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明君霸主都喜欢道士?从炼钢到造火药,道家其实是理工科动手行家

500

500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往往更喜欢道士,对和尚并不怎么感冒。秦皇汉武时代道士、和尚这两个职业都没有出现,暂且不提;唐宗宋祖可都喜欢道教,尤其是唐太宗居然想让玄奘大师当“带路党”把道教传播到印度去,唐玄宗最鼎盛时期(唐玄宗时代唐军压着吐蕃打,仅仅是战马就净赚吐蕃九万多匹)也宠信道教;就连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把丘处机礼敬有加。更不用说反对佛教的三武一宗也以大多喜欢道教,道教能让这些实干家皇帝满意,他们在武器上的探索功不可没。

500

道教和佛教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起源于次大陆的哲学思辨,一个是道家思想和方术结合的产物。方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巫术,是中华先民一种实践化的探索活动,它更重视经验的累积,对世界的本源太大的探索欲望(简单来说就是给出一个设定,然后就开放这个设定让各路实践高手放飞自我,比如阴阳五行的概念,后世的武术家医学家都有自己的一整套观念)。继承了方术动手(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作死)能力的道士们,搞科研上明显比和尚强(辩论上就差远了)。这不,伺候过高欢的北齐道士綦母怀文就鼓捣出了灌钢法,这一发明的意义在当时不次于两弹一星。

500

500

灌钢法“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具体步骤是把生熟铁条交替夹杂在一起,用泥封闭放入火炉中加热,利用生铁熔点较低的特性,将生铁液熔渗到熟铁中,然后再加以锻打,最后就可以得到品质上好、符合客户需要的的钢材。灌钢法相对于炒钢法降低了对工匠技术的要求,是一种大规模生产的技术(在手工条件下)。此外它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定制,可以在制作刀刃时增加碳含量制造高碳钢,在制作刀背减少碳含量制造低碳钢。

500

500

綦母怀文还发明了夹钢工艺包钢,“以柔铁为刀脊”,让北齐刀剑解决了强度和韧度的矛盾。这个大能道士的做法和春秋战果时期的巫术、方术一脉相承,春秋战国时代有干将莫邪用肉体祭神铸剑的传说,他也发明了类似的双介质淬火剂,具体做法是刀剑“浴以五牲之溺,焠以五牲之脂”。也正是在他的努力下,北齐的骑兵装备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吊打了各路同行。高洋也对道教兴趣很大,以至于高僧们要学习道士的“禹步”才能和他产生共同话题。

500

500

更不用说从东汉时期开始道士们就不断炼丹(按照他们的理论吃丹成仙是上仙),并在其中广泛使用了硝石和硫磺。因为他们认为消(硝)石是“天地至神之物”,能化十二种石头;而硫磺也是炼丹“八石”之一,是炼丹的必需品。因此从西汉末年开始,炼丹家(九成是道士)们就开始了自己大无畏的动手(作死)过程,其中不乏点着眉毛胡子甚至自家房子的记载(《真元妙道要略》)。最后道士们总结出了“伏火矾法”“伏火硫磺法”等丹方,从种提炼出了火药。

500

到了宋代随着外丹说让位于内丹说,道士们动手(作死)的活动大为减少,加上王重阳的全真教也吸收了佛教的思想,三教合一后动手能力强的道士就越来越少了。宋代以后能鼓捣出军国重器的道士消失了,但这种历史记忆却被人铭记,以至于善于进行武器改革的诸葛亮也被后世人们披上了道袍,也不管亮哥愿不愿意(亮哥其实是道士们的大仇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