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媒体的考验其实很严峻

   在这些年,移动互联网取得了飞速发展,在重塑整个国家面貌的同时,也给不少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笔者作为一名互联网新媒体从业人员,就在最近数年的从业过程中感到一个趋势: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将彻底重塑整个传媒界,而难以转型成功者,被市场淘汰或将是其难以避免的归宿。

 500

街头报刊亭不断减少和传统平面纸媒大量倒闭,背后反映了传统媒体在移动信息APP冲击下的重重困境

    这句话看上去似乎有点耸人听闻,但在笔者的观察来看,这绝非夸大。实际上就在笔者这几年的亲身印象里,曾经风光无限的各类平面媒体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亡,停刊倒闭者数量非常可观。问一个最直观的问题:眼下还有多少中老年人有每天看报纸的习惯?年轻人群还有多少人会习惯每月为购买纸质杂志刊物花钱?看电视是否还是每个人回家后的刚需?答案也不容易乐观起来,因为以微信朋友圈和内容APP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力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排挤了这些传统型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说起互联网对整个传媒界的影响,笔者大概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无互联网阶段,以桌面终端平台(电脑)为主介入互联网的前互联网阶段,以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为主的后互联网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传媒界各类媒体的地位均因互联网对其的冲击情况有着不同。

500

平面纸媒,工业化早期信息发布中心化的代表

    在处于工业社会早期和中期的无互联网阶段,整个传媒界的基本状态呈现典型的“中心化”特征,报纸等平面纸媒,电视、电台等相对新兴传媒在当时普遍存在长期投入较多,从业门槛较高等特点,因此存在数量受到的限制也较多(相对于今天以自媒体等方式存在的信息新传播源而言)。由于媒体数量不多(相对),媒体本身又存在获取信息刚性需求,因此派生出了记者、撰稿、编辑等一系列职业岗位,并因为从业人员的入门素质把控较为严格,媒体发布的信息可信度也相对较高。(发布相对低俗内容者反而容易成为边缘化角色)又因为其存在有着较大的刚需特性,整个社会对传统媒体信息的需求往往多于媒体可能提供的信息量。因此传统媒体在这一阶段的地位非常突出,在部分内容中投放广告也成为常见且易于获得收入的运作手段。无论作为事业还是企业单位,传统媒体都过得很好。

 500

门户网站时代,此时相当数量人群尚对纸媒有很大依赖,而网站更多扮演了纸媒和电视的延伸

    前互联网时期,传统媒体方面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但总体来看受到的冲击其实并不是特别大。甚至在这一阶段还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基本完成和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传统型平面媒体,并且一度活得很不错。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虽然互联网对信息传统在速度上有着更大的优势,但获取互联网信息的门槛反而不低,比如购买电脑和接入网络的一次性开销较大,上网必须在固定场所进行,以及互联网资费等原因。使这段时期信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便利属性反而不如随处可买、可以边走边看的平面纸媒。尽管精英人群在这一阶段对使用互联网接触最新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对广大草根人群来说,其接触信息最快的手段还是电视与广播,很多平面媒体也仍然是影响力足够大的媒体平台。因此这一阶段完全的互联网化传媒影响还不够大,门户网站尽管越来越成为最新信息的汇集地,但总的来说其传播方式更像是传统媒体的互联网化,而不是基于互联网而生的传媒产品。不过,这一阶段出现的网民群体,已经拥有了相当可观的数量,而这些人也即将成为新一轮互联网影响下用脚为传统媒体投下死亡选票的存在。

 

500

在智能手机和移动APP影响下,传统媒体的地位开始迅速边沿化

    真正的颠覆性影响来自于2010年以后智能手机的快速推广和普及,苹果通过iPhone的成功,一夜之间将智能手机由常务人士的小众需求变成了大众生活的一部分,华米OV等中国手机厂商则通过中国制造,将购买智能手机的价格变得不再高不可攀。移动终端的飞速普及,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互联网对人生活的无缝化对接,也通过各类APP用去中心化的方式真正开始颠覆了传统媒体以往的地位。

    以往,传统媒体的影响和存在感主要基于信息发布渠道的相对单一化,普通人则处于被动接受各种信息的地位。(接受信息的选择余地太过有限,同时自己的发声渠道并不存在,或者获得门槛较高)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基于手机号注册APP的推广让网民发声的门槛迅速降低到了零。因此“去中心化”和“碎片化”,成为后互联网阶段网民消磨时间一个很重要的特征。而这对于以往中心化为特点并因此盈利的传统媒体来说,影响却可能是致命的。

 

500

移动APP功能的超强扩展性强化了后互联网用户注意力的碎片化趋势,而这是传统媒体的又一“阿克琉斯之踵”

