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有什么用?

宗教的发展不仅仅要思考国家给予宗教什么政策、自身宗教传承了什么,而应该思考宗教有什么用,尤其是宗教本身对于宗教外的人群有什么用。

宗教如果仅仅以获取宗教本身发展、为本宗教的信徒谋取利益,仅仅从时代的发展中受益,而不是让宗教能够对其他人群有益,不是说推动时代的发展或者有助于社会的进步,那样宗教本身就是一种病。

宗教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最愚蠢的抱残守缺、腐朽迷信、甘守祖师的庭院、甚至明着与政府作对,谋生以苟活,哪怕有西瓜作伴,也不能潇潇洒洒。

2.聪明点的明哲保身、游离在时代之外、随时为时代呐喊、又不情不愿跟旧时代勾结,四处不得罪人,圆滑无比,在时代的浪潮中渔利。

3.再聪明点的伪装自己的目的、大喊爱国爱教、然后不断获取自己的特权、将自己与文化和民俗捆绑在一起,让宗教不断获取更多的利益,精致的掩饰自己的目的。

4.再聪明点的慈善基金、关注贫困、助学扶困,看着放弃自己的利益,实际上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进而完成文化殖民。

然而,真正放下身段,思考宗教之外的利益,宗教徒有什么用,不仅仅是谋取自身宗教利益,思考对中华文明有什么用的宗教徒还太少,大多如同中华文明身上的蚊子或者吸血虫甚至疾病,贪婪的壮大自己。

当时代的发展需要顾及宗教的利益时,宗教会妨碍甚至破坏世俗的利益,宗教就会如同癌细胞一样,发展越大,对社会的破坏越大。

宗教徒不应该想着在自己宗教内谋取利益或者单独的为宗教获取利益,更应该想着怎么样回馈社会,不做社会的吸血鬼。

历史上,宗教先哲之所以被推崇,是因为他们的思想领先同时代的人,无论老子佛陀基督还是凹凸曼;传承到如今,宗教徒不应成为思想的守旧者,不应该沉浸在宗教先哲的时代,而是拥抱属于自己的时代。

宗教先哲的超脱在于超脱同时代的大智慧,宗教徒的迷信在于对宗教先哲的思想不加以发展,不能与时代共同发展。

宗教徒不能固守在宗教先哲的遗产上苟活,而是续借宗教先哲的思想之光,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第五种宗教徒,能够与华夏文明同呼吸共命运并促进文明更好前行的宗教徒,绝对不需要社会的吸血鬼。

宗教有什么用,不仅仅衡量在宗教内的用途,更应该衡量在大的社会环境下的用途。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