方面需要的却是针对低空和超低空的雷达。自然而然的,这笔生意最终以告吹收场。
而日本武器针对性不足的原因,又要追溯到日本被美国钳制对于日本军工产业所造成的影响,即空有各种优秀出色的技术,却难以将其按需整合在一起,进而导致整个军工产业以服务于美军和日本自卫队为最高目标,能够投入到出口的资源十分有限。上述的几种原因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回路,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就是日本所处的国情决定了其根本不适合踏足国际军火市场。
还有一个无法拿到明面上来讨论的原因,那就大部分国家在看待亚洲人时都戴着西方媒体为其所指定的有色眼镜。而日本在军工领域一直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上,国际军火市场的买家们会用种族歧视的目光来看待日本武器自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这样一个无法自主的国家,只可能在美国的安排下才能分得一部分的军火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