    以微信与微博为代表的移动社交APP赶上了移动终端快速普及的顺风车,成为国民级APP,在丰富广大网民网上生活的同时,也大量挤占了他们相当部分时间。而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的内容APP,则以大批量抓取内容和自行经营自媒体,结合人工智能化算法的做法迅速占领了曾经平面媒体的地位。由于基于手机的移动化平台,加上3G和4G移动通信技术的加持,曾经平面传媒相对桌面电脑平台获得信息上的移动优势很快被内容类APP取代。而且,内容类APP不光可以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还兼具与互联网社交平台直接传递信息的优势,使用户在获得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在短时间里就将其转发分享给熟人或生人,让信息非常便于进行病毒化传播。这种优势更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因此随着内容APP开始在信息传播领域站稳脚跟,并开始获得大量的广告投放,各种传统媒体的日子就开始难过了。近年来大量以纸媒为主的传统媒体关门休刊,即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事例。此外,以往有一定市场的中小城市电视台、广播电台近年开始出现经营不善的情况,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内容类APP的存在令其被削弱了很大一部分信息价值、并随之失去大量的广告收入来源有关。

    那么,各类纸媒、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会因此在短时间内彻底被取代吗?笔者倒没不认为会那么迅速。但如果各种媒体不根据移动内容APP大行其道的现实及时做出变革,那么衰落和被取代就将是必然。

    譬如,内容APP并不具备独立发布权威信息的资格,而真正可信的第一手信息源仍以拥有权威身份的部分传统媒体挂钩,这意味着拥有独立发稿资格的传统媒体仍旧可以通过出售信息发布授权的方法,与内容APP合作并获得一定地位和收入。代价则是在通过授权取得收入的同时,对内容APP将形成渠道的刚性依赖,而以往的传统发布渠道将不断萎缩,同时以往的影响力也将减弱。

 500

微信公众号是较早的自媒体代表,而自媒体也是传统媒体工作人员目前的主要转型流向

    再如,对某些拥有垂直领域影响力的传统媒体,可以通过向自媒体模式的转型,以其对相关领域内容的质量影响力和垂直类受众的影响,维持一定存在价值。这一转型方式的难度在于,自媒体运作方式不同于传统媒体,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十分常见,保持精品内容但不善于标题运营者,被内容不佳但标题抢眼者抢去相当点击,并分走更多收入的现象也并不罕见,后果就是自媒体化的转型往往意味着风格的较大改变,并因此在获得新受众的同时,逐步失去其传统媒体时代的老用户。再有一点在于,由于自媒体的进入门槛极为容易,以往为这部分媒体供稿的撰稿者,往往容易自行成立自媒体并优先将其创作内容用于自家账号的发布上。因此传统内容提供者的流失,也成为传统媒体向自媒体转型的重大考验。

500

在视频流媒体比重不断上升的今天,FM广播类内容仍有特定价值,也成为部分传统媒体转型的方向

    其三,维持其内容平台的特色独占价值,并在这一领域上继续做出努力,同时与互联网平台加深合作。比如经济实力较雄厚的大型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其提供内容上仍有相当的独占意义。相当数量人群仍对其内容有很强的收看和收听需要,比如每天晚上仍有很多人习惯用电视看新闻和追剧,加上大屏幕智能电视的出现还增加了很大部分电视节目的长期存在价值,其屏幕尺寸的优势也远非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轻易取代的。因此竞争力较强的电视台仍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维持较大的影响力。与电视台类似,广播电台在相当数量通信不便的地区、以及部分不便于接收其他媒体信息(如司机)的人群来说也有相当的刚需价值。不过随着5G为代表的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革命推开,其长期生命力要明显弱于电视方面。

500

理论上内容付费机制也是移动时代媒体转型的可行手段之一,但难度相当大

    第四,面对媒体盈利能力下滑与人员不足考验。前文已经提到,由于内容类APP在提供内容上的巨大数量优势与人群覆盖面上,天生具有更大的广告投放优势,因此能否保证经济盈利能力,可能是现阶段相当数量媒体决定生死的关键。如果考虑到各大互联网平台为扶持自媒体大笔的金钱投入,实际上传统媒体已经开始出现优秀员工被自媒体领域吸引而成批流失的困难。这一困难又可能加剧在内容产出上的不足,进而导致口碑下滑和广告商兴趣的减小,形成恶性循环。笔者看来这一难关突破的难度非常大,如果媒体平台自负盈亏,也许建立用户长期认可的内容付费机制是一种可操作方案。或者挂靠财力雄厚的IT行业巨头,作为难以盈利但可以维持影响的存在;或回归事业化单位,在接受官方资源的同时脱离市场竞争,在理论上也可以回避这方面问题。

    以上,笔者简要论述了一下媒体曾经的兴起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衰落情况。并在最后得出一个基本结论:随着盈利能力的下降,以往可以大量盈利的媒体可能成为大概率长期亏损的行业。而能否维持住媒体平台的影响力,进而保证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可能成为未来若干年内所有媒体产业从业者共同关心的关键。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