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配送车“泼妇骂街”上热搜,背后真相出乎意料!

500

 你在抖音上有没有刷到过这种视频,两辆无人配送车在街头“吵”得不可开交,像极了人类拌嘴,跟泼妇骂街似的:

“你好,请让一下,谁让你在这里送货到楼的,你有没有驾驶执照。”

“你科目三过了吗?”“看我华丽的倒车入库。”“倒车入库是科目二。”

“退、退、退。”

这段拟人化“路怒”场面,逗乐了不少网友,也让大家纷纷调侃:无人配送车是不是也开始“智商掉线”了?这场面,无人配送车不妥妥的“翻车了嘛”。

这场“路怒”大戏虽然让网友们津津乐道,但趣味归趣味,事实却另有真相。

2025年11月25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发文表示:“经中国邮政快递报记者查证后得知,该类型视频中的‘吵架’声音均为AI后期合成,并非无人车真实播报系统发出。无人车运营有严格规范,配备后台实时监控与异常干预机制,遇拥堵或故障会及时处置,不会存在‘吵架’的场景。”

一、翻车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

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部分无人配送车确实成为了马路上的显眼包。

据《新京报》2025年10月23日报道,一辆标有九识标志的韵达无人配送车被困于矿区铁轨上。事发原因为该车为避开北面晾晒的玉米而改道,却在行驶过程中误将铁轨识别为省道,导致误入被困。

无独有偶,据网友2025年9月15日发布的视频显示,一辆白犀牛无人配送车在途经十字路口时,因未及时减速,导致与一辆小汽车相撞。

500

由此可见,无人配送车在现实场景的落地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面临着适应复杂路况与社会环境的实践挑战。

那么,是否就此断言,无人配送车完全翻车了呢?

在“递运指南”看来,断言无人配送车完全翻车有失偏颇。当前遭遇的挫折,恰恰是技术迭代与成熟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插曲,它们正为技术的优化提供宝贵的数据。

任何一项技术的成熟,都概莫能外。

正如中国手机行业的崛起之路,是对此规律最生动的诠释。

多年前,国产手机深陷各种泥潭:运行严重卡顿,机身频繁过热,照片粗糙模糊等。然而,这些“负面清单”并未成为行业的终点,反而转化为一份珍贵的“产品优化指南”,它们清晰地指明了必须攻克的技术堡垒。

正是基于这些来自真实市场的挫折与反馈,中国手机企业开启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技术爬坡,成就了今日流畅好用、影像出众的中国牌手机。

今日无人配送车在街头遭遇的种种“窘境”,正如昨日手机上的发热与卡顿,它们不是失败的判决书,而是技术迈向真正成熟过程中最真实、也最宝贵的“数据燃料”:每一次“误入”都在教它识别更复杂的路况,每一次“碰撞”都在为它更新对人类社会规则的认知。

500

因而,眼前的困境不会让无人配送的探索止步,反而将在实践中走向更深入的阶段。

二、人机协同:快递配送的未来图景

推动这场技术迭代的,远不止于工程师的执着,更在于市场对效率以及低成本的渴求。

对快递企业而言,在人力成本高企与配送单量激增的双重压力下,市场需要无人配送车来破解这个结构性命题。

据《每日经济新闻》2025年7月报道,云南网点老板赵在信表示,一辆无人配送车每月工作量能抵得上4个员工,换句话说,可以节省4个员工,按每个员工月薪5000元计算,每月人力成本直降约1.8万元。

他同时提到,无人配送车更深层的价值在于灵活调度,因为它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高频次配送,这是人力配送做不到的。

这对于利润微薄的快递网点而言,意味着从成本与效率两个维度,重塑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与此同时,相关政策也在加码,积极引导与扶持这一创新模式的落地与应用。

2025年9月26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多部门发布了《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在智慧邮政部分指出,“鼓励城市加大场景和路网开放,推动新型快递配送设备规模化应用,推广末端智能配送服务。”

500

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下,可以预见,未来无人配送车不再是零星的点缀,而将作为物流的重要一环融入日常生活中,其规模化落地不仅是智慧物流的必然趋势,更将深刻重塑我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复杂多变的城市“毛细血管”路网,决定了这场变革将是一场循序渐进的演化,而非简单粗暴的快速变成机器对人类的简单替代。

举例来说,如今的无人配送车仍难以突破“最后几米”的非标准化服务瓶颈——它无法独自上楼、按响门铃,也无法完成需要当面交接的上门收件与送件。

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必将是人机协同、各司其职——算法与无人车将主导标准化、高重复性的配送任务,实现稳定可靠的降本增效;而人类则专注于处理异常、复杂情况与提供温情服务,以此构建一个兼具效率、弹性与温度的末端配送新生态。

500

在这一进程中,技术将不断突破自身的边界,而人类也将完成从“执行者”到“赋能者”的角色转变。

这不仅是配送模式的进化,更是人机关系的一次深刻重构——当机器妥善处理了那些“可预测的配送日常”,人类便得以腾出更多精力,去创造那些“不可替代的价值”。

一个更智能、更人性化的服务时代,正由此开启。

站务

全部专栏