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人生与人生三忌
最近电视台在播放由刘江执导,陈宝国等主演的《老酒馆》。老酒馆的陈老板,这个人设太完美了:有担当,有本事,什么人与什么事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一切困难问题在他眼中不过乐子。人生最难的是明白了,却不累。达到这种境界,除了有见识,还要生性豁达,胸襟开阔。这种人可能是万里亿里挑一,可遇不可求,也可以说是学不来的。
子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意思是说品德与地位、智慧与目标、能力与责任,任何一项不相匹配,几乎没有谁走得长远,所以有的人将其翻译为灾祸相随。
作为一个普通人,要想实现个“小目标”是不容易的,原因就在于智弱与力小吧?所以佛学大师南怀瑾认为人应该认清楚自己,不要勉为其难,智弱不应该好高骛远,力小不要充能,应量力而行,德不配位的事就更不应该做。
但如下3个小故事该如何理解呢?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评为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人物”,现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薛其坤,应该算“智强力大”的天才吧?如果你了解他的过往,可能不这么认为了。研究生他考了三次,博士他读了七年才毕业。可见他的智商与能力并不及常人。但他可能没有读过“人生三忌”,咬着牙吃着苦,就这么坚持着,直到博士的第五年才渐入佳境,在清华他也是一星期工作六天,每天的科研都从早7点进行到晚11点,外号 “7-11教授”
难道是孔子说错,南怀瑾太武断?都不是!德不配位,智不及谋,力不逮任,确实是走不远,但薛其坤相信:“人的能力虽然有限,但努力可以无穷”,他用实践证明:时间可以解决问题,只要你用超过常人的时间,执着、专注于你的目标,你就可以实现你的追求,也就是说可以平衡“智弱谋大”“力小任重”的矛盾,只有“德薄位尊”不能靠时间解决。
所以,如果你是普通人,却想过有目标的生活,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时间与努力来解决“智弱力小”的问题,没有旁门左道,否则走不远矣。
其实,写这些是基于对几个熟人命运的思考。
一个是我的同学,读大学时,他就琢磨着考研,将所有课余时间放在他的ENGLISH上,按编号背着英语单词,背一个跺一脚,报一个序号,天天在1000号里面翻来覆去,大学读完,序号也没突破5000,结果研究生考了5年,博士考了3年。几十年后,同学集会时,他是班上唯一的博士,同学们笑谈起他的轶事,他有些错谔地说:我原来是这样吗?同学们也跟着犯迷糊了:是呀,眼前这个儒雅幽默风趣的他是过去的他吗?
另一个是我的学生,不知怎么他就像抓救命稻草样缠住了我,隔三差五地问:老师我怎么就找不到自己的目标呢?我就问他:你喜欢什么?他说: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以前是喜欢理工科的,高中选班考没考好,只好选了文科,本来想读历史的,却读了管理。大专毕业,还在问同样的问题,参加工作了继续着同样的问题。我不厌其烦地跟他说:找不到没有关系,你可以不停地找,只要你不放弃,是可以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无奈,生活就这么过着,他先是考了专升本,工作一年后,停职考研,考了二次终于考上研究生,学管理,反腐倡廉方向。三年研究生学习,基本就泡在图书馆和教研室,除了完成学校的课程要求外,通读了古今中外有关文史哲心理学等书籍,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了数篇论文,毕业后,考进大学做校长秘书。现在的他,学识水平已远远地超过我这个老师,再也不焦虑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是呀,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一旦心存某个“小目标”后,就是痛苦、焦虑与艰辛,为了弥补其智商与能力的不足,就只有用更多的时间与努力,别无他途,如果过程与结果是痛并快乐着,就值了。如果只有痛苦,就听从南怀瑾大师的规劝,不要犯人生三大忌,知足常乐,也是一种智慧。
只是品德与位置相匹配,是时间解决不了的问题。曾经有个在基层做管理的年轻人问我:可不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谋点私利?我问这个私利有多大?如果大得足以放弃你的前程,不妨试试。哪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我问:你打算做到什么位置上,中层?高层?如果没达到你的目标,都不可以。不贪不保证你能达到目标,一旦贪了,也就说明你的前程到顶了,因为不管你做什么,同事领导都盯着的。从此,我观察着这个年轻人,没二年升了中层,但在中层这个位置做了约十年了。可能他认为往上是没指望罢?忍不住时常打点擦边球,搞点小动作,虽然他还没被处罚,但他已给自己设了限,往上升的可能性几无。可见,顶是自己封的,封了顶的人还走得远吗?
作为有三情六欲的人,要长期压抑自己确实很难,特别在追求至“天花板”,长时期不能突破时,感觉没希望了,就会产生此时不捞还待何时的欲念,此念一生,即是德不配位。与位匹配的德,代表着公与私的矛盾,任何位置上对德的要求只有一个:一心为公,但凡有点私心,就会出问题。德的获得与时间成反比例关系,时间越长越容易暴露私心,所以很多原来品德极好的人最终败给了时间。克服私心的方法,一是设置更高的目标,让大格局压制小私欲,二是将公字永远摆在第一位,三是将私欲作为戒律不得逾越。我已故的父亲基本做到了这三点,他的大格局是服务人民大众,所以能做到公字当先,视私欲为戒律。结果搞得六亲不认,不为自己谋私利容易,不为子女及亲朋好友谋福利难呀,所以父亲被人称为无用的老实人,终生没有朋友,极端孤独。还好,我看父亲能承受这份孤独。如果耐不住这份寂寞,建议不要去谋求高位。
其实,人生的任何追求就是一份顾此失彼的牺牲,没有这种牺牲精神的普通人,就安分守己,念着“平安是福”,也是人生另一番境界。
2019-9-2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