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重病的新"三大护法":互联网保险、网络互助、大病筹款

500

8月末,国家统计局在一份报告中说,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是进入新时代人口发展面临的重要风险和挑战。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保基金压力加大,陆续出现了大病筹款、网络互助、互联网保险等新型保障方式,增厚了整个社保体系,让更多人免受“大病重病”带来的经济压力的困扰。

最近,外界有个形象的说法,上述新的保障方式,堪称大病重病的新"三大护法"。

500

新“三大护法”和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等传统保障方式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减缓了社保基金的压力。但遗憾的是,许多人因为对这些新型保障方式不够了解,而错失了保障的机会。

笔者从缴费方式、缴费金额(保费、分摊金额、手续费等)、保障金额(保额、互助金额、筹款金额等)、保障人群、事前事后等几个纬度,对传统保障方式和新型保障方式进行比较,以厘清它们之间的异同,方便大家选择到最适合、最完善的保障方式。

一、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保

基本医疗保险是为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与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共同构成现代社会保险制度。

500

基本医疗保险具有强制性特征,通过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参保人员一旦患病就诊发生医疗费用,将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基本医疗保险需要个人缴费的金额并不高,如果是职工,个人缴费金额只占工资的2%,如果是老人、儿童、非职工劳动年龄人口等,个人缴费金额更少,每年只需100多元到600多元不等。

大病医保由我国政府、集体以及个人共同出资给商业保险机构来办理。之所以把大病医保和基本医疗保险放在一起谈,是因为,大病医保是建立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础上的制度:参保人员可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对因患规定大病而发生的高额医疗费进行二次报销。

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优点是覆盖面很广,参保人数截至2018年末已超13亿,基本实现全民医保。缺点是给付水平较低,通常情况下,免赔额度为1800元,最高赔付额度不超过30万。

国家推出大病医保的初衷是为了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大部分人不会因为疾病陷入经济困境。大病医保的优点在于保费很低,最低每月只需几元钱,而且有的地区已经取消了个人缴纳费用。但目前大病医保的统筹层次还比较低,最高赔付限额一般在15-20万左右(各地有所不同),对于大病重病带来的巨额医疗费用来讲,依然有些杯水车薪。

二、商业医疗保险

商业医疗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经营的、赢利性的医疗保障,由单位或个人缴纳全部保险金,政府没有补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保的补充,商业医疗保险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高额赔付的医疗保障方式的需求。

商业医疗保险的种类繁多,分类方式也很多,比如可以分为普通医疗保险、意外伤害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手术医疗保险、特种疾病医疗保险,也可以分为重大疾病保险、费用报销型医疗保险、收入津贴型医疗保险、长期护理型医疗保险。

500

其中,保障大病重病的险种,以百万医疗保险和重疾险最为常见。

百万医疗保险的给付方式和基本医疗保险一样,都是需要患者自己先垫付医疗费用,然后再拿单据进行报销。

百万医疗保险的优点在于,医疗保额高达100万元甚至数百万元,但保费并不昂贵,一年只需千元左右甚至数百元。百万医疗保险非常受欢迎。自2016年保险行业推出首款百万医疗险以来,目前各大保险公司都已经拥有属于自己的百万医疗险产品。

但是,百万医疗保险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一般有1万元的年度免赔额度,比如短期百万医疗保险无法保证续保:参保人员每年续保都需要保险公司再审核,一旦该款产品停售则不可续保,一旦参保人员出了险也会很难续保,而且保险公司有调整费率的权利,一旦上调费率,长期算下来保费未必合算。

重疾险一年的给付额度虽然只有几十万,但优点在于患者不需要先自行垫付医疗费用,可以提前获得全部保额,而且赔付费用可自由支配,这对于经济状况紧张、现金不足的重病患者来讲,更有帮助。

重疾险的缺点在于保费较高,一年保费最低也在1万元上下,参保人员负担较重。而且短期的重疾险和短期百万医疗保险一样,也存在续保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百万医疗保险和重疾险之间并不冲突,可以重复参保,一起购买可以给参保人员带来更多的保障。

三、互联网保险

互联网保险本质上也是商业保险,只是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售卖。但互联网保险具备一些独特优势,比如参保人员可自主选择产品,互联网保险产品成本低、费用少,服务更便捷、理赔更轻松,互联网更利于拓展保险覆盖人群等等。这些优势加速推进了保险行业的发展,所以有必要把互联网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保障方式单独列出来。

互联网保险机构分为四大类。

500

第一类是,以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为代表的传统保险公司建立的自有线上渠道,如官网、APP、微信等等。

第二类是,以泛华、大童、明亚、江泰等为代表的传统专业中介机构建立的自有线上渠道,如官网、APP、微信等等。

第三类是,以众安、泰安、安心、易安为代表的互联网保险公司。

第四类是,以蚂蚁保险、水滴保险商城、微保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

互联网保险机构涵盖了全部险种,其中,保障大病重病人群的,主要是互联网健康险。

以主打健康险的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水滴保险商城为例,通过建立起健康险场景,将参保人员的覆盖范围从一二线城市延伸到三线及以下城市及乡镇农村地区“下沉市场”,让更多的人群有机会了解并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媒体公开最新数据显示,水滴保险商城有67%的保民来自于“下沉市场”,而在此之前,传统保险公司很难触达到这个市场的人群。

1997年到2018年,我国网民数量从62万增长至8.29亿,互联网普及率从0.03%增长至59.6%。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这种更便捷的方式了解和购买保险,互联网保民的渗透率(互联网保民数量占整体保民数量的比例)正逐渐增加。

四、网络互助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逐渐完善的过程,就是医疗保障覆盖更多人群的过程。

在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之间,依然存在一个巨大的空白:那些经济实力不足,无法负担商业保险保费的人,一旦得了大病重病,还是难免会沦为“夹心层”,陷入没有医疗保障的困境。

2014年网络互助的出现,填补了这个空白,让“夹心层”人群也得到了医疗保障。

网络互助以“低门槛、高保障”著称,会员只要加入网络互助计划,每月只需分摊十几元甚至更少的金额,就可以获得30万甚至更高数额的医疗保障,很适合负担不起商业保险保费的“夹心层”人群。

网络互助具备加入方式自由、占用资金少、退出机制灵活等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而且网络互助本质上并非保险产品,那些心理上排斥保险的人群,更容易接受并且尝试网络互助这种形式。

网络互助行业快速发展,在高峰期平台数量多达300个。如今,经过5年多的发展,随着阿里、京东、美团、滴滴等互联网巨头陆续涌入,行业保障人群已超2亿。

目前,网络互助行业基本形成“双雄格局”,水滴互助和相互宝并立领跑,点滴互助、宁互宝、360互助、美团互助等互联网巨头建立的平台和E互助、壁虎互助、夸克联盟、康爱公社等老平台各有千秋。

其中,相互宝和水滴互助的会员数都已经超过8000万,水滴互助已经帮助6211多个家庭划拨8.5亿多互助金,相互宝帮助家庭数量和划拨互助金数额虽然还不高,但也在快速增长中。

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非常认可网络互助,他在8月28日水滴互助“病友互助计划”发布会上表示,网络互助的出现,为中低收入阶层人群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尤其对低收入阶层非常有意义。

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郭金龙还说到,“网络互助平台或能成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商业保险体系之外第三种保障形式。

但是,由于网络互助行业整体还比较年轻,尚不能覆盖所有的夹心层人群。比如目前只有水滴互助推出的“病友互助计划”,可以保障轻疾带病人群(覆盖60种轻疾慢病),其他平台的网络互助计划只面向健康人群。而在60种轻疾慢病之外的患病人群,以及65岁以上的人群等,都尚未能被覆盖。

五、大病筹款

无论是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还是网络互助,都属于事前保障。

500

事前保障的“事前”一词,意味着,如果没有在得病前购买保险或者加入网络互助计划,就无法得到保障。而且,即便购买了保险或者加入了网络互助计划,如果还没有度过“生效期”或“等待期”,也无法得到保障。

比如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的次月起才可以享受普通门诊报销,连续缴费满6个月才可以享受住院报销。

再如商业医疗保险,意外医疗次日起,住院医疗90天或30天后,重大疾病90天或180天或一年后,保险公司才开始承担保险责任。

又如网络互助计划,会员一般需要经过180天的等待期,才能在患病后获得互助金。

在“大病筹款”出现之前,那些未过“生效期”“等待期”、或者没有事前保障的人群,一旦得了大病重病,卖房卖车、求助亲友成为他们为数不多的自救方式。

“大病筹款”的诞生,为没有事前保障的人群提供了崭新的“事后救助”方式。筹款人可以从全网络的爱心力量获得医疗费用的援助。

公益捐助也属于“事后救助”,但只有公益组织、慈善组织才有资格发起。相比之下,每一个个体都有资格发起“大病筹款”,操作更简单、形式更灵活、到款速度更快。

目前,在水滴筹的倡导下,“大病筹款”已经实现了0手续费,这对于经济上已经陷入穷途末路的筹款人非常重要,避免了让手续费成为压倒筹款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然,大病筹款并非契约,最终能筹到多少钱并不确定。而且大病筹款作为“事后救助”的新途径,只适合作为经济困难时的应急之举,并不适合作为常规的医疗保障方式。尤其是经济能力尚可之人,还是应该以事前保障为主。

大病筹款平台在缓解大病重病患者经济压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社会作用。目前,大病筹款平台有水滴筹、轻松筹、无忧筹、爱心筹等等。

其中,水滴筹的影响力最大,已帮助几十万名患者累计筹款金额多达200多亿元,并作为典型扶贫案例入选了《决胜2020脱贫攻坚学习笔记》,该笔记是针对全国一线扶贫干部的学习笔记,由国务院扶贫办牵头征集扶贫案例素材,中国出版集团研究出版社出版。

轻松筹作为成立时间较早的大病众筹平台,虽然近些年发展速度过慢,但相对无忧筹、爱心筹等平台,在品牌知名度和规模上仍然保持着绝对优势。

以上就是一幅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全景图,共同呵护着国人的健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